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今年扫黑除恶瞄准十大重点行业领域问题

网友发布 2022-08-05 02:07 · 头闻号前沿领域

1月17日至1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部署2020年政法工作。

杜南记者注意到,会议特别提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新举措。会议指出,接下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既要在深层次的整治上取得成效,也要在长效、常治上下功夫。要建立长效机制,整治十大行业,督办上百起大案要案,缉捕逃犯上千人,依法审结案件一万件,确保三年目标的实现。

专项整治不力的依法追究责任。

据悉,2018年以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突出。近年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突破了云南昆明孙案、湖南怀化游乐场碎尸案等一批重要案件,开展了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专项整治,加强了对偷、抢、骗、吸等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2019年,全国刑事案件下降4.1%,八类严重暴力案件下降10.3%。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平安中国已经成为一张更漂亮的名片。

2020年将是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最后一年,大会将对此做出安排。下一步专项行动将围绕社会保障、乡村治理、金融借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资源环保、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十个重点行业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针对部分地区、行业、领域的痼疾,整治不积极。

加强办案队伍建设,提高诉讼质量和效率。

至此,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进入起诉和审判高峰期。会议表示,要进一步加强办案队伍建设,提高诉讼质量和效率,及时研究出台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加强专业培训和办案指导,确保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据了解,2019年,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先后出台八项指导意见,确保法律依据更加明确、法律适用更加统一、依法严惩更加准确。

推广“骨案”,拔掉“钉案”

会议还强调,在接下来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要着力深挖硬功夫,紧盯涉黑大案要案,紧盯“打伞断网”、“破财血本”,继续攻坚克难。对群众反映强烈、长期打击不了的案件,全国扫黄办要挂牌督办。如果主犯等重点罪犯在逃,应当加大追捕力度,加强对涉恶罪犯的监管和改造。要充分发挥特邀监察员的利剑作用,开展专业化、点穴式、流动式监督,推动各地啃“骨头案”、拔“钉子案”。

据悉,去年底,继中央扫黑除恶三轮大规模、全覆盖督查圆满结束后,继第二轮、第三轮督查“回头看”相继完成后,常态化、专业化、机动化、点穴式专项督查再次启动。

去年12月10日,专项督导组进驻中央第一轮督查的河北、山西、辽宁、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重庆、四川等10个省市,全面开展专项督查。

中央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曾表示,要把专项督察作为督察工作的创新举措,作为扫黑除恶常态化督察的利剑,作为解决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的重要手段,作为实现长效、永久治理的重要制度。哪里有难啃的黑恶犯罪“硬骨头”,我们就派监督员去监督。

会议指出,要不断总结专项斗争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规范,形成打击整治管理长效机制,建立以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关键字

保护私营企业

让涉企冤假错案依法认定纠正常态化。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聚焦民营企业管理问题,对政法机关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提出要求。

会议指出,要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法制环境,聚焦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困难,完善和落实执法司法平等保护机制,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坚决防止经济纠纷以罪论处、民事责任转化为刑事责任。

要进一步完善依法甄别纠正涉企错案的常态化机制,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以法治保障各类主体的创新创造力。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一年里,政法机关多次出台措施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去年,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首次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表示,要依法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保护诚实守信和公平竞争,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范围查封扣押涉案财物,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坚决防止将民事责任转化为刑事责任,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放心经营。

在过去的一年里,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了几次关于保护私营企业的座谈会。司法部长张军在多个场合强调,要保护民营企业,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能抓就抓,能不抓就不抓,能起诉就不起诉”,让违法但犯罪情节轻微的企业不会因为自己的“老板”被起诉而彻底垮掉。

2019年3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工商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机制的意见》。被外界称为“保护民营企业13条”的《意见》明确列举了13条具体措施,强调严格区分罪与非罪,坚决防止将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依法准确适用和变更强制措施,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法律扶贫

快速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

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对近期备受外界关注的农民工欠薪问题提出要求。

会议强调,要快审快办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让“依法扶贫”助推“精准扶贫”。

据悉,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脱贫攻坚决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会议明确要求,政法机关要为脱贫攻坚保驾护航。

杜南记者注意到,回头看,政法机关也采取措施,根除恶意欠薪。

据悉,2011年至201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恶意欠薪”案件2.5万余起。各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被告人7674人,其中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116人。

1月1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打击恶意欠薪的最新数据。检察环节追回农民工工资2.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国务院1月7日颁布的《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条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保护农民工权益的专门法规。

条例还对政法机关打击恶意欠薪行为作出明确规定: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有权依法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提起诉讼。公安机关负责及时受理和查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刑事案件,依法办理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的社会治安案件。

行政管理、自然资源、人民银行、审计、国有资产管理、税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工作。

大数据安全性

是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工程。

保障大数据安全再次被提升到新的高度。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政法机关要不断提高网络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筑牢大数据安全“防护罩”。

会议强调,要把大数据安全作为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工程,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公民隐私、破坏数据安全、窃取数据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此前,2016年8月,大学生徐玉玉因个人信息泄露,被诈骗电话骗走9900元学费,在报警途中猝死,引发公众对数据安全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事件中信息数据被盗的比例明显呈上升趋势。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建议应该对数据安全进行立法。

2017年6月,网络安全法率先实施,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随后被列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2018年10月1日,我国首部大数据安全管理地方性法规《贵阳市大数据安全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这是贵阳围绕大数据的地方立法实践的重大突破。

据最新消息,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的制定已经提上日程。去年12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岳在法工委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人大将于2020年制定上述法律。

采写:南都记者姜发自北京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