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吉利汽车如何一步步

网友发布 2023-09-22 04:18 · 头闻号竞价资讯

全文共有3081个字,17张图

通篇阅读需要5分钟

本文作者:岑镇华?莫伟帅

前言:《懂车之道》相信,从李书福当年并购沃尔沃、参股戴姆勒、并购宝腾路特斯的案例来看,吉利和沃尔沃合并,一事基本成定局,此事也会有妥善的安排。因为这个“小目标”只是李书福在打造世界汽车行业领先的汽车公司理想路上的一环。

在2月10日,新春伊始之时各行各业都在有条不絮的进行复工,闲不住的李书福又放大招,据《懂车之道》对于李书福的了解,李书福说话做事不信口开河的那种人,而是拥有广泛思考和缜密实操的人。而在此时,吉利沃尔沃联合发表声明,称“正在筹划将双方的业务进行整合,从而组建一个更加强大的全球企业集团。此次强强联手旨在促进双方深化合作,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和财务上更加有效协同。”

此消息一出,无疑给沉寂已久的车市投放了一颗重磅炸弹。同时也让吉利控股集团再一次成为了行业的焦点,为什么吉利汽车会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与沃尔沃重组合并?合并之后吉利与沃尔沃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对于双方来说又有怎样的意义,本文将会一一解读。

从不被看好到看好,走过十年之路

2020年,恰逢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周年。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史上最大的并购案。

既然吉利拥有了沃尔沃100%的股权,也就意味着拥有大量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包括“双零”(零伤亡、零污染)技术和新能源技术。这对于吉利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毕竟李书福在当年也曾经说过:“吉利在面对着沃尔沃,在造车技术方面就像门外汉”。所以,吸取沃尔沃自身的精髓对于吉利来说则显得尤为重要。

但事实上,即使吉利已经是沃尔沃的“东家”了,但并不意味着吉利与沃尔沃合二为一,吉利在吸收沃尔沃技术的同时,也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两个品牌是相对独立的。而按照吉利的思路是,将自身品牌和沃尔沃严格区分,使双方各自独立运营,最大限度地降低双方品牌的互相干扰。

正是因为这种思路,最大限度了减少了消费者对于沃尔沃品牌印象,以及内部员工的担忧。同时这种相辅相成的做法,也使得当年经营困难的沃尔沃,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扭亏为盈,可以说与当年18亿美元市值来说提升了十几倍都不止。

当然了,吉利受益同样不小,得益于沃尔沃优异的技术,吉利旗下车型口碑越来越好,这也使得了吉利的销量在10年时间内翻了好几倍。从2010年的41万销量上升至2019年的136万辆,成为了自主品牌里的龙头老大。

在成为龙头老大这10年时间里,吉利汽车一直在做着全球化与品牌提升战略部署。2012年双方签署了技术转让协议,联合开发环保发动机和小型车平台以及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技术。

2013年吉利控股集团欧洲研发中心CEVT投入运营,这也是吉利与沃尔沃协同作用的表现;在2014年,沃尔沃汽车宣布将全球领先的SPA平台引入大庆沃尔沃制造有限公司;在2015年,吉利与白俄罗斯全球第二大矿山机械企业BELAZ公司、白俄罗斯国家零部件集团合资公司SOYUZ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吉利(白俄罗斯)汽车有限公司项目开工建设,这是吉利首个海外建厂项目。

2017年,吉利收购DRB旗下宝腾汽车以及豪华品牌路特斯,成为了宝腾汽车的独家外资战略合作伙伴;同年,吉利与沃尔沃合资推出了新高端品牌领克汽车,这也是吉利品牌向上的重要里程碑。

2018年,吉利收购了德国戴姆勒公司9.69%的股份,成为了戴姆勒最大单一股东;2019年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宣布探索合并旗下发动机业务的可能性,让双方在研发、生产、采购及运营方面的规模化效应进一步提升。

而到目前为止,吉利控股集团旗下分别包含吉利、沃尔沃、极星、宝腾、路特斯、smart等一系列品牌,各个品牌在独立运行的基础上也在开展协同发展。

所以在过去这10年时间里,吉利一步一步的推进全球化的同时,也不忘一直提升自我,这也是它成为国内龙头老大的关键。尽管吉利目前已经获得了相当高的成就,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吉利需要放松,特别是面对着面对来势汹汹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共享化”新四化运动,以及目前国内车市的淘汰热潮,吉利也需要更高的格局,增强自我才能应对大潮。

李书福曾不止一次地表示:“未来中国只有2-3家汽车企业可以活下来,或许这并不是指现有车企而言,而是经过一次合并大潮的洗礼,真正诞生出几家能够抗衡外资百年品牌的中国汽车集团。”所以到了收购沃尔沃十周年这个节骨眼上,吉利是时候作出进一步的调整了,我们也相信,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更加强大,更具竞争力。

新方式,双方重组有利之处不亚于十年前的收购

经过简单的介绍,我们都知道吉利在当年收购了沃尔沃之后,由此给双方所带来的正面收益。那么实际上重组之后,也同样是对双方有利的。

对于吉利来说,首先第一点就是减缓吉利的资金链压力,近十年,吉利控股集团研发收购总支出超过1000亿元。而根据官方公告显示,重组后的新业务集团将通过香港吉利汽车上市主体来实现与全球资本市场的对接,下一步还将考虑在斯德哥尔摩上市。这也意味着沃尔沃这个品牌将会纳入港股,由此通过这个优质股吸纳资金。

第二点就是深耕全球化战略,毕竟沃尔沃品牌在全球享誉盛名,吉利也可以通过沃尔沃伸展至全球市场。吉利目前已经在全球拥有五大工程研发中心(杭州、宁波、哥德堡、考文垂、法兰克福)和五大造型设计中心(上海、哥德堡、巴塞罗那、加利福尼亚、英国),再加上沃尔沃在美国与欧洲的影响力,相信吉利的全球化部署能进一步发展。

第三点,吉利将会拥有更好的技术体现,毕竟相比之前两个品牌相对独立,整合之后研发成本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而对于沃尔沃来说,同样是得到了不少了资金流。早在2018年,沃尔沃汽车就曾多次传出寻求IPO的消息。首先是2018年3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发布报道称,沃尔沃汽车计划从中国投资者处融资5亿美元以筹备未来上市。同年5月,又有消息称,吉利已选择花旗、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来帮助沃尔沃汽车在2018年年内IPO,估值定在160亿~300亿美元之间,并计划在瑞典和中国香港两地上市。

但事实上,在当年投资者所愿意注入的资金,远没达到沃尔沃的理想价位,因此最终只留下了一句“目前进行IPO并非最佳时机”的话语。

而如今吉利与沃尔沃重组于香港上市,既能提升吸引中国资本的能力,也能扩大双方全球资本市场的吸引能力,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相关专业人士表示:“双方合并后一方面可以避免吉利对沃尔沃股权的稀释,另一方面融资规模和渠道将具备更大的灵活性。此外,吉利和沃尔沃的合作更多停留于技术合作层面,业务方面没有实现完全融合,合并后双方可以发挥各自优势,提升研发效率。”

当然了,既然吉利能借助沃尔沃深耕全球化,那么沃尔沃同样能借助吉利扩大在国内的影响力。众所周知,目前国内豪华品牌三巨头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的营收占了总营收的大头,这也说明了豪华品牌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那么对于沃尔沃来说,这必定是不可放手的大蛋糕。

也正因为沃尔沃与吉利重组融合,沃尔沃的国产化进程会进一步发展,届时利用吉利在国内的资源由此整合,相信成本会进一步降低,那么沃尔沃的价格优势会进一步扩大,对于BBA的竞争力也更加的强了。

小编有话说:

此次的重组整合,相信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正面且有积极的影响。可以说随着沃尔沃和吉利共享平台CMA、PMA、SPA平台相继投产上量,双方在产能调配、零部件采购方面的优势也将进一步放大。

所以无论是对内对外,两个品牌在资源整合后都有不同程度的优势所在,首要就是体现在车辆品质以及价格上,对于消费者来说,用更少的钱买到品质更优异的车辆,又何乐而不为呢?对于吉利来说,合并后新的集团有望成为中国市值最高的汽车集团,由此吉利将会有更雄厚的资本研发车辆,由此抗衡大众、丰田这类国际巨头汽车公司也并非难事了。(图:来源网络;文:懂车之道?岑镇华?莫伟帅?编辑)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汽车让大家认可和喜欢主要是就这八点:

一,性价比逆天

性价比强除了配置高之外,还要一点很重要,质量稳定可靠,操控性不差,三大件虽然不是强项但是够用,让人放心。

二,外表吸引人

车的外表能满足人的虚荣心,也就是面子,吉利汽车很好的抓住这一点,外表漂亮大气,不懂车的人还以为是什么不错的汽车。车主自己看着也舒服。

三,内饰上档次

有了不错的外表再加上上档次的内饰真的可以瞒过不少不懂车的人,这面子不用装就有了,何况好的内饰让车主驾驶也舒心很多。

四,更新换代快

吉利汽车是国产汽车更新最快的,几乎是一年一小变,两年一大变,这种更新节奏正好符合低端车主的资金链,很多人正好存两年钱可以买台几万的家用代步车。但是更新换代过快也引起吉利汽车贬值很快,出现买新不买旧的局面。

五,营销做得好

其实吉利汽车的营销说不上什么很高的技术含量,就是花钱,垄断媒体信息,猛爆突出亮点,全网刷屏推广,线下活动频繁,做好客户购买后6个月的关键售后节点。

六,烟雾头丢的好

背有沃尔沃但是跟他没半毛钱关系,但是可以拿沃尔沃做虚头,也可以用点经验和人,比如说从2016款开始,吉利帝豪的底盘调校号称请了沃尔沃的技术员进行的操作,在整车制作上参考了沃尔沃的流程和管理。

七,优惠幅度大

吉利汽车普遍优惠1万,赶上活动1.5万都有可能,这种大优惠在几万的汽车里面可不多见,高优惠就会直接提高汽车的性价比,很多吉利汽车的官方出售价往往就是汽车落地全部价格,比如说:帝豪1.5手动向上版官标售价7.98RMB,往往这个价格就是这台帝豪车价+保险+其他费用=落地全车价,这就很直观的勾引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八,车身大+空间大

吉利汽车普遍车身比其他同段位的汽车要大一点点,空间也大一点,这完全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喜爱,能装能跑,乘坐感也还不错。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