今天继续读《老人的话》第三卷096节,“低头是麦穗,抬头是稗子”。让我们来看看。从这一节我们能从老人的智慧中学到什么?
所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都见过大米。站在稻田边上,他们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是麦穗,哪个是稗子。因为麦穗总是耷拉着脑袋,而其中的稗子却昂着头。只要认识到这一点,稗子就可以一个一个的去除。
曾经有人问老子:“你是世界上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能告诉我天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吗?”
“三尺!”老子回答。
那人笑,“除非是婴儿!否则,我们每个人至少有五六英尺高。如果天地之间只有三尺,那人岂不是要破天?”
老子回答说:“是的,所以任何一个身高超过三尺的人,要想安全地站在天地之间,就必须懂得低头。”
天只有这么高,人要想在天地之间,就得学会低头。所以老人们总是教导我们“头不要抬得太高,锋芒不要太露”。自古以来就知道,头抬得太高,就会破碎,锋芒毕露,就会受损。
但是,古往今来,还是有很多人不能理解这个道理。最后被撞得头破血流,甚至损坏。
我们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叫《杨修之死》,里面的主人公杨修是三国时魏国的一个才子,从小就被人称为神童。杨修9岁的时候,有一天,一位名叫孔君平的客人来拜访他的父亲杨彪。那时杨彪不在家,杨修沏茶让座,就像一家之主一样。看到他是一个小家伙,孔君平拿起一个杨梅,开玩笑说:“杨梅,杨梅,名副其实的杨郭嘉。”杨修马上问孔君平:“这只孔雀是王先生的家禽吗?”他敏捷的思维受到了孔君平的高度赞扬。可能小时候被人夸的多吧。长大后,杨修也喜欢展示他非凡的才能。还在自己的上司曹操面前炫耀,让曹操从喜欢他变成讨厌他,恨他。
公元219年,曹操进军蜀军把守的定军山。他从未想过要改变主意。当时进不去,但是怕被嘲笑,犹豫了一下。吃饭的时候,曹操看到碗里有一根鸡肋,不禁深思起来。就在这时,一个军士进来询问夜间口令,曹操随口答道:“鸡肋!”看到口令后,杨修要求随行的中士收拾行李回家。士兵们很惊讶。杨修说:“我从今晚的口令得知魏王有意退兵。鸡肋,吃无肉,弃有味。我们现在赢不了,撤退的时候也怕别人笑话,但是留在这里没有意义。还不如早点回。”曹操这次没饶了他。一怒之下,以扰乱军心为名,一刀砍下了自己过于聪明的脑袋。
熟悉三国的人对杨修并不陌生。就才华而言,杨修并不逊色于当时的名士,但他的一生却是不成功的。杨修狂妄自大,不懂得隐藏自己的锋芒,又太张杨了,所以才会有这样悲惨的结局。
的确,我们都希望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能够得到别人和社会的认可,这也是人之常情。还需要才华横溢,锋芒毕露,在特定场合表现出来。但是,如果不注意,不仅会刺伤别人,最后还会伤害到自己。
这种不避锋芒,最终伤害自己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现在的职场。
记得前年,我去广州某大学招了一批大学生,有6个被分配到了销售部。陈就是其中之一。经过一个月的培训,他们正式上岗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陈骁非常努力地工作,经常放弃他的闲暇时间去查阅资料和进行调查。后来根据他对市场的判断,给营销总监写了几封邮件,提出了各种建议。这些建议非常中肯,很受销售总监的欢迎。他的表现远远超过了同批入职的其他新员工。后来这件事传到了公司老板的耳朵里,也引起了老板的注意,老板让他提前转正。
但是因为他锋芒毕露,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很不好。不知道什么时候,和他一起入职的部门其他五个同事开始孤立他。有时候,他想跟他们开个玩笑活跃一下气氛,别人不理他,让他很尴尬。那些老员工都不想和他多说话。陈骁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感到非常沮丧,感觉像生活在一个孤岛上。在坚持了半年之后,他最终选择了离开。
在职场上,锋芒毕露的人往往会让周围的同事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刚到一个公司,要懂得隐藏自己的光芒。职场人际关系非常复杂,同事之间既有竞争也有合作。如果你没有搞好和同事的关系,在老板面前一味邀功和争宠,表现锋芒,不顾同事感受,就会成为众矢之的。
在职场上,锋芒毕露是不可取的。第一,处理好人际关系,理顺各方面的关系。然后,适时适度的展示自己的实力。有必要让大家都认可,也有必要让大家都不觉得尴尬。这样你的职场就会越走越远。否则,你就会成为稻田里仰视的稗子,被那些看到你就难受的人除掉。
所以,一个人光有成就大事的天赋是不够的。他要想有所成就,首先要学会遮掩自己的锋芒,不要在成功之前成为别人的耙子。你今天低下头,忍耐一会儿,明天你会有出头之日。
锋芒毕露,傲气十足,把自己的才华当资本炫耀。你满足的只是一时的虚荣,得到的却是无尽的后患。
记住,如果老人们充满智慧,他们宁愿低头做一个需要的“麦穗”,也不愿抬头做一个随时可能被别人拔除的“稗子”。这样,你才能用你的才华成就你的精彩人生。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