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警惕:小学生间正流行着以下“赌博玩具”,可能会让娃越玩越上瘾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20 · 头闻号前沿领域

昨天我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

两个小学生,看起来十岁左右,站在奥特曼卡牌的玩具前,精心挑选。他们还当场“打赌”。

其中一个小学生拿起一盒卡片自信地说:“我想这盒子里一定有绝版的激光卡片。”

另一个小学生会半信半疑地回应:“我觉得我手里这个盒子是绝版的。”

两个不让座的人各拿出18块钱付款,然后两个孩子坐在地上,当场打开了卡牌玩具。

可惜两个孩子都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卡片。无奈之下,他们把整盒卡片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就连旁边的路人也看不到这一举动,好心提醒道:“你刚买的卡怎么不要了?都是全新的。太浪费了。”

两个孩子不以为然地回答:“我们不要这些。我们已经收集了它们。我们要的是绝版的。”

看着这一幕,作为母亲的我陷入了沉思。

说到奥特曼卡之类的玩具,我给孩子买过不少。一开始没有过多考虑满足孩子的个人喜好,后来随着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从普通卡到镭射卡再到3D卡,我决定“及时刹车”。

还记得当初拒绝给孩子买机动奥特曼牌的时候,孩子不懂就大哭,心疼家里孩子的老人忍不住说:“就几个或者十几个玩具不贵,家里又不缺这些钱,何必让孩子不开心呢?”

你拒绝孩子是因为钱吗?答案不是全部。

在满足孩子买买买的“欲望”中,我突然意识到,孩子迷恋的不是玩具本身,而是一种逐渐形成的“赌瘾行为”。

所谓奥特曼卡,如果大方地陈列在货架上,就是“买卖”。我觉得满足孩子的小要求也不过分。但遗憾的是,商家抓住了小学生“体验刺激”的消费心理,以小概率抽奖的形式发放孩子喜欢的卡通玩具,让孩子深陷其中,逐渐上瘾,增加了孩子重复购买的机会。

市面上,包裹着“花哨的商业噱头”的“赌博玩具”远不止一种。除此之外,这两款“热门车型”也很容易吸引人。

★盲盒

“盲盒经济”一度掀起热潮,聪明的商家很快开始延伸盲盒种类,迅速抢占中小学生市场。

市面上的考古盲盒、手工盲盒、玩具盲盒甚至文具都在逐渐被“盲盒化”。这些包装精美但没有内容的盲盒产品,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的“青睐”,他们争相购买。

在我看来,孩子购买盲盒的行为已经失去了商品购买的实际意义,更多的是被“打开盲盒的惊喜和兴奋”所吸引。他们愿意落入商家设计的“陷阱”,不断地、反复地、上瘾地购买。

★幸运抽奖

“砸金蛋”、“刮卡”等抽奖模式在市场上非常普遍。很多商家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把一些卡通玩具或者新奇的电子产品直接放入抽奖池中,让孩子体验“抽奖的刺激”。

可能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就是忍不住好奇心,想尝试一下,但是尝试了一次之后,就渐渐变了味道。我经常看到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好运”而重复购买。在单纯的孩子看来,这次没中奖,下次就中奖了。正是这种“赌博心态”的诱惑,让孩子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我建议家长让孩子远离类似这些“商业原则”的玩具。好像他们每次只花一点钱,无伤大雅。但这种投机心态带来的精神刺激,对于认知能力和自制力有限的孩子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既让孩子沉迷成瘾,又破坏了孩子的自律,也不利于孩子正确消费观的培养。

这些年来,我发现一个现象,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玩具持“佛教”态度,挑选玩具的标准就是孩子喜欢。

但在我看来,玩具的购买不是一件小事。玩具赋予的意义是打开孩子智慧的天窗。善用玩具,相当于智慧启蒙的工具。

所以,我强烈建议家长在选购孩子的玩具时,在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前提下,多关注孩子的玩具。不应该仅仅因为他们的孩子喜欢,就让他们过早地模仿成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后果只会催化孩子的早熟,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建议家长选择一些益智玩具,如拼图、数独、拼装玩具等。刚开始孩子可能兴趣不大,但只要家长耐心引导,尽量抽出时间亲自和孩子玩耍,让孩子体验类似益智玩具带来的快乐,孩子就会慢慢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于玩具购物的亲子技巧,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欢迎留言分享!

说说孩子玩哪些玩具容易让孩子上瘾,可能会破坏孩子的自律?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