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中国工程院“面向2035的农业新兴、前沿与交叉学科研究”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竣工验收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会场设在中国农业大学,分会场设在西北AF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南京农业大学。经专家组讨论打分,同意本项目通过竣工验收评审。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邓秀新院士当选为评估专家组组长。评估团成员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尹伟伦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北京农业科学院赵春江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建民院士、北京大学何飞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邓建华高级会计师。中国工程院一局副局长左家河、农业部办公厅主任张冰玉、干部李和、战略咨询中心副研究员包明涛等参加了会议。项目主持人教授、康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吴普特教授、康振声院士、西北AF大学校长;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地教授;华中农业大学陈焕春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校长李兆虎教授等各课题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左家河主持。
左和首先对评估专家和项目参与者表示欢迎。他指出,“面向2035的农业新兴、前沿、跨学科研究”项目旨在精准对接2035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新时期农业新兴、前沿、跨学科建设布局提供决策依据,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康代表项目组对中国工程院的大力支持、项目各成员单位的全力配合以及所有评审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他指出,这一项目围绕农业新学科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战略布局,通过大量的机构调研、专家访谈和咨询、数据分析,形成了32万字的访谈记录、22万份研究报告,以及多项被上级部门采纳的政策建议。希望专家们在评审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为我们国家在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前布局农业新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确切的依据和参考。
孙其信指出,该学科随着科学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而更新,国内外快速变化的形势产生了新的需求。需要通过方法、背景和技术的交叉融合,建立新的知识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因此需要在学科设置上做出更具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安排。在这样一个重大的发展和转型时期,规划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农林教育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验收评审进一步完善咨询项目,努力使其成为新农科建设中的重要支撑,充分发挥战略咨询报告的社会效益和政策咨询效益,促进相关学科建设。
在评审环节,赵勇教授汇报了项目完成情况,重点围绕农业学科发展历史与趋势、世界农业发展经验与展望、学科前沿与交叉、中国新兴农业学科重点发展领域及体制机制创新等内容展开。,并回答了农业学科为什么发展、发展什么、如何发展三大问题,提出了未来发展战略和政策建议。
评估专家组认真听取了项目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性强、信息量大、工作量大,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准确性。提出的政策建议被国家相关部门采纳,具有很强的决策参考价值,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同时,评价专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邓秀新指出,建议进一步梳理学科与专业的关系,明确农业领域的瓶颈技术,处理好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的关系。尹伟伦建议在操作层面增加对新兴学科增长点的描述,从就业角度规划新兴学科建设,以农业为重点,帮助实现双碳目标。沈建忠指出,要进一步明确每个学科的具体发展方向,并与国家重大战略和产业需求相结合。赵春江建议依托相关研究成果作为申请学术论证的依据,争取将智慧农业与农村研究纳入一级学科。万建民指出,要深入挖掘新兴学科文化,将创新文化融入新兴学科培育建设。何飞指出,要更加重视新兴交叉学科与传统农业学科的关系,进一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对农业的战略需求。邓建华指出,项目资金的使用是规范的,并建议加快落实结余资金。
经过专家组讨论和打分,邓秀新领导宣布同意通过本项目的最终验收评审。
西北大学副校长魏、未来农业研究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迪一、“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副主任宋广林;南京农业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处长罗;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助理曲英德、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崔、资源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等60余人参加了会议线上线下。
供稿:发展规划办公室
摄影:姜郝泽
编辑:马
编辑:于哲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