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投资失败的半导体公司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20 · 头闻号前沿领域

经济观察报记者沈在一级商场中,半导体的买方商场和卖方商场的博弈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先说业务吧,估值不错,”一位半导体VC投资人的创始人告诉他。如果一年前,他们会说:“我估值15亿,你买得起。再说吧。”“同一个人,同一个项目,说法完全不一样”,投资人说。

“如果一个人在2022年开始做消费电子业务,将很难获得资本,”云秀的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能官赵占祥告诉《经济观察报》。

在很多长期投资半导体消费的人看来,这一天迟早会到来,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快。根本原因是消费半导体在全球产业周期中属于“黄昏产业”。中国过去几年对半导体的热情与外部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

在这些子赛道中,半导体的国产化今年上半年可能要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资本先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剩余期相对较短的赛道,吸引一批小公司,玩一两家大公司,上市。随着大公司市场份额的增加,小公司因为落后被大公司甩了或者收购了。最终人才、技能、资金回流到大公司,形成合力。

一位致力于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告诉记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偏消费、偏低端芯片的“分手”是一件好事,在所有赛道上每隔一段时间实现国产替代是最晚的。每一个细分赛道都走完了这样一个循环,或许这就是国产换人的过程。

一流的商场游戏

在一些腰部项目中,一些创始人甚至两轮估值都买得起,一些估值低于上一轮的特例也表示买得起。

赵占祥观察到,今年以来半导体公司的最终估值都在缩短,一些公司在融资开始时报出了相对较高的估值。最终估值可能是20%甚至60%。

2021年,这位半导体投资人想投资一个早期的明星项目:一加手机芯片公司,但项目一直没有给他们机会。后来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路,对方却开出了非常高的估价。该项目距离上市还有几年时间。

上面提到的打算专心做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表示,在一级商场,投资人和创业者签订的协议条款一般都是个性化的,但也是根据赛道的冷热而变化的。去年有一些消费项目被迫承担了老股东的对赌协议,即企业后一轮的估值要高于上一轮,或许要高于某个份额,否则机构要赔偿。但是当一个创业项目还没开始,还在烧钱的时候,怎么补偿股东呢?

IT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半导体行业完成318笔融资交易,融资计划近800亿人民币。

“2022年,如果创业者选择消费电子方向,融资会更加困难。投融资商城很少看到手机芯片和蓝牙耳机芯片的商业计划书。”赵占祥表示,智能手表和VR眼镜芯片还是有资金支持的,但不是主流。今年以来,由“消费电子芯片”出资的Pre-IPO、PE到VC的全链条出现了“大幅降温”的迹象。

芯片规划的电路中,消费电子作为半导体最早的电路,近三年交易活跃度非常高,手机PA和TWS芯片非常活跃。然而,与过去三年相比,这一轨迹显示出周期性下降。

在一级商城投资热情松动之前,半导体二级商城经历了估值缩水。

华泰联合证券数据显示,上半年有30家半导体IPO排队。该组织称,原以为上半年半导体IPO请求数量将继续产生,但实际上30家公司的数量与2021年同期持平。此外,半导体指数在4月份跌至低点。本月上市的7只半导体股中,有5只上市首日破发,其他未破发的股票首日涨幅仅50%。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1-6月,国内商场手机总出货量共计1.36亿部,同比下降21.7%。在此期间,5G手机出货量为1.09亿部,同比下降14.5%,占同期手机出货量的80.2%。购物中心咨询公司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2.86亿部,同比下降8.7%,为连续第四个季度下滑。

梦洁表示,今年将继续布局半导体,但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为了新能源、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今年国内居民消费只能走弱,消费电子产品没有明显的政策支持,所以受损严重,而海外消费者正在遭受高通胀,消费电子产品的购买预计会减少。在一些新的创新产品出现之前,消费类只能在底层巩固。

在破发的半导体股中,韦杰创芯、中科蓝讯、奥捷科技并不是质量差的公司。他们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的客户是消费电子产品、手机和蓝牙耳机。有意向集中投资上述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表示,比如研发TWS蓝牙芯片的中科蓝汛,毕竟会有40倍左右的PE。如果最后一轮的投资人以更高的估值拿到,那就根本没有盈余。

7月28日,一家创业公司诺灵科技被曝出倒闭消息,记者向该公司高管求证倒闭一事。该公司开发了物联网芯片。公司成立于2018年,融资定在2020年8月。B轮估值2亿人民币。

这就是为什么MA将首次成为今年半导体峰会的议题。

上述半导体投资者的中期意向表明,在一定程度上,MA的出现意味着一个赛马场的周期已经接近尾声。根据披露的信息,2022年的MA还没有成为一种趋势。只有国内企业杨洁科技拟购买楚威半导体40%的股权,上海贝岭拟购买思达科技100%的股权。

在这种情况下,创业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是产能有限的单一细分产品线,企业只能弱抗风险,那就干脆进入低端竞争阶段,只有排名前三的职业才有机会获得满意的成长资源。

从2022年3月开始,当看到消费电子数据的衰落时,方弘的最高反应是“靴子终于落地了”。

一个本质规律是,半导体在世界上是夕阳职业,在中国却是朝阳职业。王表示,半导体在海外独立上市难度较大,但在国内,由于国内替代、自主可控等大逻辑,仍处于发展阶段,大有可为。

方弘认为,整个半导体行业是一个非常上游的行业,消费芯片相对来说比较脏,离消费者比较近。这类目标更多的是以快速上涨和下跌的形式出现。很难想象一个半导体企业能在五年内上市,唯一的消费芯片做到了这一点,尤其是当企业抓到一个脏乱差的爆炸性消费产品时,可以缩短这个周期。

比如一个手机芯片项目,当公司规划好芯片,投入量产,如果第二年手机的订单量能坚持下来,芯片也进入供应链,短短一年就能营收十几倍。即使第三年下滑,企业现在也已经过了死亡谷。

上面提到的打算专心做半导体中期项目的投资人,说明这种侥幸心理的本质是对消费半导体的规律缺乏掌握。他认为,消费电子的“快起快落”只是一个现象,其本质是脏迭代极快。这一代消费品用完了会被筛选。如果下一代,企业没有积累足够的创新人才、研发人才、供应链人才,跟不上脏节奏,很快就会被筛选。如果一家消费企业的CEO意识到了上述情况,这个项目就会落入投资者的手中。

4月,在半导体新股热潮中,公司纳芯威以230元/股的发行价上市,这是2022年以来a股股价的最高价。该公司的芯片用于新能源汽车和工业。

赵占祥表示,这一次,二级商场的动摇将加速创业者重新思考一些新的创业方向,资本也将有一个新的流向。2022年,整个半导体热点在聚焦三类,第一类是商场创新,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芯片,GPU/DPU芯片;第二类是技能革命,主要集中在小芯片这一类;第三类是高端国产替代。

“如果我当时在上一轮消费的轨道上,我会受到这种情绪的威胁,但现在我更冷静,也更担心。我会含蓄地提醒创业者,给他们发一些消费芯片失败的例子,告诉这些人,两三年前他们还只是处在消费电子的风口浪尖上。不要被商场的情绪左右,不要重蹈覆辙。”

方弘说明过去在国内很多细分品类相对空白,有很好的机会替代国产。然而现在,国内替代的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当国内有很多企业,甚至在某些品类上有一些上市公司,我们看项目的时候,不仅要替代国外,还要在国内竞品上有满意的竞争力。这个逻辑从纯国产替代,低端国产替代,到更高端国产替代,以及中性的要求。

王表示,今年在策略上,意向规格会更上一层楼,估值会更敏感。比如同样一个项目,过去估值10亿,今年可能会认为是8亿。合在一起,也会提高对企业现金流的要求。

除了逻辑上的变化,全世界的投资人都在拉回估值。方弘表示,对于被投资企业,建议合理控制估值,尽量保证估值的提升速度与产品的成熟度和成果的产生节奏相匹配,否则会给企业后续发展带来较大压力。由于高估值的项目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压力很大,创业者会先把公司扎扎实实的上市,然后商场会给你一个估值。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