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坤创投合伙人王栋
从港股18A政策到科创板,再到北交所正式开市,富昆创投对政策把握精准,对项目退出时机判断敏锐,整体退出率超过50%。
2013年起,富坤创投开始布局医疗领域。在随后的9年时间里,微芯生物、泛森、慈铭体检、尚荣医疗、创盛集团、富田义健等成功案例,让富坤在医疗领域建立了成熟的投资视角和投资体系。
现在,飓风来了。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医疗领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竞争日益明显。2021年,富昆创投投资项目较2020年增长66.67%,投资金额增长90%,IPO退出项目增长50%。
坤创投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投资业绩,这得益于敏捷的团队、精细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投资、高效的退出。富坤创投的专业人才团队是自上而下的,聚集了多位顶尖的科学家和专家,深入行业前沿。同时拥有学习能力和行动力都很强的投前和投后团队。退出方面,从港股18A政策到科创板,再到北交所正式开市,富昆创投对政策把握精准,对项目退出时机做出了敏锐的判断。目前项目整体退出率超过50%,医疗领域无失败项目。
在业绩的保证下,富坤的新基金也进入了募集阶段。富昆创投合伙人王栋透露,新基金预计将于2022年年中完成。
融财经采访了富昆创投合伙人王栋。以下为采访内容,供读者参考。
业绩和节奏加快,IPO退出增加50%
融财经:过去一年,富昆在医疗领域是如何进行投资的?你投资过哪些标杆项目?退出表现如何?
王栋:医疗健康一直是富昆创投的重点投资领域。富系过去在医疗投资方面成绩斐然,先后投资了微芯生物、泛生、慈铭体检、尚荣医疗、创生集团、康复、微医、冠科美博、凯复制医学、富贝生物、白奥特克、生物等明星项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生物技术和医疗卫生投资的活跃度有了很大提高。不过,早在2013年,富昆创投就开始在医疗领域进行前瞻性布局,深度筛选并投资了微芯生物科技、泛森等多家优质企业,取得了出色的投资业绩。2021年,富昆创投投资项目较2020年增长66.67%,投资金额增长90%,IPO退出项目增长50%。
坤创投自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投资业绩,这得益于敏捷的团队、精细化的管理、专业化的投资、高效的退出。富坤创投的专业人才团队是自上而下的,聚集了多位顶尖的科学家和专家,深入行业前沿。同时拥有学习能力和行动力都很强的投前和投后团队。在投资方面,富坤创投对生物医药、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集中布局赛道中具有爆发潜力的优质标的。退出方面,从港股18A政策到科创板,再到北交所正式开市,富昆创投对政策把握精准,对项目退出时机判断敏锐,整体退出率超过50%。
融财经:目前投资基金的投资情况如何?傅昆在今年的投资中强调了哪些元素?
王栋:已投入资金的90%已经投入,其中一部分目前处于退出期。对于已投资项目,基金管理团队重点帮助被投资企业对接资源、辅导管理等投后管理,有序推进已投资项目的IPO、MA等退出工作。
在今年医疗领域的投资大热中,富坤创投要求团队自我驱动,培养战略思维,对每个子赛道、每个潜在标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判断,形成更加可靠、专业、灵活的投资体系。
融财经:有没有成立新基金的计划?
王栋:新基金正处于募集阶段,预计将于2022年年中完成。医疗领域重点关注国内外技术领先的生物医药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创新药物、特殊药物、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明星项目。
投资有临床价值的项目。
融财经:2021年,医疗投入多少项目?医疗生态的布局是什么?今年哪个领域投入比较多?
王栋:2021年,富坤创投投资了创生、微医、冠科美博、凯复制医学、富贝生物、白奥特克、童菲生物等项目。富昆创投专注于生物技术和医疗健康产业中的生物技术、细胞免疫治疗、POCT、新型医用材料和医疗服务。2021年,富昆创投在疫苗和免疫治疗方面投入大量资金。
容财经:影响医疗健康投资最重要的是环境变化。过去十几二十年在医疗健康行业非常成功的投资逻辑和方法,现在几乎用不上了。比如几年前,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机会瞬间就消失了。逻辑上,福坤在医疗领域的改变是什么?
王栋:医疗健康行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新政策的不断出台,对于医疗健康行业也是一把双刃剑。外部环境和政策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投资机构筛选出了一批不具备RD实力的仿制药企业。同时,机构对医疗领域的持续加持也加速了生物医药企业产品线的RD进程。
10年来,富创投一直秉承专业的价值投资理念。基于科学家和投研团队对宏观经济、产业趋势、前沿技术和项目标的的深刻判断,不断改变投资体系和投资逻辑。基金投资阶段覆盖前期到中后期,以对冲项目风险,平衡每个项目的退出时间。
财经类:医疗服务、医药、医疗器械。在你看来,这三个方向还有哪些机会可以挖掘?
王栋:生物医药板块比较关注高分子领域、RNA技术、细胞治疗、微生物药物等。,尤其是临床价值明显的靶点和药物,是我们重点跟踪的方向,比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罕见病等疾病中的一类新药和孤儿药。在医疗服务领域,伴随着人工智能和5G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深刻变革,我们也将重点关注生物与技术融合的垂直领域,如医疗大数据、AI医疗、神经科学等。在医疗器械领域,继续布局医疗机器人、医美新材料、基因测序。
蔡中财经:在我们的投资版图中,医药领域的机会如何划分?福昆在医学上的逻辑是什么?
王栋:医药领域主要包括化学药物、中药、生物制药和为医药行业服务的CXO。在这一领域,我们重点布局生物制药和CXO电路。临床价值明显的创新药是我们长期重点跟踪的方向,如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罕见病等疾病领域的一流新药和孤儿药。创始人和管理团队的RD水平,领先的技术,专利保护的完整性,目标选择和产品管道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融财经:在免疫治疗方向,我们投了哪些项目?这个领域的风险非常高。如何确定项目?
王栋:在免疫治疗方向,今年我们投资了诺奖团队成员发起的创新药物研发企业“Nonbiological”。目前其产品FTL001 CD137已经获得临床批准。非生物建立了以肿瘤和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多维度产品流水线,利用双特异性抗体和纳米抗体技术开发了me-better和me-best抗体产品。对于早期的创新型药企,以非生物制品为例,我们主要看重其核心团队对抗体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药学性质有深刻的理解,并有多管道成功商业化的经验。同时,前瞻性的非生物制品管道发展布局和相对可靠的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能力。
观点:合理看待估值,发现未来价值。
融财经: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目前国内真正有能力投资医疗健康的机构不超过30家。很多大机构也在踩医疗的坑。在你看来,投资医疗保健行业最大的坑是什么?
王栋:单从创新药物的研发阶段来看,不考虑分子筛选、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注册和申报的时间段和资金投入,BIO、QLS顾问公司和Biomedtracker发布的最近10年临床研发成功率和贡献因子的报告显示,从I期开始到2011-2020年底,所有候选药物的整体获批概率仅为7.9%。创新药物的前期RD和生产过程极其复杂,有很多“诀窍”环节。最终能否被NMPA批准上市,还会受到注册申报政策的影响,也与创始团队的管理思维和决策能力密切相关。
融财经:如何看待估值?傅昆投你的医疗项目吗?
王栋:如何看待“贵”?价格是相对的。无论是医疗行业还是其他行业,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投资什么样的团队和产品,什么时候退出,都会影响项目的整体回报。
蔡中财经:今年投资了哪些医疗项目?投资过程中有哪些新的思路?
王栋:2021年,富昆创投先后参与投资富贝生物、童菲生物、白奥特克等生物医药企业。富生物由著名神经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创立,专注于神经系统新药的研发。童菲由诺奖团队成员发起,致力于研发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创新抗体药物。Ottke是一个不含血清和动物源性成分的新型病毒性人类疫苗研发和产业化的技术平台。人类对寿命延长的探索从古至今从未停止,而随着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和黑天鹅事件的影响,生物医药企业在近两年迎来了行业发展的辉煌时刻。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和行业监管更加全面和规范,投资机构和初创公司在当前形势下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和机遇。我们相信未来生命科学领域会有持续的突破。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