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国内信息化学习的不断发展使Moodle研究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同时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和突破:Moodle本土化推广进程的研究从最初对Moodle功能介绍及其安装的探索进入到反思研究阶段;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更加注重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设计模式;利用Moodle进行网络教学与网络协作学习方面越来越重视开展实证研究;利用Moodle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开始转向结合案例总结优化培训的模式和方法;Moodle SCORM课程包开发技术、Moodle模块的二次设计与开发等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得以开拓。
[关键词] Moodle;网络课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0008(2009)05-0015-05
Moodle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由于它是一个开源、免费的应用软件,并且教育理念先进、开放,使得全世界的教师和爱好者都可以参与到系统的设计开发中,其功能越来越强大,得到了国际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自Moodle创始人Martin Dougiamas于2002年发布1.0版本起,经过六年的发展其功能不断完善,目前已达到1.9.4版本。据Moodle社区的统计,截止到2009年5月,其用户已达68万之多,全世界有来自210个国家的55多万个Moodle注册站点,课程数量达到2917923门,可见其应用非常广泛。我国在2006年初经黎加厚教授的推广,其使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因此,有必要对国内关于Moodle研究与应用的新进展进行梳理与总结。
一、关于Moodle本土化进程的研究
有关文献显示,国内学者、教师关注Moodle应该在2004年。经过2005年、2006年早期实践者的实践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推荐,全国各地尤其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Moodle系统在2007年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虽然Moodle系统配置简便,自动集成课程、测验、作业、讨论区等教学活动模块,但Moodle在早期教学应用探索阶段,国内研究者对其安装配置还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早期关于Moodle的学术论文主要集中在Moodle的特性、功能介绍及安装问题等方面,如大部分文章对Windows和Linux环境下的安装配置方法都有简单的提及,也有部分文章对此进行专门论述,例如韩骏等(2006)详细介绍了Moodle的特性和各功能模块。[1]此外,也不乏细节问题,例如如何解决Moodle中日历模块不能正常显示日期问题以及Moodle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版本间兼容性较差和占用系统资源较大的解决方案。后来有一些文章谈到Moodle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的研究,而到2008年出现少许关于Moodle权限控制和用户管理以及本土化等方面的文章,如何蕾等(2008)分析Moodle本土化的进程后,认为Moodle在国内的发展将遵循罗杰斯创新扩散理论和摩尔跨越鸿沟理论,在经历创新期、接受期之后遭遇鸿沟期,并且详细分析了产生鸿沟,即教师不使用Moodle的原因,最后展望了Moodle的前景。[2]
目前,东南及沿海教研单位是使用Moodle最为集中的地区,许多教师利用Moodle支持教育教学,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与此同时,国内完成了Moodle平台的汉化翻译工作、教师单机版与校园网络服务器安装的技术准备工作,黎加厚教授编辑出版了Moodle课程设计的培训教材,即《Moodle课程设计》和《信息化课程设计――Moodle信息化学习环境的创设》,组织部分省市的中小学教师参与了信息化课程设计和Moodle培训。可以说,我国在推广使用Moodle的过程中付出了很多心力,也收获了一些成果。但成绩与问题总是相伴而生,在享受喜悦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进一步地反思――Moodle究竟解决了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哪些实际问题?Moodle在推广使用时暴露几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如王小明(2008)经过研究和应用实践,对在中小学校推广Moodle应用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并对我国各地应用Moodle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了一些阻碍Moodle在中小学教师中推广和应用的共性问题,即平台本身问题、技术壁垒问题、 教学设计 问题和课堂评价问题,并且提出了认识和看待这些问题的思路和办法。[3]
可见,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过程。我们认为当一种新技术被引入教育以后,其技术性问题应首先被解决。因此在研究之初大家应将目光集中在Moodle本身的了解及其安装上,尽快攻克其技术壁垒问题;当进入一定阶段后考虑更多的才是它在教育上的适用性,即根据不同的教育使用环境调整其功能组合,使之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在整个技术引进、推广使用过程中要不断反思。对Moodle应用发展的反思,不是对过去工作的否定,而是通过对发展现状的分析,找出存在问题的根源,以便更好地促进发展。
二、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
Moodle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网络课程的开发平台,使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工作变得越来越容易。教师不需要掌握复杂的技术,只需要熟悉Moodle中提供的模块功能,就可以自由地设计自己的网络课程,使得搭建在线课程就像搭积木一样简单有趣。自2004年有关Moodle的第一篇学术论文问世以来,述及Moodle的文章集中在Moodle的功能介绍及其安装等问题,直到2006年末《信息技术教育》(现更名为《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杂志开辟了Moodle专题报道,特邀黎加厚教授就Moodle相关问题回答一线教师的提问,并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研究生对于如何应用Moodle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介绍。由此拉开了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研究的序幕。
邢丹平(2006)从wiki、作业、测试、问卷等活动和资源模块的具体应用详细说明了如何创建一个Moodle课程。[4]此后,关于Moodle网络课程设计的文章数量逐渐呈上升趋势,而且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例如刘素芹等(2007)提出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并且详细介绍了Moodle对教师课程设计“BIG6”模式的功能支持,以及基于Moodle的课程设计对教师思维方式转变的影响。[5]严君等(2008)结合对教师设计Moodle课程过程中一些问题的总结,以苏州第二届教师培训的Moodle课程设计为例,给出一些Moodle课程设计的体会和建议。[6]何元(2008)结合《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程从基于Moodle网络教学平台的选择、网络课程的创建及应用实例等几方面来阐述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过程。[7]张惠平(2008)对如何依托Moodle平台构建儿童网络读书会阅读课程进行简要阐述,为当前方兴未艾的Moodle课程设计和儿童阅读推广运动提供一个新的实践模式。[8]
由此可见, Moodle作为一个开放的网络平台为教师进行课程设计提供了功能强大的虚拟环境,所以这方面的文章数量较多。在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中,教师和研究者不仅巧妙利用已有的课程设计模式,而且越来越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设计开发经验,尝试提出新的课程设计实践模式,这种趋势在2008年的学术文章中体现更为深刻。这一现象可以反映我国在研究Moodle是以实践为主,逐步深入。
此外,建立网络课程最主要的目的还是资源共享,虽然目前的网络教育资源非常丰富,但多数都处在各自独立开发的阶段,要想达到资源的完全共享还远远不够,这就直接导致了网络教育资源总是停留在低层次的重复开发上,浪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因此,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符合SCORM(SharableContent Object Reference Model,即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共享机制的网络教学平台,以解决平台与内容的可分离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共享。Moodle即是符合SCORM标准的课程管理系统,它支持上传符合SCORM标准的所有内容,同时可以共享其他平台上的内容。然而关于如何制作符合SCORM的Moodle课程的学术论文目前只有一篇,即陈声健等(2008)尝试采用SCORM课程打包工具Reload Editor制作SCORM2004课程,并导入Moodle1.省略/mod/data/view.php?id=6009)中已经注册了上百种标准的和第三方开发的稳定模块,并且在大量热衷模块开发的用户支持下还在不断增加。随着关于Moodle应用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意识到,尽管Moodle的模块功能足够强大,解决了大部分信息化学习和课程管理的共同问题(课程设计、发布、组织、作业、测试、统计、评价等),能够不加任何修改就能够进行实际应用。但由于环境和课程的差异性,总会有些个性化的需求出现。因此研究一些Moodle模块的二次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对更好地使用Moodle是很有帮助的。
关于Moodle模块二次设计与开发的研究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根据需要灵活定制Moodle模块,实现各种集成系统或应用平台的研究;二是围绕Moodle的核心代码进行模块开发的研究。对Moodle模块的灵活定制研究的学术文章出现在2007年,研究内容涉及利用Moodle模块实现在线考试系统、课堂应答系统、家校合作平台等。如彭丽等(2008)利用Moodle平台的投票、程序教学以及测验功能实现了课堂应答系统,[14]教师不但可以事先准备好问答题目,并且也能即兴添加试题,操作简单,随时都可以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同时系统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作答立即产生应答结果报告并以图表或是报表的形式输出,老师通过观察应答分析结果及时了解学生是否已经抓住了关键的概念以及判断问题的难度,根据结果调整课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和研究者充分发挥Moodle模块化的特征,灵活将Moodle模块进行组合以达到特定的使用目的,而且这方面的研究不是在宏观层面的论述,而是根据具体的应用实例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但是相比其他方面的学术文章而已,这部分的文章数量还不多,对模块灵活组合方式和技巧上也有待细化深入研究。
即使我们可以在Moodle的开发社区中找到很多第三方开发的各种模块插件或者可以根据需求对Moodle模块灵活组合,以此应付一些情况,但是有时还不能完全满足。这就需要针对Moodle外部功能模块的二次设计和开发来满足特定的需求,然而到目前为止,关于这方面的学术文章寥寥两三篇而已,其中叶海松等(2007)分析了Moodle的系统设计目标、基本构架和可行的二次开发和设计的形式,并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这些开发形式的基本开发和贡献的方法。[15]刘平(2008)则以HTML板块的创建及安装过程为例展示Moodle的模块开发。[16]杨超(2009)在分析Moodle平台中人工批阅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应用SVG技术改进了Moodle中测试模块的人工批阅功能,设计并实现了一个批阅工具,将此工具和学生的作答结合在一起,让教师能在网页上直接做类似于传统批阅的动作,并以图形与文字形式将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17]Moodle的二次开发所牵涉的知识领域是相当广泛的,从基本的语言描述,HTML设计和CSS的设计,B/S构架开发技术到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和访问,以及PHP程序设计和基本的服务器配置技术。另外二次开发和设计总是从一个特定需求产生的,特定的需求总是从系统的教学应用产生的,因此教学设计理论对二次开发的支持也是相当重要的。
总之,Moodle的二次开发和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每个用户都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并不是PHP程序员的特权,所有的Moodle用户都可以参与二次开发和设计,并为Moodle开源社区作贡献(叶海松,季隽,2007)。[18]
五、关于利用Moodle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化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主持的课程管理系统Moodle使用培训自2006年暑假辽宁鞍山培训以来,近两年在上海、苏州、浙江、南京、温州等沿海发达城市相继开展。接受Moodle培训的教师认识到,Moodle最大的优势是它不仅提供其他平台所具有的资源管理、学习者管理、教学者管理和交流工具的支持,还提供其特有的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管理支持,用于教学实施、教学跟踪和教学评价等环节的综合教学管理(刘峰,王延华,2008)。[19]基于Moodle蕴涵的巨大潜力,考虑到传统教师培训存在培训时间短,培训方式单一;缺乏参与度和共鸣感;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探究性;缺乏沟通平台;单纯的面对面培训时空限制大等问题,2007年人们开始尝试利用Moodle开展多种互动培训活动,并且提出许多新的培训模式,如杨英等(2007)在分析教师培训现有问题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的模式:Moodle平台+面对面培训,使教师培训不再是单一的讲授式,而是成为一个有效的互动式的讲授和学习,将培训教师的优势和被培训教师的实际经验结合起来;时间也不再是局限在面对面接触时,而是拓展到任何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或需要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时候,从而大大延长了培训的有效时间。[20]王永和(2008)梳理了上海市闵行区Moodle平台引进、培训与应用的过程,详细阐释了美国学者Joyce与Showers提出的同侪研修模式在培训各个阶段的具体应用,取得了理想的研修效果。[21]杨丽君等(2008)在分析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模式――“积态组合教学培训模式”,该模式借鉴“积件思想”,能灵活多样地按需开展培训,具有可共享、可重用、可组合、可探究、可交互等优越性。[22]
可见,Moodle的出现和引入为教师培训提供了新的实施平台。目前我们在利用Moodle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验已经初步成熟。但在谈及教师培训的文章中,经验总结及浅层次的平台功能应用还是占到一半左右。已有部分研究者结合培训案例深入分析利用Moodle进行教师培训的优势及其不足,个别作者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培训的模式和方法,然而有待进一步探究。同时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教师专业发展不可能永远依赖于项目的支持,基于Moodle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有待进一步的深化研究。上海市闵行区正在开展基于Moodle平台提高教师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试验。
六、结论
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Moodle在国内教育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在Moodle实践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根据笔者以上的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第一,Moodle作为一个新技术刚刚引入到教育领域时,国内研究首先集中在其功能特性介绍、安装和调试等方面。经过以黎加厚老师为首的专家学者的大力推广,目前国内使用Moodle的单位主要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发达城市教研单位,且这些单位对Moodle的概念理解已经基本成熟。当前已有个别研究者开始对Moodle的本土化推广应用进行反思研究,以便更好地促进Moodle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第二,Moodle 能够帮助教师高效地创建和管理网络课程,使教师真正成为课程和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师了解Moodle也是从如何建立一门网络课程开始的,基于Moodle的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研究从利用已有的课程设计模式到后来越来越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设计开发经验,尝试提出新的课程设计实践模式。此外,出于对资源的可重复利用和共享的因素考虑,如何制作符合SCORM标准的Moodle课程方面的研究亟待加强。
第三,Moodle 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个网络学习平台,经济实用,便于推广。从探讨Moodle进行网络教学和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相对优势开始,到研究者结合实践对网络教学、混合式教学与Moodle支持的交互式等各种学习形式的策略和模式进行初步探索,研究逐步深入,但仍然需要进行更多实证研究,总结规律,最大限度发挥它在网络教学和网络协作学习方面的优势。
第四,对利用Moodle开展教师培训的研究始于早期Moodle在中小学教师的应用推广培训,基于Moodle蕴涵的巨大潜力,考虑到传统教师培训的种种弊病,2007年人们开始尝试利用Moodle开展多种互动培训活动,并且提出许多新的培训模式。随着利用Moodle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实验初步成熟,研究开始转向结合案例总结优化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以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化研究。
第五,Moodle的功能可以通过模块进行扩展,在实践中根据需要灵活定制Moodle模块,实现各种集成系统或应用平台,这方面研究已基本成熟。由于环境和课程的差异性,也总会有些个性化的需求出现,所以需要对模块的二次设计与开发这一新领域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为一个免费的开源软件,Moodle当然还有许多不足有待改进。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更有待进行深入实践研究。就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未来一段时间内,Moodle的发展前景还是不可估量的。我们相信Moodle将对教学和学习,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带来更多的方便和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韩骏,刘菁.开源的网络教学平台Moodle系统[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1):73-74.
[2]何蕾,罗刚.对Moodle本土化的理性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5):19-20,42.
[3]王小明.论Moodle推广应用中的共性问题[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8,(10):12-13.
[4]邢丹平.教师如何创建魔灯(Moodle)课程[J].信息技术教育,2006,(12):10-12.
[5]刘素芹,黎加厚.基于魔灯(Moodle)课程设计的BIG6模式[J].远程教育杂志,2007,(1).
[6]严君,徐晶晶.Moodle网络课程设计之实例研究――以苏州第二届教师培训Moodle课程设计为例[J].信息技术教育,2008,(1):74-76.
[7]何元.基于Moodle的《电子商务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9):1755-1757.
[8]张惠平.基于Moodle的儿童网络读书会课程设计[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9):81-83.
[9]陈声健,陶杰.基于Moodle的SCORM课程制作[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5):59-62.
[10]吉?.网络教学的魔灯――网络时代教师必备ICT技能之Moodle应用篇[J].信息技术教育,2007,(7):74-78.
[11]潘娟 瞿? 钟晓燕.基于Moodle的协作学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9):41-45.
[12]孔维宏,高瑞利.基于Moodle的混合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8,(2):80-83.
[13]马志强,王妍丽.Moodle平台在线学习障碍因素分析[J].中国远程教育,2008,(7):48-51.
[14]彭丽,莫永华,冼伟铨.Moodle环境下的Web型课堂应答系统的实现[J].远程教育杂志,2008,(3):68-70.
[15][18]叶海松,季隽.Moodle的二次开发与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7,(4):50-55.
[16]刘平.Moodle系统下模块开发初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6):1337-1344.
[17]杨超. Moodle教学平台测试模块中批阅方法的分析与改进[J].电子技术,2009,(3):30-32.
[19]刘峰,王延华.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师培训[J].开放教育研究,2008,(5):91-94.
[20]杨英,王春芳.发挥魔灯(Moodle)平台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7,(4):61-62.
[21]王永和.同侪互研模式――闵行区Moodle教师培训新方式[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 :73-74.
[22]杨丽君,陈波.基于Moodle学习平台的中小学校长培训新模式初探[J].电化教育研究,2008,(10):53-60.省略);张莉,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7级研究生。
New Progresses in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Moodle
Wang Jide & Zhang Li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Henan 475004)
Abstract The unceasing development of the domestic informatization learning makes Moodle research have received the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and simultaneously have also made the new progress and the breakthrough: the research of promoting process of Moodle localization from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Moodle and installation of exploration enters the research stage to reflect on; the research of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oodle-based network curriculum pays more attention to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undation to propose the new design model; in the domain that the network teaching and the network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re carried out by Moodle, empirical study i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research of conducting teacher training by Moodle shifts to combine case and summary the model and method of optimization training; several new research areas can open up, including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 Moodle SCORM curriculum package, Moodle module re-design and re-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words Moodle; Network course; Research progress
本文责编:陶 侃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