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冷门学科的有用之处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31 · 头闻号前沿领域

无用的才是有用的。综上所述,我们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是为了了解生命的进化史,启迪人类未来的发展。

我所在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业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这是一门探索自然和生命奥秘的学科,也是一门典型的横跨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基础前沿学科。这门学科一直是冷门学科的典型代表。经常有人问我们:“研究这些有什么用?”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座谈会上,总书记和我的同事中科院古脊椎动物所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傅的对话,印象特别深刻。习近平总书记说:“你怎么看待心烦意乱?按照一般的概念,冷门的东西没用。这种知识可能会耽误一个领域的职业生涯。评价科研,要有长远眼光,要有世界眼光,要有科学眼光。”这对包括我在内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无用的才是有用的。总结起来,我们研究的重大科学问题,就是了解生命的进化史,启迪人类未来的发展,探索“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这类问题通常被视为哲学领域的重大问题,而我们则从自然科学的角度寻求客观世界的答案,绘制生命进化和人类进化的路线图,并不断提炼。例如,我们的傅研究员通过对中国南北人的古基因组研究,逐步揭开了东亚特别是中国史前人类的南北格局、迁徙、扩散和基因混合历史的面纱。

通过长期坐冷板凳,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代表了本学科在国际前沿领域的最高成就,在国际上频频出现“高光时刻”。比如2014年,我们有两项重大成果入选《自然》杂志十大科学事件和《科学》杂志十大科学进展;2018年,脊椎动物古生物学科学家张弥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在大英博物馆里,挂着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任所长杨与达尔文、欧文等世界级科学大师的合影。他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那么,为什么总有人质疑“冷门学科有什么用”?冷学科之所以“冷”,一方面是因为基础研究学科面临着“有用无用”的功利化评价。长期以来,浮躁的观点认为基础学科“无用”,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科技资源的过度配置向“有用”学科方向倾斜,这种战略短视行为也加剧了冷门学科的边缘化。在青年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冷门学科面临痛点,我院部分分支机构受研究生招生指标和编制资源限制面临萎缩。

我们期待全社会对冷门学科的价值有更充分的认识。我们也坚信,致力于基础学科的研究,坐冷板凳,对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科技实力将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我们的特殊贡献。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