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极米科技做什么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08 · 头闻号前沿领域

2019年5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国“极米”让用户享受极致体验——做感动世界的科技产品》:“极米创新是颠覆性的,它从用户痛点出发,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产品,改变了一个行业的竞争态势。”

《科技日报》评论说:“这是又一个基础扎实的海外传统大品牌被充满活力的‘新国产’品牌‘逆袭’的故事。”那么,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五年的企业,吉米为什么要取代已经做了15年行业第一的洋品牌,成为行业第一呢?

产品的颠覆性创新

事实上,目前国内已经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极米科技的成功就是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参考样本。比如智能手机,通过不断的功能改进和微创新取得了成功,理论上非常适合智能硬件等“技术型”创业领域。但这种模式最大的痛点在于,取得成果的前提是需要足够的基本功积累,而这种积累水平是随着行业整体发展而不断上升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互联网模式+供应链创新实现快速增长。但借助互联网模式,可以通过运营的补偿来弥补基础的沉淀,但随着互联网与产业的全面对接运营,所能带来的补偿效应正在逐渐消失,产品的对比越来越回归到技术、体验等硬核层面。

无论以上哪种模式,创业者都是在不断适应别人的规则,而不是被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主导。吉米科技的颠覆式创新之所以更有借鉴价值,是因为它找到了一种破坏原有秩序的方式——领导者往往考虑的是精益求精的优化,而颠覆者瞄准的是被打倒后的重建。《第一财经日报》这样评价极米的颠覆性创新:“这种创新模式更接近特斯拉,从用户痛点出发,打造一个全新的产品。”

传统投影百年未能在大众消费市场普及,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噪音大、寿命短等缺点;另一方面,传统投影搭建家庭影院的技术和价格门槛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太高。2014年,极米正式推出第一代量产产品Z3,彻底颠覆了传统投影的产品形态和体验。它将投影、音响、智能系统集成在一个小盒子里,价格不到5000元,让普通用户在家也能轻松拥有自己的影院。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投影从以前仅限于商业和影音爱好者的专业市场推广到大众消费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仲博说,像投影这样相对成熟的行业,很难做出颠覆性、创新性的产品,有99%的失败几率,只有1%的成功几率。然而,极米凭借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以及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所激发的创新理念,迈出了第一步。

3 Z被市场肯定后,极米并没有停下脚步。在接下来的四年里,根据用户体验的反馈和技术的演进,极米产品团队在产品创新上“阵亡”,始终保持领先同行业至少半年:2015年推出的Z4X是JD.COM众筹第一款千万级家庭娱乐爆款;H1于2016年3月推出,是全球首款智能投影,分辨率为1080P全高清,支持3D;2017年,全球首款120英寸4K双色激光电视t 1上市,随后Z5上市,首次在投影产品中加载了过去只有高端液晶电视才有的MEMC运动补偿技术,让投影产品在动态画质显示上堪比液晶电视;2018年推出的Z6、H2、激光电视LUNE 4K等一系列新品,均搭载了全屏自动对焦、智能辅助校正、一次调屏等新功能。体验完全不同于传统投影,易用性更接近“on-the-go”电视。成立五年来,极米产品已获得美国CES、德国红点、德国iF、韩国好设计、日本好设计奖等13项国际权威奖项。

“一根筋”坚持优良品质。

赢得市场的核心是靠好的产品。至于“做出好的产品”,在极米人中间流传着一个关于“极米之锤”的故事。Jimmy成立之初,创始人团队就定了一个规矩:所有不满意的工程原型都要当众砸碎。这个砸不满意产品的锤子就是“吉米锤”。

据不完全统计,成立5年来,仲博董事长已经砸了近50台样机。开发经典Z4X时,产品团队做了八副轻模具。为了优化一个小细节,短短五天就做了12套方案。最后,确定了最可靠的方案。为了一个与机身外观协调的小插座,仲博花了40多万元重新定制了模具。按照一般商家的习惯,一个产品研发成功后,工厂就可以开足马力投入市场,而极米却反其道而行之。每个新产品只允许工厂小批量生产200到400台供用户试用。无论是仲博还是产品团队,都需要泡在“极米论坛”里,通过与用户的交流来获得改进意见。产品团队会对测试人员的反馈进行汇总评估,如果测试人员反映还有“痛点”,基本成型的原型就会被“极米锤”毁掉。优化后的产品最大限度满足用户后,才能投放市场销售。仲博说,“越是高科技,越需要‘工匠精神’。可以做到100分考试,就是99.9分不上交。”

“做出好的产品”不仅需要团队在技术和产品上的“死磕”,更需要公司在战略层面的支持。自成立以来,吉米已完成4轮融资,其中超过70%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早在2014年,几米就成立了光学实验室,从事投影核心技术——光学技术的底层研发。截至目前,几米科技已经建立了光学、画质、噪声、可靠性、无线等RD实验室。同时联合建立了AI无屏实验室,专利超过400项。

良好的品牌信誉积累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打造知名品牌已经成为各国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和引领全球产业链的重要力量。吉米正好赶上了中国企业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到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转型的时代大潮。米并没有一味地通过广告来追求名气,而是按照世界顶级品牌在消费者服务和商业信用方面的水平来要求自己。

不仅Jimi的服务团队每年都被电商平台评选为优秀服务商,Jimi也是投影行业第一家推出延保服务的公司,第一家推出维修备用机服务的公司。小米用户关怀部的周公上周末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小事。家住上海,在深圳出差的蔡先生,有一次投影失败。接到询问电话后,周公团队立即安排蔡先生前往最近的吉米深圳直营店进行售后服务。第二天,蔡先生把旧机送到直营店维修时,把备用机也带走了。事后,蔡先生和周志东先生前去表扬。“服务响应非常快,非常棒。”用户的称赞只是周公团队日常的工作。

吉米的第一个用户和成年人讲述了他和吉米的故事。何达仁是极米的忠实用户,也是极米论坛最活跃的用户之一。从2014年的第一代产品Z3,到2017年的激光电视A1Pro,他和达人都收藏过极米“全家桶”。甚至在2016年11月,Jimi在北京举办新品发布会暨三周年粉丝嘉年华时,他还自费飞到北京,为Jimi带来了生日礼物。成年人觉得,以前大家都有点迷信国外品牌,但是近几年国产品牌在产品质量、设计能力、科技含量等方面都在不断提升,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产品牌。他第一次买极地米产品是因为市面上没有同类产品,极地米也不贵,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个。之后的几年,极米的产品越做越好,发展越来越快,甚至超出了成年人的预期。现在,当我看到成长中的水稻时,我感到一种自豪和骄傲。

“无票据、无假货、无to VC业务”,这样的横幅贴在吉米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这个横幅从天府软件园极米成立开始就一直贴在公司最显眼的位置!仲博认为,造假不仅对企业本身有利,对消费者、投资者、行业都是有害的,甚至影响到在全球如火如荼的中国品牌的转型。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制造企业一直是亚洲乃至全球的标杆。但近年来,随着神户制钢、三菱综合材料等日本大型企业曝出造假的负面新闻,不仅企业的正常运营难以为继,日本制造业的整体声誉和形象也受到了影响。长期以来,极米在消费者、投资人和行业中的定位,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为行业的标杆。

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小米式的供应链创新,更需要DJI式的产品创新。在中国科技公司品牌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只有一个DJI是不够的,需要各行各业涌现出数万个千千的DJI。Jimi在投影市场的崛起,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媒体和公众关注度不高的行业里,还有很多像DJI、Jimi这样深陷“死磕”产品的企业;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以及中国在越来越多的重要行业中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这些专注于产品创新的工业企业只要能在中国胜出,就有机会在全球胜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