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越南的经济正在快速增长。
在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越南一度被称为防疫“尖子生”,经济增长率达到2.91%,超过中国,位居世界第二,高居亚洲和所有发展中经济体之首。2022年,当中国工厂为应对奥米克隆而阶段性停工,外贸厂商因港口堵塞而焦虑时,来自越南的一组统计数据再次搅乱了市场的神经,很多人不禁要问——
经过几十年的追赶,越南终于超过了中国?
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吗?
越南对中国的出口替代
过去几年,拥有9700万人口的越南一直被视为中国产业转移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早在2000年,耐克、阿迪达斯、苹果、三星等众多世界级品牌就已经在越南建立了代工厂,越南制造业开始成为中国的潜在竞争对手。
近几年的数据似乎印证了这一说法。自2021年9月以来,美国从东盟进口的份额达到10%。根据3月份公布的最新数据,美国对东盟的进口比2月份增加了1.2个百分点,而从中国进口的份额从去年9月份的19.7%下降到16%,比2月份迅速下降了2个百分点。
一升一降揭示了东盟对中国进口替代的趋势。
上升和下降,上升的贡献,越南占了大头。根据越南统计总局、计划投资部、工贸部等公布的最新数据。,越南2022年第一季度出口总额为88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除了服装等行业,手机及零部件、电子产品、电脑及零部件的出口值和数量也有所扩大,出口额超过273亿美元,相当于其2021年上半年的销售额。2021年9月后,越南对美出口增长超过20%。
具体来说,在越南传统擅长的服装产品领域,美国市场上1/3的鞋类产品和1/5的服装印有“越南制造”的标识;在电子行业,三星超过50%的手机出口和1/3的电子产品出货量都是在越南生产的。
除了已经在越南布局的三星、英特尔、LG等国际品牌外,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厂商如Luxshare、Winston、和硕、歌尔等在疫情发生后纷纷在越南布局,准备将越南打造成重要的生产基地。
再看更长的周期,从2002年的364.5亿美元到2021年的6685.4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越南进出口额20年增长了17倍,贸易规模跃居世界第20位。在越南排名前19的国家中,大部分是能源或矿产出口,只有中国和印度擅长制造业。
转眼之间,我们卑微的南方邻居越南,紧随中国和印度之后,似乎某种程度上已经有了世界工厂的雏形。很多人不禁担心越南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下一个工厂,因为国内产业链在中美贸易冲突后急于外移。
拆除越南的出口结构
在细分领域,越南对华出口的替代效应已经初见端倪。但总的来说,所谓的制造业向越南转移,其实是中国供应链的溢出,而不是替代。
太多太快的移出产业链,可能会导致中国产业的空心态,需要警惕。但适当的产业链搬迁有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推动形成以中国为关键分工节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扩大中国产业链的国际影响力。
首先,总体来看,越南对华出口的替代效应并不明确。
对比美国同期从东盟和中国的进口数据可以发现,东盟和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并非此消彼长。例如,2021年美国从东盟的月均进口比例为10%,比疫情前的2019年月均进口比例8.2%提高了1.8个百分点。但同期美国平均每月从中国进口份额分别为17.7%和17.9%,小幅下降0.2个百分点。因此,不能仅仅根据数据份额的波动来推断东盟与中国的出口形成替代关系。东盟出口份额的上升和中国出口的高度繁荣并不矛盾。
其次,在细分领域,越南对华出口的替代效应已经开始显现。
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越南传统优势的服装鞋帽玩具行业,越南可能对中国出口产生部分替代效应。例如,在美国从越南进口的主要商品中,服装的份额从2021年9月的14.3%增加到2022年2月的18.9%,鞋类和帽子的份额分别从20.4%和8.4%增加到25.5%和14.3%。同期,中国对美国出口的相关商品份额略有下降或波动。
而中国包括服装鞋帽在内的轻工产品出口份额的下降,可能主要是因为防疫和俄罗斯乌克兰局势的扰动。目前很难判断越南的“换人”是阶段性的还是永久性的。例如,中国的轻纺工业主要在福建、广东、浙江和江苏省。浙江绍兴柯桥区绍兴轻纺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化纤面料基地,从事生产和内外贸的企业超过10000家,出口135个国家和地区。疫情发生前,柯桥区主要靠参加国际展会获取新订单,收集样品通过国际快递联系客户。但疫情防控大幅降低了国际航班和国际快递的运力和速度,导致老订单延迟,新客户获取困难。
除了对美国出口减少,中国对欧洲出口也同比减少,而越南对欧洲的服装鞋帽等轻工产品出口同比增加。原因是福建、广东、浙江、江苏主要通过海运向欧洲出口,而乌克兰的敖德萨港是中欧贸易的重要中转站。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本经过敖德萨的货物只能改道中欧班列或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运费和时间都有所增加。考虑到中国当地疫情对国内供应链造成的扰动仍需要一段时间来修复,以及东南亚地区复工复产正在进一步推进,预计来自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的出口替代效应将会阶段性增强。但能否永久取代中国的市场份额不得而知。
再次,越南还处于中国制造的低附加值组装初期。
在轻工业领域,越南对中国形成短期替代产品,主要集中在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的纺织业已经形成了从化工原料到成品的完整产业链,而越南还主要停留在“来料加工”阶段,即进口化纤原料,利用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半手工纺织。缺乏化工和机械产业链,相当一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机械等基础工业设施实际上是从中国进口的。
在电子产品领域,虽然三星等电子巨头希望将越南打造成为新的生产中心,但就目前而言,越南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组装基地,而不是生产基地。这在贸易数据中有所体现。虽然贸易量很大,但是工业附加值很低,主要利润还是掌握在包括欧美、日韩、中国在内的国外厂商手里。
最后,越南承接了大量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和积极的产业转移。
东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0年,越南超过韩国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目的地。中国对越南的出口有两个特点:一是中国对越南的出口大部分是中间产品。第二,中国企业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是中间产品对越南出口上升的重要原因。
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关税减免和原产地积累原则促进了中国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和产业转移,使中越在国际分工中的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对欧美国家的部分顺差变成了中国对越南的顺差,越南对欧美的顺差,缓解了中国国际收支过度集中的压力。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1年,中越双边贸易额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302亿美元,按美元计算同比增长19.7%,中国对越顺差约450亿美元。
可以看出,当前的中越经贸关系与之前的日中经贸关系类似: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价值链中的重要节点,而越南有潜力成为次要节点。一些供应链环节溢出到东南亚,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以中国为中心的供应链网络规模变大了。
这一刻就像那一刻。
1.越南的成就
让我们先来看看一些最直观的数据——
2020年,越南GDP总量为2711.58亿美元,同比增长2.91%,比2010年增加1552.26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85.72美元,同比增长1.98%,比2010年增长1467.83美元;人均国民总收入2660美元,增长2.7%,比2010年增加1410美元。20年来,进出口规模增长了17倍。
这是80年代以来越南自由市场改革的“阶段性成果”。随着全球产业转移,越南对外贸易仍在加速,一切可能只是开始。
2.越南的机遇
越南最根本的优势是拥有大量年轻廉价的劳动力。在越南9000多万人口中,15-65岁的劳动年龄人口比例约为69.3%,这意味着越南约有6500万劳动人口。1.94的生育率意味着“年轻”优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越南最大城市胡志明市的一线工人月薪只有2000人民币左右,是中国一线城市工人平均收入的1/3~1/2。年轻廉价的劳动力才是真正让工业巨头着迷的地方,也是越南未来十几年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
越南最大的机会在于频繁的“加群”。自2007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先后与日本、韩国、英国等世界各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成为地区国家中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它还积极加入区域自由贸易协定,如《全面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越南-欧盟自由贸易协定》、《越南-联合王国自由贸易协定》以及最近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这些协定由各种贸易协定提供。
越南保持边境两边的战略使得国际产业不断向越南转移。不仅三星、耐克等国际资本将越南作为新的全球生产基地,优衣库、阿迪、HM等国际连锁品牌也将自己的工厂搬到了越南。越来越多的台湾和mainland China供应商也在越南投资。恰逢中美竞争加剧,越南没有得罪中国,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在美国和越南之间日益火热的贸易中,它达到了美国驻越南大使丹尼尔所说的有史以来最强有力的伙伴关系。越南现阶段似乎一心想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任何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都有极大的热情去参与。
越南未来的机会可能在于互联网数字经济的新战场。2010年后,越等东南亚国家开始效仿中国的互联网模式,创建了东南亚版的阿里、JD.COM和美团。根据谷歌、淡马锡和贝恩咨询公司联合发布的《2021东南亚电子商务报告》,到2025年,越南互联网经济规模将达到570亿美元,届时将超过印尼,成为东南亚第一。胡志明市正在力推“数字化转型计划”,力争到2025年数字经济占全市GDP的25%,到2030年达到40%。越南政府也更加重视数字经济时代的数据保护。2022年3月,越南政府通过了第2004/2005号决议。个人数据保护法草案的27/NQCP。如果最终版本提交国会通过,它将成为该国个人数据跨境传输监管体系中的重要法律。
未来外资仍将助推越南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十年里,在越南有成千上万的MA交易。2021年,越南新批和新增外商直接投资和股权并购金额为311.5亿美元,同比增长9.2%。制造业吸收外资总额为58.2%,其次是电力,占18.3%,房地产占8.4%。2022年,外资将继续快速流入。亚洲开发银行驻越南代表处首席代表杰弗里斯表示,在疫情和全球地缘政治波动的背景下,全球投资流量减少,但流入越南的外国投资资金很可能逆势增加。
近日,李嘉诚的地产旗舰长江实业集团和日本欧力士集团,通过越南当地的合作伙伴万盛发集团,与越南胡志明市市长潘文迈会面,商谈胡志明市的投资事宜。长实集团总裁赵国雄在会上表示,长江实业承诺在最短时间内与万盛发一起向这些领域注入大量资金。并将胡志明市定位为金融和科技的战略中心,承诺引进高端房地产项目,涵盖住宅、办公、商业中心、娱乐等业务。越南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3.越南的挑战
第一,在东南亚国家中,越南的交通基础设施水平一般。
越南的主要交通方式是公路,总里程约4.7万公里。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构成主要的道路交通网络。该铁路全长3160公里,运行速度低,设施设备陈旧。如果你去过越南,你会对他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胯下舒展的基础设施留下深刻印象。
由于铁路里程有限,如果你想从越南南部的胡志明市到隔壁的平川省米奈镇,虽然只有200公里,但从汽车到绿皮火车再到长途汽车,需要一整天的时间。这也是越南近年来尽管财政困难,但仍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的原因。越南政府将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关键交通基础设施,并计划在2030年将现有道路网扩大5倍以上。空航运和水运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二是教育落后,基层工人流失,中高端人才紧缺。
在教育水平上,越南从2001年开始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也意味着现在的产业工人大部分只有小学学历,很难从事技术复杂的工作,这也是越南主要承接了中国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的原因。
越南成熟的中高层管理人员非常少,很多工厂只能从“母国”空降级管理人员。早在2019年,一家中国服装制造商投资5亿元在越南开设越南工厂,但至今没有培养出合格的本土管理团队,只能从中国派出。除了中高端人才缺乏,越南基层工人也在流失。和中国一样,越南也有很多农民工“北漂”到城市。但越南工资水平低,物价和房租高会成为负担。疫情的影响加剧了劳动力流失。越南公安部估计,胡志明市有200多万人逃离了这座城市,回到了家乡,他们不想回到这座城市工作。
三是配套产业链不完善,质量与国产相比还有差距。
目前,东南亚在服装鞋帽、箱包、家具、轮胎、太阳能等领域已经形成了基本完整的低端产业链,劳动力价格远低于国内。但是产业链上的很多配套部件都需要从世界各地进口。而且东南亚的物流能力,包括码头、拖车的运行效率、运力、稳定性,都无法和中国相比。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越南还缺乏大规模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升级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低端制造业是基于成本,高端制造业是基于技术。越南缺乏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力量,质量与中国制造相比还有差距。很多国外客户和中国公司合作了几十年,不会轻易大规模转移订单。而且大规模的订单转移意味着要重新开模,重新起草质检标准。一系列的动作对企业来说都是成本。
越南面临的挑战不止于此。
虽然越南政局相对稳定,政府努力建设基础设施,提高国民教育水平,继续进行自由市场改革,但上述任何一项事业都需要十几年的投入,甚至几代人的努力。整体来看,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布局可能会暂时有利于包括越南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发展。然而,在长期低资本成本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对劳动力的替代可能会改变传统的比较优势逻辑,绿色低碳也将成为后发国家追赶的附加约束。
种种迹象表明,印度、越南等后发经济体,甚至是整体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和高碳资源密集型后发经济体,可能会逐渐关闭追赶的历史窗口。这个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数字化和绿色生产模式的发展速度。无论如何,与过去半个世纪相比,现在追赶落后发展中国家的道路将更加艰难。
摘要
纵观东南亚近30年的经济发展,延续了“学习-复制-崛起”的发展思路,尤其是基于“中国经验”的发展思路。“改革开放”后,越南逆势崛起,对外贸易繁荣,内需提振,资产价格上涨,犹如一颗新的东南亚经济明珠。
2022年初,越南实行“与疫情共存”的政策,重点城市逐渐开放,抓住了疫情提供的第一个机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可能会再次加强。
这个东南亚国家的雄心是在独立一百周年之际成为高收入发达国家。
但疫情提供了机遇,也加速了越南面临的挑战的暴露:越南工业化进程中,只有人口红利,但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低,最终导致产业升级困难。没有持续的产业升级,所谓的“世界工厂潜力”更有可能是空中摇摇欲坠的城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越南不能发展。越南还是有机会的,前提是能更快地复制中国的成功经验,更充分地融入地区和全球经济,充分利用中国不具备的一些优势,走出一条“越南特色的制造强国”之路。
CBN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秦朔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