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首席气候官丨专访广东省环境权益交易所执行董事、总经理薛红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金融服务平台,提供跨境绿色投融资等服务

网友发布 2022-07-29 10:46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将以大湾区跨境环境权益交易和自然资源交易为基础,加强大湾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提供跨境绿色投融资、绿色资产跨境转让、绿色金融标准互认等服务,打造大湾区“环境与资源要素匹配”...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郭晓杰广州报道。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绿色金融支持二氧化碳排放高峰行动实施方案》。规划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适应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基本提高重点领域绿色金融标准,不断完善风险控制体系。作为配套措施,规划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快碳金融市场建设,培育区域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前不久,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全面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二氧化碳排放峰值碳中和的实施意见》也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能源权交易市场,探索电力交易市场、绿色电力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能源权交易市场协同运行机制。

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使用权、水使用权等权益是环境权益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环境与生态关系的衍生物,其核心在于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排放。在“双碳”战略下,对于企业来说,环境权益是最直接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也是未来绿色金融市场的蓝海。重视环境权益有利于降本增效,企业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机会和发展前景。

广东省环境权交易所成立于2010年6月。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整合各种资源环境因素的专业市场平台。也是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重点规划单位。

目前,广东环境交易所已建成和正在建设广东水权交易平台、广东排污权交易平台、广东碳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广东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广东能源使用权交易平台、广东自然资源交易平台、广东环境资源金融服务中心,初步形成了“环境与资源配置+科技+绿色金融”的市场化全流程服务生态体系。

作为广东省唯一的省级专业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如何积极探索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使用权、水使用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机制,探索建立环境权益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等相关要求?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广东省环境产权交易所执行董事、总经理薛红伟。

广东省已经具备了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的基础。

南方财经:《实施方案》提出,培育区域性环境权益交易市场,完善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使用权、水使用权等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目前广东在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方面是否具备交易机制的基础?

薛红伟:近年来,广东省在环境权益交易机制和市场建设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序开展排污权、生态产品、水权、自然资源等环境权益市场化交易试点工作。目前,环境权益交易机制的基础已经建立。

在排污权方面,在省生态环境厅、省发改委等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广东环境交易所搭建了广东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探索了一二级市场联动、排污权初始分配机制等方式,建设具有广东特色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市场共分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VOC 46978.45吨。2022年上半年落地企业排污权交易开启广东省排污权交易二级市场。

水权方面,在省水利厅等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广东环境交易所搭建了广东省统一的水权交易平台,负责组织水权交易的相关工作。2017年7月,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首笔水权总量控制指标交易正式在广东交易所挂牌交易。截至目前,已控制总用水量约5.4亿立方米,在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市场建设、课题研究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

在生态产品方面,为促进我省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广东环境交易所着力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也在探索相关商业模式的构建。2021年下半年,广东环境交易所在部分地区开展生态券运营创新试点,创新生态保护修复新模式,探索区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建立和试点工作。

权益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增信手段。

南方财经:碳排放权、排污权、能源使用权、绿色项目收费权等环境权益的公允价值如何计算?如何在不同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中加入环境权益作为增信手段?

薛红伟:目前确定环境权益价值的方法主要有成本分析、市场价值评估、调查评估、收益分析等。环境权益交易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自然资源交易产品和环境排放交易产品。每类起拍价由政府制定,通过省级三公平台形成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环境权益公允价值。

同时,环境权益是绿色金融的基础,可以作为新的增信手段纳入金融机构现有的风险控制体系。传统上,金融机构对抵押、质押等金融活动的风险评估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参与金融活动的市场主体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生存能力;二是是否有良好的固定资产保证市场主体的偿付能力。

环境权益的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一方面可以作为衡量市场主体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环境权益可以作为一种绿色资产作为金融增信的手段。2020年,广东省首批排污权质押融资项目成功登陆粤交所,即作为绿色资产的排污权质押融资,为两家企业获得4000万元质押融资贷款。

南方金融:探索建立高效的抵押登记公示制度,推动环境权、未来收益权成为合格抵押。在这些领域可以做些什么?

薛红伟:从金融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合格的质押品,都需要具备确认、交易和处置的特征。环境权益的确定、市场化交易和流通处置尤为重要,这是成为合格抵押物的基础。

在确权方面,广东交易所在现有环境权益交易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了排污权、水权、自然资源、生态产品的交易管理系统,提供环境权益网上登记、质押、结算等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协助相关主管部门确认全省环境权益和自然资源的作用。

在交易方面,作为全国唯一的省级专业环境资源市场化配置平台,广东环境交易所形成了“七平台一中心”的主要业务格局,搭建了广东省水权、排污权、综合碳市场服务、生态产品、固体废物、自然资源等交易平台,推动全省环境权益常态化市场化交易。

此外,环境权益作为一种绿色资产,需要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估,以实现环境权益的流转和处置。2021年4月,广东证券交易所发布了国内首个绿色资产评估体系——“绿色创通”。采用定性、定量、交叉对比等分析方法,构建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体系,科学评估环境权益等绿色资产价值,并作为典型案例录入多层次绿色金融创新案例库。

推动大湾区绿色金融互联互通。

南方财经:实施方案提出“探索建立环境权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这个平台的主要定位是什么?

薛红伟:《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十四五”规划》提出,依托广东交易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环境权益金融服务平台,培育区域性环境权益和自然资源交易市场,积极开展环境权益交易和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 应开拓大湾区国际碳交易市场,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和绿色金融产品。

大湾区环境权益交易和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将以大湾区跨境环境权益和自然资源交易为基础,加强大湾区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提供跨境绿色投融资、绿色资产跨境转让、绿色金融标准互认等服务,为大湾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大湾区构建“环境和资源要素配置+科技+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服务生态圈。

搭建专业的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引入激励约束机制,是大湾区构建多元化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的关键。依托粤交所搭建的大湾区环境金融服务平台,发挥绿色金融发展的引领作用,对接绿色金融政策的激励约束机制,整合市场、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实现大湾区政策、市场、技术、资金的互联互通,提供优质、全方位的绿色金融服务。

南方财经:如何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互联互通?

薛红伟:广交所一直在探索推进大湾区绿色金融互联互通和大湾区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上述“绿色创通”项目,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全省绿色大数据为支撑,通过环境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同分析,实现大湾区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基于“绿色创通”评价体系,粤交所与香港品质保证局合作开展绿色金融相关认证服务,充分发挥香港品质保证局跨境与国际接轨的优势,携手构建国内外绿色金融相关标准体系,探索包括在大湾区发行绿色债券在内的跨境绿色认证与评价服务,以及境内外国际绿色金融服务。2021年,粤交所联合相关机构成立碳中和绿色大数据标准实验室,共同进行系统研发。计划利用“绿色创通”系统,整合、分析、应用全省绿色大数据,为政府部门推进“双碳”工作、企业节能减排降碳、对接绿色金融支持标准提供专业服务,助力大湾区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广交所将继续深化大湾区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开展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研究,包括环境信息披露、绿色信用评级、绿色企业项目认定标准等。,以促进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和服务的互认,加强与国际机构和平台的交流与合作。

南方财经:目前广东在绿色金融领域继续创新发展需要哪些机制?

薛红伟:在“双碳”背景下,发展绿色金融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全局出发,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需要多部门、多行业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和业务优势,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创新和转型升级,推动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市场体系、产品体系和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加强制度顶层设计和政策衔接。目前,相关绿色金融体系建设在政策协调、激励约束机制、监督考核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主管部门可以联动与绿色金融发展相关的各个环节,推动政府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和配套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绿色金融政策的协调。

绿色金融发展应加快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目前绿色金融的产品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市场参与者的需求。以绿色信贷、绿色债券为主,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产品和服务略显不足。大湾区环境权与绿色金融的融合发展需要不断推进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

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构建是保证绿色金融规模化、规范化发展的核心。目前,在绿色财务标准的实践中,存在着种类繁多、覆盖范围不同、认定标准不同、组织形式不同等诸多问题。因此,探索大湾区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接轨,有利于促进大湾区产业发展和绿色转型。作为大湾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的重要一极,粤交所将充分利用绿色大数据,科学评估生态环境风险,推进环境信息公开,突破具体产业指标与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的壁垒,推动国内外绿色金融标准对接,进一步拓宽环境权益和自然资源绿色投融资渠道,支持大湾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