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新基建深度报告:七大领域十大龙头分析

网友发布 2022-10-26 16:37 · 头闻号前沿领域

编辑​新基建政策不断深化18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新型基建”概念,重点配套新兴产业发展,具体包括 5G 网络、数据中心、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信息化等 领域。同时会议中还强调要“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并“补齐农 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所以,更广义的新型 基础设施建设还可以包括轨道交通、环保建设等补短板领域。

新型基建体量尚小但发展前 景大,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将是政策持续支持方向。可以看到,无论是专项投向新基建 的比例,还是 PPP 项目中新基建的占比,都在不断提升。2020 年至今新增专项债投向新 基建的比例达到 24%,明显高于 2019 年全年 3%的占比;2017~2020 年国内 PPP 项目 中新基建占比总体呈提升趋势,2020 年 2 月占比达 13.4%。

新基建推动中国社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转型新基建对提升中国存量资产效率、改善中长期产业竞争力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关系到国计民生及国家主导产业的重点领域。

“十三五”期间中国整体基础设施 建设延续高投入状态,相较于交通运输、电力水利等传统基建,新基建存在短期固定资产 投资规模总量相对较小的特征。目前社会各界对新基建能否较大力度促进经济增长仍存在 观点分歧和担忧。我们建议要用有别于“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逻辑来看待新基 建的价值,主要转变两个思路:1)要用更加“高瞻远瞩”的眼光看待新基建的对中国社会的价值。

对于新基建,不能仅 评估其投资规模对短期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应该从中长期战略价值来理解其发展意义。新 基建的实施有望优化中国庞大的存量制造产能效率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推动中国 社会向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结构调整和全面转型升级;2)要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为新基建创造投融资环境。

传统基建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 财政资金、银行间接融资和 PPP 投资模式等,投资的规划和实施以政府部门主导。

但是 新基建由于具有技术升级需要持续大规模研发投入、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相对不成熟等典 型特征,未来政府部门可能逐步转变为动员发起方和战略投资方。中国新基建相关产业依 靠市场化竞争不断实现技术升级和进步,并依托境内外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投资收益 变现和持续扩张。5G 下游应用:抢占下一轮信息科技革命制高点2019 年是 5G 基建元年,带来 5G 上游的电子、通信产业链业绩回暖。

2020 年,伴随着 5G 基础设施覆盖率的提升和 5G 终端的普及,5G 下游应用有望成为下一个投资热点。工业互联网:制造强国之路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 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工业软件用主要涵盖研 发设计、生产执行、经营管理三大类。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软件的形态从本地部署 的复杂系统软件向云化轻量级工业 APP 转变。

全国各类型平台数量总计已有数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 了 50 多家。既有航天云网、海尔、宝信、石化盈科等传统工业技术解决方案企业面向转 型发展需求构建平台;也有树根互联、徐工、TCL、中联重科、富士康等大型制造企业孵 化独立运营公司专注平台运营;还有优也、昆仑数据、黑湖科技等各类创新企业依托自身 特色打造平台。相比于传统的工业运营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复杂程度更高,部署和运营 难度更大,其建设过程中需要持续的技术、资金、人员投入,商业应用和产业推广中也面 临着基础薄弱、场景复杂、成效缓慢等众多挑战,将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当前尚处在发展初期。一是在技术领域,平台技术研发投入成本较高,现有技术水平尚不 足以满足全部工业应用需求;二是在商业领域,平台市场还没有出现绝对的领导者,大多 数企业仍然处于寻找市场机会的阶段;三是在产业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平台产业 生态也还需持续构建。

5G 催化下工业互联网市场有望提速。工业互联网是以机器、原料、控制、信息系统、产 品的网络互联为基础,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传输交换、快速计算处理、 高级建模分析实现智能控制、运营优化和生产组织方式变革。而 5G 技术有力的提升了数 据传输的效率,提升了工业互联网的能力。随着 2020 年 5G 商用逐步落地,工业互联网 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

自主的工业互联网应用生态是大势所趋。相较于基础工具型软件,中国工业软件企业在系 统平台和云应用领域与国外厂商起步时间更为接近,技术水平差距较小,因此有望形成中 国自主的工业应用生态。新冠疫情下,研发、管理等环节远程实施成为刚需,工信部推动 工业 APP 普及率提升,培养用户习惯,为未来工业互联网的进一步建设打下基础。

我们看好工业互联网龙头标的,建议关注用友网络、宝信软件、能科股份。工业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核心支撑工业机器人是工业互联网在硬件环节的核心支撑, “新基建”投资有望进一步激活中国制造 业对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机器人作为工业互联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 大量相关系统、工艺参数、软件工具、企业业务需求和制造能力,引导汇聚和链接着大量 工业资源,通过交互协同和迭代优化,为智能的产生提供必要基础,为制造业智能化的发 展创造前提条件。

同时,工业机器人能够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作用,成为工业 全要素链接的枢纽,向上对接工业应用,向下连接海量设备,持续沉淀和积累海量具备应 用推广价值的工业经验与知识模型,通过更为科学、高效的工业资源配置方式及路径,驱 动制造业体系和生态的智能化升级与运转。工业互联网对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产业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和场景, 充分激活制造业对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需求。1)协助机器人实现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通过基于工业互联网的大数据技术实现机器人相关数据分析与共享,减轻劳动强度,改善 作业环境,从整体上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2)有效降低机器人损耗及维修成本:通过 远程实时数据监控管理和报警,及时同步生产管理状况,使机器人在工作期间有效地降低物耗,有效避免变形、划伤、碰伤,减少维修造成的停产成本。

3)支撑机器人开展定制 化生产:通过工作模型的设计与优化,使机器人快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定制化生产, 产品快速更新换代,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有效节约投资,形成规模效益。中国具备诞生世界领先机器人公司的基础,本土企业成长潜力大。从“机器换人”到“智能制 造”,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改善。

我们认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需求有望复苏,2020 年或 出现温和增长,长期成长空间广阔,原因是:1)人口结构的变化将长期推动中国制造业 进行智能制造升级;2)伴随技术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实际应用效果从“机器换人”升级为“智 能制造”,从仅仅是替代人工变为提升企业制造效率、稳定产品品质及降低库存;3)国家 及地方政策支持力度大,助力智能制造升级,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环境;4)贸易 摩擦缓和或将促使制造业恢复投资意愿,2019Q4 工业机器人行业数据已经出现改善迹象 (2019 年 10 月国内产量当月增速同比转正达 1.7%,112 月增速分别提升至 4.3%、 15.3%),虽然新冠疫情或对 2020Q1 机器人产业景气度产生一定负面影响(2020 年 1-2 月国内机器人累计产量同比下滑 19.40%),但随着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和制造业复工复 产有序推进,我们认为机器人温和复苏的趋势不会改变。汽车行业目前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主要的下游应用,随着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转型的 不断深化,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有望更深入衍射到 3C、半导体、新能源、物流仓储等领 域,需求更加多元化,增量空间广。汽车制造行业生产程序相对标准化,工业机器人应用 发展较早,技术成熟,自动化程度较高。消费电子行业的自动化模式与汽车行业类似,均 可在产品零部件生产和整装等环节进行自动化生产,但消费电子行业目前除了个别厂商外, 自动化渗透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自动化升级的空间仍然广阔。

对比 202018 年中国 工业机器人市场销售结构可以发现,汽车行业均位居第一应用领域,但占比由 50%下降到 35%,3C 需求由 13%扩张到 23%,除金属加工以外的其他行业占比由 27%提升至 32%, 行业总体容量增长的同时需求分布呈逐渐多元化的趋势。我们认为受益于随着智能制造及 工业物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横向延展,2019 年及以后机器人下游需求多元化的趋势有望 延续。​5G 护航,工业机器人企业有望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打造全流程闭环数据传输分析系 统,提升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效率。

5G 技术的普及,有望赋予机器人更加完善的交互能力, 更强大的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很大程度上优化机器人的性能。通过 5G 提供的低时延+ 高稳定性的数据流传输,系统可以精确分析到每一台机器人主机。通过监控系统对机器人 各项。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