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你们不说我来说”,复旦先修学堂开课,教授要高一生多开口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39 · 头闻号前沿领域

“欢迎大家,也祝贺大家抢了这门课。”3月27日,复旦大学“周末基础学校”开班第一课。“能源与催化”讲座前,复旦大学化学系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何对高三学生说,抢到课的是幸运儿。

今年春节期间,复旦大学宣布面向上海所有高三学生推出“周末学校——复旦大学拔尖高三基础计划”。一周前,3月20日10点,系统开放选课,880人的课程容量几秒钟就坐满了。

复旦先修学校周末开课,有专用频道。除了特殊标记,该报记者张辉摄教授鼓励学生改变思维。记者从该校了解到,周末预备学校于3月18日开放报名,报名的高一学生超过4000人,覆盖上海市268所高中中的213所。最后成功选课的学生来自全市144所高中。

这是复旦大学化学系系主任何第一次给来自上海不同学校的高中生授课。如何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把高中和大学的知识衔接起来?“课程难度比高中高,比大学低。”何告诉记者,在当天的三节课结束后,将向学生发放一份调查问卷,了解他们的知识水平。

问卷共有10个问题,包括“你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你在中学和课外学过哪些化学知识?”还有一个教学团队集体思考的问题:这堂课的问题是什么?此外,教师会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来调整教学的知识。

何希望借助先修学校打破学生对化学的固有看法。据其介绍,这门课程还会安排专门的老师分三节课介绍先进的表征仪器。他希望学生们认识到,化学不是中学教室里的瓶子和罐子。现代化学与物理、生物密切相关,有很多先进的实验技术。

第一节课,同学们表现认真。当听到教授的推荐信《普通化学原理》和《现代化学原理》时,很多同学都很快写了下来。

“大学班和中学班需要改变一些思维。希望有更多的互动。越是上学,越是要开拓思路。”何勇几次鼓励学生,多回答问题。但面对提问,却鲜有回答者。当学生们被问到计算机能力时,没有人回答。“你不说,我就说。”然后,教授给出了答案。

“多问老师问题,上课多思考,这就是大学和中学的区别。”复旦大学教务处主任江嘴民也强调了这一点。他寄语学生,既然对这门课感兴趣,就要珍惜机会,学习的时候要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通过思考、反思、提问,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

花式备课,带学生感受学科前沿风光。

复旦大学资深文科教授、经济学院院长张军为大家带来《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课程。

经济学院院长张军,课堂复旦大学传媒中心图“我希望这门课能让高中生消除经济学殿堂的神秘感,让他们知道其实经济学是很接地气的。要让世界变得简单,可以被琢磨,可以被触摸,可以被量化。”为了教好这门课,张军花了半个多月的时间准备。为了适应高中生的知识结构,他尽力寻找合适的故事或案例,帮助大家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何引发经济学家的理论思考。在备课《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时候,姚大力也在思考如何更好地给高中生讲课。他觉得这门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展示”,“带着浓厚兴趣的中学生到学科前沿,感受那里的风景和氛围,在已有的认知边界之外,环顾未知的奥秘空。”

历史研究中心教授姚大力在复旦大学讲授融合媒体中心设计课程时,曾计划采用“双线教学”的方法。以网上交流和课堂点评为导向的课外阅读与课堂综合讲座同步推进。“两条线实际上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观察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3月28日,物理系教授沈健也将踏上前提学校的讲台。为了向学生展示最前沿的物理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他选择了凝聚态物理与信息技术交叉的前沿研究成果作为讲座的主要内容。

如何生动轻松地说话?他把多年积累的成果做了近百个图片和动画,几乎每一个PPT都是通过图片或动画呈现的。他选择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引入教训,比如为什么手机和电脑的尺寸一样,但功能和存储的信息却越来越大?这种发展达到极限后应该如何寻求突破?

“复旦学生”周末也可以进图书馆和食堂。

周末预备学校的前13门课程包括中国文学的传统与特点、中西文化交流史、先秦诸子、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等。在师资名单中,不乏复旦文科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等学界泰斗。

江嘴民在介绍课程时提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几乎是复旦最好的老师教的”,一个是依托学校的优势学科。

2019年以来,复旦大学十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基于复旦十大顶尖2.0基地开设周末学前课程,如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经济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药学等。

谈及创办预习学校的初衷,江希望通过周末上预习学校,给高中生一个自由选择、自主探索、自主体验优质大学教育的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高中基础学科学习兴趣,树立远大目标,将个人规划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

他还祝愿同学们在复旦校园增加学科知识储备,加深对学科前沿的了解,明确人生规划。

正如何所说,选课的学生可以说是“周末复旦生”。学生在体验优质教学的同时,也能领略到大学的校园文化。有了“复活码”,学生可以在周末不受限制地进入图书馆和餐厅。

据了解,自2014年以来,复旦大学在试点的基础上与上海市部分中学合作,通过高中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模式,努力构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周末预习学校引入后,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探索大学与中学对接的新模式,从原来的复旦名师进中学的形式,到高中生进复旦校园,进一步加强高中生与复旦大学的紧密互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