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人民日报新论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

网友发布 2022-08-02 14:03 · 头闻号前沿领域

在科学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充分认识加快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意义,指出“我国“十四五”时期及以后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更好地释放科技创新的驱动力?如何形成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即日起,本版将推出系列文章,与读者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编辑

持续的科技创新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积极应用,是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技支撑,更加需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更高要求。展望未来,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就经济增长而言,科技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供给能力和潜在增长率。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了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带来了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提升的可能,催生了新的经济形态。持续的科技创新及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积极应用,是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必要条件。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有限资源的配置效率,让有限的资源催生更多的产出。经济增长率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资本和劳动的边际效率下降,这是初始要素红利逐渐见顶的现象,而科技创新是防止这种下降的最有效手段。与历次工业革命的关键要素一样,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数字技术由于其强大的渗透性和协同性,能够深刻影响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以更高质量、更高效的方式增加经济总量。

它是基础科学规律发现的应用,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基础科学的深厚积累。只有基础科学中产生的核心技术发明、新产业和新思想,才能保证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边际产出保持在较高水平。经济发展方式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持续投入。现在,我国一些前沿领域开始进入领先阶段,科技实力正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走向系统能力的提升。特别是要重视和培养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人才。

以科技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大量既具有科研和原创能力,又能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科研实践是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根本途径,而管理实践是科技创新实践与我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重要抓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复合型的培养体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既要对科学好奇,又要对“把需求问题变成技术问题”敏感。只有不断向科技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才能拥有更高水平的原创成果,才能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

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将不断为经济注入动力,这就要求科技人才保持知识更新的频率,从而延长人才的创新生命周期。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要积极为人才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将基础理论学习与应用实践学习体系相结合,利用一流的学术研究帮助创新型人才保持理论前沿,帮助他们更好地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于经济发展。只有把更多的科技创新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人民日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