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鍚屾祹鍖婚櫌鏂伴椈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37 · 头闻号前沿领域

2020年,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落户同济医院。

继2020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成立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后,2022年该院成功入选省委省政府共建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名单。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重要支撑作用。”同济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继红表示,当前,我国公立医院已经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提升”的关键时期。作为全国十四家优质试点医院之一、中部地区唯一一家,在“十四五”期间,同济医院将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探索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和支撑体系,加快形成切实可行、可复制、可持续的经验和模式。

7月5日上午10: 00,“质量驱动自我进化——湖北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认识与实践”首场访谈在武汉客户端直播。

■攀登医疗技术高峰

打造高质量发展优势。

“让疼痛止于同济”是同济医院专家的共识。

医疗技术是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要提高医疗质量,必须重视医疗技术创新。

6月24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老年病科主任、教授张存泰与97岁的患者胡奶奶亲切互动。胡奶奶前不久因为食道裂孔疝和胃扭转,吃不下饭。她卧床几天,去科室治疗。通过会诊和综合评估,医生发现胡奶奶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还有营养不良、误吸、身体虚弱等症状。好在经过科室的个体化治疗康复方案,胡奶奶转危为安。

"年龄不能也不应该是评估病情和预后的唯一标准."张存泰说,任何老年重症护理的决策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包括患者个人意愿、家庭照顾和经济支持等。,做出符合患者利益的方案。

“我们制定了一套全国领先的、详细的术前评估规则。通过完善的术前评估,准确回答‘我们能手术吗?’以及‘手术前应该做哪些准备?’,权衡手术的收益和风险,为老年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让老年患者不会错过必要的手术治疗机会。“此外,根据老年人的特点,该部门还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快老年人术后康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如术后疼痛管理和血栓预防。

“同济一直有重视科技创新发展的传统,鼓励医务人员争做技术引领者、规范制定者和理论创新者。”据院长刘继红称,该医院每年开发150多项新技术和服务。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首创的“劈离式原位肝移植术”和“陈氏胰肠吻合术”,被世界顶级期刊《自然》杂志评价为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引领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教授创新宫颈癌治疗技术,在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留女性生殖功能。这一成果被写入美国国家癌症指南、欧洲妇科肿瘤诊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疗指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王道文教授牵头撰写了中国首部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治专家共识,使该病死亡率降至5%以下,治疗成功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器官移植创下国内外多项纪录,肾移植存活率优于欧美发达国家。

数据显示,2021年,反映医院医疗技术难度的指标持续改善,CMI值、四级手术数、微创手术数分别比2019年增长12.21%、37.83%、36.43%。医院疑难重症救治基地和手术基地功能定位进一步强化,助推分级诊疗政策落地见效。

■提高学科综合实力。

紧扣高质量发展之根

学科建设是医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围绕高端技术,同济医院提前布局学科建设,不断推动新技术发展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惠及广大患者。

近年来,同济医院采取一系列创新举措,加强学科建设,设立学科建设办公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学发展科等专职机构,系统推进相关工作;将重点专科目录与区域疾病谱变化相结合,瞄准重大疾病临床需求,建设优势学科群;实施顶层战略、“巅峰计划”和“引领未来计划”,强化科研“造血”功能;推进科学研究、科技价值、学术声誉等“三大提升工程”,实现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整体水平与特色优势、内部传承与外部合作的整体发展。

同济医院华中首台“尖刀”的引进,大大提高了肿瘤放疗的效果。

在最新的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同济医院的34个专科榜上有名。在全国专科综合和专科声誉两项排名中,妇产科、老年医学、泌尿外科、普外科、康复医学、呼吸内科、小儿外科、生殖医学、变态反应、放射科、麻醉科、神经内科等12个专科位列全国前十,妇产科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不仅如此,同济医院还领先湖北省妇科、产科、器官移植等22个省级质控中心,居湖北省首位,引领学科发展。通过构建同质的质量控制体系,为各个学科的质量控制提供“同济方案”,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此外,湖北还有14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工程研究中心。

在最新的临床医学ESI学科排名中,医院贡献排名华中科技大学第一。

■创造人才磁场效应

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世界首例活体供体脾移植、世界首例腹腔镜手术治疗“一点肛门”、亚太地区首例胰腺和肾脏移植、中国首例输卵管内配子体移植婴儿、中国首例腹部多器官移植,建立了全国首个儿童遗传代谢筛查诊断技术平台,创下心脏移植最小年龄和术后最快恢复时间的全国新纪录...无论是临床还是科研,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一流的顶尖人才。

2000年,同济医院率先提出“建设世界一流医院”的目标。从此人才培养进入快车道,创新性地提出了“外引内培”的模式,从院外引进,院内培养。两手并重,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让优秀人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湖北首家公立医院空一体化急救站落户同济医院。

“留住人才,需要待遇,更需要感情,最重要的是靠事业。”以刘继红为例。2000年,被称为“同济居里夫妇”的罗小平和宁勤达成共识,决定一起回到同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服务于中国患者。在他返回中国的前夕,医院已经把罗小平提升为教授。“人还在国外,头衔问题就解决了。”

据介绍,同济医院通过建立院士平台、学科平台、疾病治疗平台、科研平台来引进人才。根据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量身定制,形成完善的链条。比如设立拔尖人才专项基金,帮助院士、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分层次开展创新科研;设立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保障青年人才科研起步;设立临床骨干专项资助基金,支持各学科临床技能提升。通过医院中德医学会和“六个二”项目深化国际合作,提升人才的国际视野。

“外引内培”不仅为同济医院打造了一支一流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也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流的医学顶尖人才。目前,医院已形成以两院院士、名医为主导的人才格局,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国内外。以这些人才为核心,同济的人才队伍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

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持续改进医疗服务对于增强老百姓的就医感,提高社会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同济医院新启用的门诊大楼将医保咨询、检查预约、入院登记等24个窗口整合为“一站式”综合服务中心。其中11个窗口可现场悬挂“老年号”,供70岁以上老人使用。

据该院门诊部主任李刚介绍,2020年7月,为减少患者在医院聚集,同济医院一度取消人工挂号,全部实行网上分时预约,自助机自助挂号。但在实际操作中,医院发现绝大多数老人更习惯线下挂号。因此,在门诊楼的搬迁中,除了将24个咨询和业务窗口整合到一个区域,减少患者奔波外,还特别预留了现场“老人号”的服务,并为所有自助机安排工作人员,帮助不会操作的老人挂号、查询结果、打印报告。另外,系统会根据身份证号自动识别出生日期。如果患者年龄超过70岁,系统会优先排序。

2020年,在国家卫健委“患者和医务人员双满意”排名中,同济医院位列全国第一。

除了专注于老年人线下医疗,同济医院积极开发新服务,打造新医疗,全面打造“同济云医学”。2020年底,同济医院创建湖北省首批互联网医院,以“患者全病程管理”为建设方向,有效打通线上医疗服务和线下医疗流程,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实现预约挂号、智能问诊、在线问诊、自助记账、药品邮寄、开具电子账单等功能。,将医院的功能理念从“治疗”转变为开业仅一年,在线患者就已突破百万,大大减少了患者往返医院的次数、重复排队的次数和等待的时间。

医院还通过建立覆盖门诊和住院服务的多学科MDT团队,开通门诊通行证,推进快速康复、无痛诊疗、便捷医保服务,提升护理服务的人文内涵,为患者提供一站式、多学科、贴心的医疗服务。

合理配置多医院诊疗资源,畅通急诊绿色通道;实现全程住院服务,简化医保报销流程,开展住院无纸化建设,坚持“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构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实施个性化管理计划,拓展延伸医疗服务……刘继红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主题,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更有温度的服务是这家百年名院永恒的追求。

“坚定不移地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医疗行业每一个从业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刘继红表示,“十四五”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同济将继续发挥龙头医院的领先优势,为医学的发展、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健康中国的建设、人民健康福祉的提升做出新的贡献。

[编辑:于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