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定注意到,自俄乌战争以来,俄罗斯对中国的外交态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说到中国,一定是“伙伴”和“朋友”。
但如果要考虑现实中中俄合作的深度,至少没有比战前特别深。
俄乌战争爆发后,实际上各国对俄出口贸易根据其外交政策和对俄关系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包括中国在内,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下降了38%。至于欧盟国家,下降幅度肯定更大。
俄罗斯的卢布异常坚挺,甚至大幅升值。一方面,这确实是俄罗斯正确的经济政策决定的结果。他们把卢布和油气挂钩,而后者在国际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所以卢布汇率必然是一艘船;
但另一方面,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俄罗斯手中的卢布在国际市场上其实并不容易花出去,这也对卢布汇率有所贡献。
正如一些西方人所说,中国在各方面都没有给俄罗斯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政策;另一方面,其实和俄罗斯本身也有关系。
说白了,即使是现在,普京也没必要对西方彻底死心。从俄罗斯的一些重大政策来看,他们似乎还在梦想着与欧盟恢复正常关系,让美国解除自2月22日以来出台的一揽子制裁措施。
考虑到目前中俄关系的水平,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8%,已经是很大的比例了。因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政府在官方层面上表示“对中国实施对俄贸易制裁政策非常满意”。
事实上,中国没有对俄罗斯实施任何限制性的制裁政策。事实上,参与对俄制裁的国家出口量平均同比下降超过60%,而其他态度相对中立的国家出口量同比下降约40%。中国属于这个梯队。
不难看出,虽然中国在外交上给予了俄罗斯重要的支持,在经济上也尽可能的帮助俄罗斯,但实际上中俄贸易并没有像公众印象的那样深入。在我看来,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俄罗斯的立场。
经济上完全倒向中国?虽然俄罗斯一些政治学者也有类似的讨论,但我们最好不要抱有这种幻想,因为按照历史惯例,如果俄罗斯在对华外交上可以完全依靠中国,那么问题来了,他们为什么不能倒向西方?
其实俄罗斯在外交上并不强硬,只是表面上看起来很凶,俄罗斯外交官更敢说话。但是真的要仔细捋一捋俄罗斯在冷战结束后30年的外交政策,就是日复一日的向西方磕头!
无论普京建立的多么成功,都改变不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即使在十年前,俄罗斯每年都要为最惠国待遇向美国磕头!
现在就好像俄罗斯倒不倒,但倒了就唇亡齿寒。但在我的记忆里,仅仅二十年前,谁是唇,谁是齿?当时我怕美国是唇,中俄是齿,谁是威胁?塔利班是个威胁!
当然,不可否认,如果现阶段中俄贸易关系加深,对俄罗斯肯定是一大利好,但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真的很难摆脱俄罗斯对西方的幻想!
说实话,如果普京政府的目的真的是迫使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妥协,接受俄罗斯的主张,那么他们现在应该做的是立即停止对欧盟的能源出口,而不是继续尽可能地向欧盟出售油气,可以卖一天。
因为这段时间,欧盟确实在寻找替代能源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虽然慢,但毕竟有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张来自俄罗斯的能量卡效果会越来越差,最后也没用了。
事实上,如果在战争的前几个月直接中断对欧洲的能源出口,俄罗斯自己的经济也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因为正如我所说,在国际市场上,石油和天然气一直是供大于求的商品。
如果你不能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他们不得不从其他地方购买,并窃取其他国家的供应链。最后,那些供应链被抢的国家只能去俄罗斯买东西。他们应该赚得盆满钵满,这张能源牌对欧盟的杀伤力会大大提高。
但现实是,普京政府并没有以最大化效果的方式使用手中的能源牌。相反,它选择让欧盟决定是否中断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能源贸易。
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未来俄欧关系能够正常化,希望西方在战后解除对俄罗斯近万项经济制裁。
这让我想起了八年前普京在乌克兰政变中的态度,当时俄罗斯也是坐视政变推翻了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让极端亲美反俄的波罗申科政府上台。由于普京当时的不作为,乌克兰亲俄派系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
那一年,乌东独立,俄军出征打击乌克兰政府军,乌克兰民众对待俄军就像对待王师一样,但当时普京不敢在这个底线问题上与美国争吵。
于是八年后,当年支持俄罗斯的乌克兰人民被亚速海阵营杀害,俄军一步步受挫也就顺理成章了。
谁能想到,八年后,当俄罗斯军队再次踏上那片土地时,他们的最高领导人仍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俄欧关系过去十年的发展可以想见。默克尔在台上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和俄罗斯进行能源贸易,甚至把德国的能源基础和俄罗斯捆绑在一起。这实际上给了俄罗斯一个天赐良机,即他们可以通过这种关系对欧盟施加影响。
如果普京在开战之初就直接中断了俄欧能源贸易,相信欧盟在随后对俄制裁问题上的立场可能不会那么激进。
普京政府这种撕破脸,梦想回到过去状态的做法,是俄罗斯在外强中干的最直接体现。表面上看,普京真的好像是一个铁腕领导人,但现实是:这个铁腕领导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牺牲了很多次生命,2014年一次,2022年又一次!
在我看来,俄罗斯对西方仍抱有幻想的态度是中俄贸易前景的最大不确定性。如今,俄罗斯的经济体系已经完全低端化,相当一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完全处于一种空白的状态。
要知道中国的半导体产业水平不是很强,但是品类足够齐全,包括非切割领域的一切。但在战前,俄罗斯57%的半导体供应链和20%的集成电路供应链来自中国。
现在他们面临一个选择,就是如果和西方彻底吵架,俄罗斯未来在很多先进制造业相关领域会完全依赖中国,但普京政府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下定决心。这既是过去中俄关系的真实写照,也是未来最大的障碍。
总的来说,20世纪20年代的中俄关系可以用“政治热经济冷”四个字来概括。
即双方在政治问题上都很积极,但在经济合作上相对冷淡。但是我们知道,这个时代在经济合作上不能走太远,政治问题上的合作深度也不过如此。
俄罗斯是一个讨厌开放市场的国家,在这方面他们其实和印度很像。我给你举个例子。2022年6月,中俄第一座跨境大桥正式开通运营,然而这座“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界河公路桥”却迟到了二十年!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就向俄罗斯提出修建跨境大桥开发边境口岸的建议,甚至这个项目在2008年前后差点开工好几次。
但实际上呢?当时俄罗斯确实是听了一些美国学者的警告,中国会对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经济殖民,然后就没怎么关注这个事情了。结果这个项目直到几年前才正式开始。
近一二十年来,俄罗斯的冷漠姿态一直是中俄贸易发展的障碍。
即使在2014年之后,这种情况也没有多少缓解。现在俄乌战争爆发后,虽然中国在政治层面上是伙伴和朋友,但我们真的要谈市场开放。
说实话,俄罗斯政府给中国企业提供的营商环境,俄罗斯市场的开放程度,恐怕还不如美国。
如果俄罗斯现在愿意在官方层面接受中国的供应链,那么可以明确的说,中国对俄罗斯的贸易不会因为西方企业的撤离而下降,应该会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当然,中国希望事情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毕竟我们本土的高科技企业一直缺乏一个安全稳定的海外市场。毕竟俄罗斯是一个人口过亿的国家。
这个市场的获得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会有很大的好处,但现实是俄罗斯在这件事情上还没有下定决心。如果普京一直在这个问题上犹豫不决,恐怕他会成为斯拉夫民族的罪人。
因为西方的经济制裁,现在看起来还没有效果,但是两三年后才能确定。对于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品,这方面的制裁短期效果不如能源领域明显。
即使立即断供,断供国也有一定的库存可以支撑一段时间的运作。但是随着存量的枯竭,当这种断流的效果出现时,肯定会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比如朝鲜的经济体系在苏联解体后的第三年就崩溃了。朝鲜本来就是一个农业产量非常高,经济条件比韩国好的国家。
苏联解体后,朝鲜在高端制成品领域的供应链中断,靠库存维持了三年。当这一库存耗尽后,朝鲜经济直接进入“苦难行军”阶段,粮食产量骤降。
恐怕西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也有类似的效果。如前所述,俄罗斯在高端制造业领域基本是空白。
以前来自中国、美国、欧盟的高科技企业分享这个市场,现在美欧企业退出了这个市场,而中国企业还在坚守,短期内还能坚持住。时间久了,他们还是需要做出选择。
至于俄罗斯,是继续以欧洲国家自居,以俄乌战争为借口改善俄美关系和俄欧关系,还是干脆一路倒向俄罗斯,在供应链上完全依赖中国,他们终究需要做出决定。
但我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既然普京发起了这场对乌克兰的战争,作为核大国,你必须打赢这场战争,否则你将来会丢了脸,更别说对付欧洲,集安组织的几个成员是否还听俄罗斯的命令都可能是个问题。
既然你不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向美国低头,那就没有办法改善关系。
当前的中俄关系是好的,但好到什么程度?不好评价,我只能说:当俄罗斯愿意放下姿态,抱着“我是欧洲国家,我高人一等”的心态不搞外交的时候。
到时候,或许俄罗斯会愿意向中国开放市场。俄罗斯在对华贸易中不会关注那么多东西,不会像印度那样整天折腾外国公司。那个时候恐怕才是中俄关系真正意义上的深度合作关系发展的开始。
毕竟,在21世纪,没有足够的经济纽带作为支撑,任何政治合作关系都是不稳定的,没有足够的经济纽带作为支撑,任何国家都不敢放心地在10年或100年的规模上考虑两国关系。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