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半年的Chatbot的初创公司)
自然语言作为人机交互界面,这无疑是比从鼠标键盘到触摸屏还要令人激动的巨大变革。以前我们的交互,都是通过图形界面(GUI)来完成,但图形界面并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如果能够在语义理解的基础上做更多的事情,很多繁琐、重复的文字类的人工劳动将被自动化的机器取代(不过语义理解目前还有技术难度)。
目前大部分Chatbot的初创公司集中在企业服务领域,比如
Assist(客服领域)、Sudo、Birdly、Sudo、msg.ai,也有少数公司是面向消费者的智能助理,比如Viv(类Siri,被三星收购)、Niki、Myally(个人日程管理),还有既能2B也能2C的生产力助理,比如Clara、Chatfuel(bot开发平台)、Automat,之前还有电商服务机器人Mezi。
当然大公司也动作不断,Facebook在2016年的F8大会上宣布了Facebook聊天机器人计划,目前能够帮助人们在网上订餐、订票、订鲜花等,Google也推出了带有聊天机器人的聊天软件Allo。微软也在去年推出了智能机器人开发框架。而Amazon Echo这款智能语音音箱也在去年突破了510万台。
聊天机器人似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比如,必胜客在8月将推出聊天机器人,从Facebook和Twitter社交平台上接受订单;http://Booking.com的聊天机器人可以推荐当地的美食和旅游景点。
目前整个工业界都在尝试,Amazon Lab、微软、Google和Facebook都在尝试。未来语音助理和聊天机器人会在商业上有比较大的进展。
无人车
去年无人驾驶依旧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2016年是无人车的转折之年,讨论的话题中心已经从会不会到来,转变成了几年内到来。
无人车领域的知名创业公司包括
Movidiaus(无人车芯片,被Intel收购),nuTonomy(自动驾驶软件和算法),Nuro.ai(未知,Google无人车前员工创办),Zoox(未知),Varden Labs(未知),Nauto(无人驾驶数据),AdasWorks(自动驾驶汽车软件和算法开发商),Quanergy(LiDAR和算法),Zendrive(数据分析),Drive.ai,Otto,AutoX(未知,计算机视觉背景)
。但最大的玩家依然是大中型公司。
(无人车新闻报导的趋势 来源:CBINSIGHTS)
去年5月份特斯拉宣布十年计划,特斯拉将构建一个无人驾驶车的共享网络,又在晚些时候宣布其接下来出厂的车辆都配有自动驾驶所需的所有硬件,而软件更新则会逐步推出。业界对硬件上是否真的能达到无人驾驶的要求都有争议,但是特斯拉此举显示其在无人驾驶的决心。
uber用七亿美元价格搜狗了无人驾驶货车公司公司otto,并联合沃尔沃投资3亿美元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并且在旧金山、匹兹堡等地上路。福特也在去年宣布2021年推出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共享服务。奔驰和宝马也宣布2021年前后将推出无人驾驶汽车。丰田和沃尔沃也公布了类似的五年计划。
智能汽车组件提供商博世、Mobileye、Delphi Automotive,以及芯片巨头英特尔、英伟达纷纷加入战局。
英特尔去年围绕无人车领域收购了数家公司,比如做视觉处理器芯片的Movidius。七月英特尔宣布与德国宝马 、Mobileye 合作共同开发无人驾驶汽车,产品将在 2020 年问世,英特尔还内部进行了重组,组建了一个无人车部门。
而在12月份,谷歌则宣布无人驾驶项目成立实体公司Waymo,并暗示将专注于无人车驾驶技术,而非整车制造,这被认为是谷歌无人车项目的重大转型,并且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挫折,早些是时候苹果的无人车项目Project Titan也经历了换帅,也转向为更大专注无人车驾驶技术研发,而不是找一辆无人驾驶电动车。
不过对无人车驾驶是一场混战,除了技术之外,如何赚钱也成为厂商必须思考的问题,一个成功的典范就是英伟达的无人车芯片已经卖给特斯拉等厂商开始赚钱了,股票也大涨。
直播
2016年,可以说是美国“直播(livestreaming)”领域的“元年”,或者说,是美国科技巨头们纷纷觉醒并把目光和资源投注到该领域的一年。
一月份Facebook Live上线,直接面对的就是15亿Facebook用户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随后为了给直播造势,Facebook的CEO,马克·扎克伯格亲自上阵,先是拉着老婆直播秀恩爱,后又首次直播采访太空宇航员,次次都上头条。不过Facebook Live最有远见的举动,应该是成为了暴雪公司的合作伙伴,让用户们可以直接在社交平台直播暴雪旗下多款游戏。
另一款受欢迎的直播应用是Periscope。在2015年还没正式上线时,Twitter就收购了它。后来证明此举很有先见之明——Periscope在15年8月,推出4个月后,就拥有了过千万注册用户。2016年它也是动作不断,无论是直播足球比赛和NFL(全美橄榄球联盟)合作,还是民主党的抗议活动被电视台封锁后直接用Periscope直播,都给Periscope带来很高关注度。12月Twitter宣布把Periscope一些功能直接嵌入Twitter应用的主页面,但直播鼻祖Meerkat去年的倒闭也给Periscope蒙上了一层阴影。
我们注意到,虽然直播有秀场、泛娱乐和游戏三大类,但在美国,最受欢迎的是游戏直播。以上各大公司都把游戏直播作为非常重要的一环。
(MOBA、射击和即时策略游戏是Twitch的主要直播内容)
目前其它巨头都把直播作为战略布局的一环,还没把盈利提上日程,但Twitch早就开启“付费订阅”功能,在直播间的广告插入也早有探索,预计2020年Twitch可能达到10亿美元年收入。
VR/AR
2015年末2016年初,VR(虚拟现实)可谓是最火的科技创新领域。人们开始对戴着一个头盔或者眼镜沉浸式体验虚拟世界产生好奇,更有人把2016年称作“VR元年”。
一月份,高盛发布了《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的行业报告,剖析了VR/AR的生态系统、市场现状、挑战和机遇以及对未来的预测。高盛预计到2025年VR/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亿美元。他们同时也列举了短期内VR/AR最有市场意义的9大应用领域,分别是视频游戏、事件直播、视频娱乐、医疗保健、房地产、零售、教育、工程和军事。有了高盛的背书,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投身到这一行业。
去年VR/AR领域的投资已经超过20亿美元,上半年是投资高峰期,而下半年创业公司的投资明显遇冷。
先来看看大公司的设备争霸战。3月和4月,消费级VR设备Oculus Rift和HTC Vive相继发货。而在年末时,Google抢滩登陆在10月推出Daydream VR的平台,11月推出对应硬件设备;而拥有大量主机游戏用户的索尼10月推出PlayStation VR在后半程发力。
不过,随着各大厂商在去年都推出自己的消费级VR头戴设备,VR行业的问题也突显出来,硬件设备的提升遭遇瓶颈期,VR设备保有量不足,而且月度的活跃量也不算高(扎克伯格在10月份的Oculus大会上说是100万),这就导致不少内容创业者的热情难以被激发,优质VR内容缺乏,消费者买回家的设备开始积灰,持续恶性循环,甚至一度有言论“VR已死”。想想整个一年,能够眼前一亮记忆深刻的VR应用恐怕也就只有Google的VR绘图软件Tilt Brush了。
(Invasion! 在Google Cardboard中的版本)
而索尼的PlayStation VR之所以能够在VR硬件的军备竞赛中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也在于他们手中掌握着大量主机游戏爱好者和经典游戏IP,这些游戏的VR化带动着硬件设备的销售,譬如生化危机、最终幻想系列就都有了VR版本。
而对于另外一批急于寻求商业化的VR内容创业者,他们做出了及时的转型,从2C转为2B,在Google Cardboard商店拥有多款热门游戏的Realiteer,就从游戏制作商转为针对医疗健康领域的VR解决方案供应商。
而反观AR,Pokemon Go成为了现象级的游戏,让人们看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AR应用的前景,虽然很多人都不屑于称之为AR游戏,但其仿效者却越来越多,2016年年末支付宝就上线了AR红包功能,很有创意。现有成功的AR内容,都做得比较轻,而业内人士一直期待的或许是硬件的大突破,不管是售价3000美元鲜有人问津的微软Hololens,还是创造了融资神话的Magic Leap,都在这一年遇到了困境。Magic Leap甚至在年末被爆疑似造假,其硬件设备难以小型化的问题也浮出水面。不过,由于AR行业的带动,计算机视觉、手势识别、3D定位等不少周边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总体来说,VR/AR在2016年高开低走,理性的创业者与投资人也意识到这还是一个很年轻的产业,需要整个生态体系内的所有机构与企业慢慢把这个市场培育起来。
SaaS
2016年依旧是SaaS非常重要的一年,大量的投资集中在企业服务领域。除此之外,Salesforce 也推出了聊天 LiveMessage,可以在各大平台供客服使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