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小学课程主要由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也是课程内容/课程文本表达形式/课程呈现形式三个层面,是教学资源考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以单项选择题和简答题的形式进行准备。
01课程计划
1.定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总体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
学科设置:中小学教学科目的设置基本上是以科学的分类为基础,选择对年轻一代最普遍、最必要的科学知识作为科目。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它们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
学科顺序:各个学科不能齐头并进,单个学科单独推进也不合适。必须根据年份、学科内容、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学生的发展水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合理安排。
课时分配:课时分配包括每门学科的总课时,每学年每门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每周时数等。
学年周安排和学年安排:学年阶段的划分,每学期教学周数,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节假日的规定等。,这些都是学校正常工作的保障。
3.地位:课程计划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主要依据。
4.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特点:强制性、基础性和普遍性。
02课程标准
1.定义:相关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2.构成:前言、目的、内容、实施建议、附录。
3.地位: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备课、上课、考试命题以及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重要、直接和根本的依据。
4.小学课程内容的特点
普及:初等教育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要满足儿童发展的不同需要,针对全国绝大多数学生,保证学生受教育的法定年限,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基础:初等教育是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或专业教育。因此,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和要求应该是基础性的、有限性的、发展性的,不能随意扩大和提升。
发展:小学教育的课程要给学生的全面发展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空间,要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多元、可持续发展。
03教材
1.定义:广义的教材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内外使用的所有教材,如课本、练习册、活动手册、故事书等。狭义的教科书往往指的是课本,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科书。教材是按照一定结构编写的教学用书,是教材的主要形式。
2.现状:教材是老师授课的主要依据。
3.教科书编排的两种模式
直线式教材结构:是指一门学科的课程内容或其中一个题目的内容在教材中按照知识本身的逻辑结构呈现,使各种知识在内容上不重复的编排形式。
螺旋式教材结构:同一学科的内容按照深度和广度的不同层次安排在教材的不同阶段重复,这样每次重复都会进一步加深和拓宽原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逐步深化。从螺旋式的学生经验出发,结合学生的学科逻辑,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学科的逻辑结构统一起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