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学科交叉型人才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32 · 头闻号前沿领域

交叉学科是指多学科不断融合、交叉、渗透而产生的新学科,其特点是知识面广、结构复杂。

美国学者亚伦·古里克曾在《如何进行跨学科研究》一书中指出,跨学科需要在各学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整合和综合。

2021年1月,教育部公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国家安全学的通知》。交叉学科成为中国第14个学科。跨学科研究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孕育新的学科。

同时,交叉学科研究可以突破传统专业学科的垄断,专注于专业学科容易忽视的研究课题,往往能促进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解决。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数字化革命正在蓬勃兴起,深刻影响着计算机和金融行业的发展轨迹。

美国通用人工智能学会主席本·英戈尔兹(Ben Ingelz)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上明确表示,10年后人工智能技术将紧密融入大部分金融交易,高频程序化金融交易将蔚然成风。

在当今的金融行业,人工智能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形成了智能化的金融行业。智能金融通常是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效率而创造的金融产品和新的商业模式。可见,计算机科学与经济学密切相关,计算机金融跨学科应运而生。

计算机交叉学科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大数据的系统化、金融产品的智能化、金融服务的创新、智能设备的应用、风险预警的智能化、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等。

为了适应中国金融改革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发展,突出创新思维和跨学科的交叉融合,迫切需要加强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中美计算机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提出了改进我国计算机金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建议,以帮助培养计算机和金融领域具有系统思维和金融科技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也在不断增加计算机金融的相关交叉专业。

比如2018年增加了计算金融专业,2019年增加了跨境电子商务专业。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新设金融工程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

依托金融、计算机科学、软件、统计、数学等学科,北京大学于2015年设立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叉学科专业,并依托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成立了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研究中心现在有金融大数据、大数据安全技术等研究方向。

2015年起,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与工程管理学院联手,共建“计算机金融实验班”。培养过程注重计算机与金融工程的深度融合,突出“新文科”与“新工科”建设理念的叠加与融合。率先在国内金融科技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大胆尝试。

为培养符合数字经济的新型金融人才,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拟于2019年申报大数据管理应用与金融科技专业。

传统金融业正在向信息化金融业转型。为了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新型金融人才,国内高校利用政府、学校、企业等各种社会资源,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与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康奈尔大学、普渡大学、滑铁卢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以及法兰克福金融学院等拥有金融专业的精英大学签署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参与海外交流的机会。这种多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校外实践和社会实践机会,有助于培养具有较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金融学、数学方法、计算机工具、人工智能、管理工程等学科的交叉融合,形成了金融工程专业,是目前最热门的计算机金融交叉专业之一,具有广泛的交叉学科特点。

因此,本文选取了美国大学中具有代表性的四个金融工程专业进行调查。经过调查发现,美国计算机金融的跨学科课程体系比较完善,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比如蒙特卡罗方法、金融工程随机模型等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均有所强调,为学生将来成为金融领域的优秀金融工程师奠定基础;如果期望学生被培养成金融领域的实用型人才,那么在课程设置上,将减少数学、统计学等课程的比重,重视公司金融、资本与货币市场、金融机构讨论等具有应用价值的课程。

美国高校在开设计算机金融跨学科课程时,更注重以职业为导向的教学和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计算机和金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善解决方案。国内现有的计算机金融交叉学科项目普遍侧重于经济学的基础训练,培养方案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空留给学生学习相关计算机领域的知识和实践,而对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缺乏深入研究。

以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金融硕士培养方案为例,可以发现金融硕士在3年内本应修满37个学分,而开设的课程仅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2个学分,且为选修课。为了获得学位,你需要完成课程学习、实践和课程设计,其中实践只需要4个学分。

从更大的层面来看,我国计算机金融的跨专业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理论教育轻创新实践教育,重学科建设轻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等,会导致学生参加工作后难以学以致用。

通过比较中美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可以发现该学科的人才培养有很多相似之处。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我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已经从最初简单单一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逐步推进到多元成熟。但由于两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差异,研究生在招生方式、课程设置、评价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美国计算机金融跨学科领域的人才培养起步早,有比较完善的培养体系。其经验值得借鉴,但绝不能照搬。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国外符合我国国情的成功做法,改进我国人才教育中的缺点和不足,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就我国现行的研究生人才选拔制度而言,更注重考生的全国统考成绩。虽然各培养单位都增加了面试环节,但仍然摆脱不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录取标准,很难发现学生除了成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能力。

此外,如何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十分重要。

计算机交叉学科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技能掌握和综合素质培养。

在知识考核方面,老师可以检查计算机金融交叉学科的学生是否掌握了经济学、金融学等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统计和数学知识;是否掌握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等。

在能力考核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财商判断和决策能力;精神和创业能力;人际沟通、资源协调和事务管理能力等。

在素质测评方面,可以考察学生是否具有爱国守法、敬业奉献、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等优秀道德品质。有扎实的文化和科学素养;是否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等。

对于计算机金融交叉领域的科研成果评审、论文答辩等重大学术活动,要制定专门的评审制度;为了审核跨学科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培养计划、学位授予等重要事务,学校还应设立跨学科学术委员会等专业组织。

借鉴美国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经验,我们得到了几点启示:要认真学习美国推崇的刘教授。

如: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培养分析,行业导向教学,将人才培养置于金融科技特定场景,面向行业前沿问题,引入行业优质资源,开展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工作实践能力的提升,课程设置提升课程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也要警惕照搬美国计算机金融跨学科人才培养方式。国内高校必须立足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现状,为学生提供中国现行金融法律、税收、保险、投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了解中国金融市场的真实运行情况,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胜任未来的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金融交叉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开放共享机制,努力形成既符合学科内涵,又体现计算机金融学科交叉融合的中国特色人才培养新模式。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