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填报志愿的时候,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词——“热门专业”、“新兴专业”、“传统基础学科”……应该如何选择专业?今天分享一下个人观点。
“新专业”
新专业,一般与新兴技术和市场相匹配。比如在工科领域,很多大学增加的专业大多与前沿技术有关,包括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公共卫生等医学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备受关注。
他们甚至被赋予了一个特殊的术语,叫做“新工程”。
“新工科”是指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物理、生物、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新工科”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既服务高校传统工程教育升级,又加强尖端技术人才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社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以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遥感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大数据...这些话,我想大家都会经常听到,也是市场和国家都在关注的领域。
那么,就选报而言,这些“新专业”是最佳选择吗?
就个人经验而言,我觉得需要谨慎。
当年报考专业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全新的专业——公共事业管理。结果如何?
由于本专业定位不明确,成为人力资源管理、教育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附属学科。都是学的,没什么精的,真的没什么竞争力。
抛开个人的“偏见”,客观来说,一个新的市场,一项新的技术,都可能是昙花一现。假设你花了四年时间学习这个专业,毕业后这个技术被淘汰了,或者没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adventureland,岂不是很尴尬?
更何况我们都知道很多大学都喜欢跟风,哪个专业热就去哪个专业。
比如以前数控技术比较热,几乎所有的工科大学、大专、高职、中职都考这个专业,然后就业就成了难题。后来工业机器人又火了,结果中专,大专,本科都上学了。但是市场上真的需要这么多毕业生吗?
所以,笔者认为大家可以关注“新专业”,但一定不能盲目跟风。不管你选不选这个专业,你还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更多。比如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老师怎么样?如果没有相应背景的老师,建议你慎重考虑。我们上专业课的时候,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看到那些教材,我们也经常自己上台讲课。
看,中国国家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王志庚也提出了建议:
包括物联网,包括大数据,包括云计算,有些侧重于技术,有些侧重于管理。但是我觉得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学习一门知识,而不仅仅是为了就业,因为技术更新太快,容易过时。所以你本科专业打好未来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
你不觉得王主任也提到了“技术更新太快”“很容易过时”吗?
所以一定不能为了追求时尚,光看名字就头脑发热,最后后悔莫及。
传统基础学科
所谓基础学科,就是一些前沿学科的基础,很多“新专业”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比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社会科学、历史、文学等。这些都是基础科目。
有人说这些学科过时了,以后可能很难就业。
其实这些学科虽然存在很久了,但是从就业的角度来说,真的不是什么难题。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科是学术性的。如果对学术研究不是特别感兴趣,建议在此基础上选择一些衍生的应用学科。
应用学科来源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基础学科」有什么区别?基础学科:学科知识本身就是研究对象,学术性的属于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哲学、历史等。应用学科:研究对象是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和社会问题,实用性的属于应用学科,如工程、管理、设计、技术等;同一所学校的报考顺序和基础学科没有硬性规定。考生如何报考专业,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实际能力、志向和未来就业来考虑。
总之,“热门专业”、“新专业”、“基础学科”都是对的。首先要看你的兴趣,其次你需要做一些工作,多了解一下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学校的师资水平。如果能掌握这两方面的信息,基本就能做出判断了。
国内哪所财经大学强?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进入前三。
2020年中国10大师范大学出炉,北京师范大学排名第一,华中师范大学排名第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名第五的高校: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国内哪所大学最强,音乐舞蹈,一级艺术学科?
国内排名前10的体育大学中,哪个电竞专业最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