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专业设置在变化。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将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带向何方?新产业、新业态出现的背后是技术的融合,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鸿沟会永远存在吗?
在前沿研究领域,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回答。
“从优步和滴滴开始,流量变成了社交流量。3D打印和机器人普及后,制造业一定是社会化制造。这时候就会对新文科产生革命性的要求。过去,人们对工业4.0的认识还停留在工业自动化的思维上。我们是靠工业自动化走到今天的,但我们必须靠知识自动化才能走到明天。”中国社会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7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的计算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创新高端论坛上表示。
在王飞跃看来,“在未来,每个工作都应该与知识机器人相结合,每个工作至少应该有三个机器人:一个告诉你这个工作在做什么,做什么,一个预测这个工作会发生什么问题,另一个告诉你在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下如何行动。人类负责为这些机器人提供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些机器人人才是这个岗位上的铁血阵营,人类只是流水中的兵。”
这时候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打破。“我觉得未来会有法律工程师和社会工程师,他们都会去生产一线。不用担心失业。这是对做社会科学的人的更新需求。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会更好的融合。”王飞跃说。
新文科建设是2018年教育部提出的人文学科发展新方向。教育部决定实施“六优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学、新文科建设。“新文科”概念最早由美国希拉姆学院于2017年提出,要求将新技术融入哲学、文学、语言等课程,实现跨学科的融合与交流。
为什么要推进新文科改革,如何将人文社会科学与计算科学、大数据分析相结合,新文科建设会对学术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成为新文科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在变化。
“在工业智能时代,社会治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沈在论坛上指出,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需要适应时代的变化。
他指出,传统法学教育和研究有两个痛点:更注重基于逻辑的规范分析,缺乏基于数据的实证分析,更谈不上大数据;学科导向和社会问题导向被忽视,导致法律回应社会的能力不足。
人文社会科学需要应对新问题。互联网时代,会出现算法歧视、深度伪造、电子证据伪造、公共数据开放等问题。“虚拟世界不仅有现实世界遇到的所有问题,还有新的问题。”沈对说道。
中国社科院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柴宝勇认为,“政治学研究的是公共权力影响利益分配的过程。所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需要研究大数据对公共权力结构、利益分配的影响,甚至大数据对人性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新的研究项目相继展开。清华大学法学院设立了计算法学项目,由法学院、计算机系、自动化系、软件学院、车辆与交通学院、社会科学学院合作开展法学与信息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性学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局局长马援表示,“现在有几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正在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接触,希望加强数据开发方面的合作。”
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罗教江介绍,武汉大学遥感科学团队现在公开表示,“我们以前只研究空和地理,现在要研究人和社会”。武汉大学成立了社会地理计算联合研究中心,并在近两个月举办了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分析系列讲座。其中,讨论了信息技术在空疫情防控微观应用和宏观决策中的作用。
在本次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成立了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这个中心包括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媒体研究等传统学科。希望通过这样的结合,通过模拟网络、媒体、大数据的分析来建设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林伟说。
大数据拓宽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间的融合、交叉和创新。这种整合是如何实现的?
7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举办的计算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创新高端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研究局局长马援指出,过去很多学科相距甚远,但在信息化的推动下,这些学科因为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相似而走到了一起,并建立了新的学科。同时,大数据也提供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新手段,使得许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量化社会学、量化史、数字考古学、计算传播学、计算政治学等学科是在大数据和量化研究的背景下兴起的。新的信息技术和数据统计手段拓宽了学者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很多不可能的指标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我们有了许多高效的工具或方法。例如,我们可以根据脸书预测人们的政治态度,根据谷歌街景拍摄的汽车照片预测美国人的政治态度,根据微博和推特的文本计算人们的心理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华山说。
“但也有烦恼。基于数据挖掘模型的度量实际上是一个黑洞模型。我们做过测量,但对背后的测量机制缺乏了解,不知道这些测量指标是如何形成的。没有办法理解这些指标背后的社会机制,这是个大问题。”陈华山说。
然而,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认为,通过将大数据识别为面板数据等可利用数据,学者可以验证因果关系,然后将其升级为社会学理论。大量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产生新的因果知识,未来可能推动社会学理论范式的转变。
“计算社会科学本质上促进了定量和定性研究的融合。计算社会科学的技术可以定量解释定性数据,产生学科意义上的知识,弥合两种方法论之间的差异和争议。”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孟天光说。
学科整合的新方向
如何在“新文科建设”中实现多学科的融合?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陈直言,秉持传统人文思辨方法的学者,会对计算社会学方法产生怀疑,而做定量分析的,并没有掌握新的计算社会学方法。目前只有少数人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据了解,教育部办公厅已启动部分领域教学资源建设,探索出一条基于“四新”理念的教学资源建设新路子。组织相关高校、工业企业、科研院所认领建设任务,建设视频、课件、习题、案例、实验项目、数字化教材、实训项目、数据集等教学资源。形成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
高校新文科建设不断推进。据介绍,计算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文科建设支持计划2020年实施计划的内容之一。
另据报道,2019年、2020年以来,南开大学新设15个文科专业,建设了科技人文、数字历史、数字经贸、智慧旅游等“新文科”专业。长安大学在原公共管理与法律学院、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