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影响无人驾驶技术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有哪些

网友发布 2022-08-02 13:28 · 头闻号前沿领域

科技一直是汽车RD的关键,但在过去几年,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汽车行业,一场汽车科技的军备竞赛逐渐发酵。随着原本只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无人驾驶汽车逐渐转向商用,风险投资也大幅增加。

借助CB Insights平台,我们分析了汽车技术的爆炸趋势。以下是要点。

1、汽车进入主流意识。

在使用趋势工具对新兴无人驾驶汽车的媒体报道进行量化后,我们可以发现,围绕这一领域的新闻堪比无人机和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

最近几个月,该领域的关注度大大提高,甚至超过了其他技术。随着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成熟和逐渐走向市场,我们将监测这一趋势,并知道它有多稳定。

虽然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是目前最古老的无人驾驶汽车项目,但许多创业公司获得的关注度可以与之相比。

2.融资数据显示,到期量有所增加。

通过分析无人驾驶汽车私人市场的活动可以发现,风险投资的规模大幅增长,2016年的交易数量实现了三位数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2016年3月通用汽车收购Cruise推动的。按照目前的速度,2017年的投资可以轻松打破去年的记录。

根据不同的交易阶段,汽车科技领域从2017年开始呈现出逐渐成熟的状态。从绝对量来看,种子投资活跃度依然强劲,但由于十几年前创立的创业公司现在已经处于中后期投资阶段,该领域的活跃度越来越均衡。

无人驾驶技术的关注也吸引了更多资金雄厚的支持者。从2012年开始,投资人数逐年增加。

3.电动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模式

很多创业公司和大型企业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上世纪的交通方式,从私人拥有的汽车转变为共享的无人车队,从而按需使用汽车。这一愿景往往与内燃机向电动汽车的转移相结合。

这些技术也催生了一些新颖的缩写,包括ACES。我们对无人驾驶技术的定义主要集中在自动化和连接性上。

当然,也有一些创业公司在跨不同的技术领域开发相关技术。然而,这些领域需要完全不同的能力,从工业制造到机器学习到计算机视觉算法。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创业公司和老牌公司都争相参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采用了不同的模式:

——协作:创业公司和大企业达成各种合作协议,涉及很多OEM、供应商和科技公司。多方合作越来越普遍,包括与博世和mainland China的合作,而宝马与英特尔和Mobileye建立了联盟,也将德尔福纳入联盟成员。包括Waymo在内的许多无人驾驶系统开发商都在寻找多家OEM合作伙伴,这也导致老牌公司担心成为硬件OEM公司。

——投资与MA:与上述趋势同步的是跨领域直接投资数量的增加。例如,通用汽车公司花了5亿美元收购Lyft的少量股份,花了10亿美元收购Cruise Automation。优步还收购了无人驾驶卡车初创公司Otto。此外,还有更有创意的交易方式,比如福特斥资10亿美元持有Argo AI的多数股权,这使得这家初创公司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

——垂直整合:少数公司也希望完全自主开发电动无人驾驶出租车解决方案。特斯拉希望为该公司的高端电动汽车配备无人驾驶软件,并设立“特斯拉网络”汽车服务。汽车科技的神秘独角兽Zoox也在研发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电动汽车。Alphabet的子公司Waze也在加州推出了拼车服务。虽然与叫车服务不同,但外界仍怀疑这项技术未来可能会与Waymo的自动驾驶汽车整合在一起。

4.Waymo起诉优步和激光雷达争论不休

由离开谷歌和特斯拉的员工创办的无人驾驶创业公司越来越多。很多著名的工程师选择离职创业。无人驾驶出租车初创公司Voyage的创业故事非常有趣: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卡梅伦(Oliver Cameron)曾是教育初创公司Udacity的无人驾驶课程副总裁,该公司本身由DARPA Challenge和谷歌无人驾驶资深人士塞巴斯蒂安·特隆(Sebastian Tron)创办。

当然,这也引起了一些知识产权问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Waymo对优步的诉讼,这也导致了Otto联合创始人兼前谷歌工程师Anthony Lewandowski被优步解雇。这场诉讼的核心是Waymo专有的激光雷达传感器设计。

激光雷达本身也有争议。像Waymo这样的开发人员使用这种昂贵的传感器作为他们无人驾驶汽车平台的一部分,但特斯拉这样的公司认为激光雷达是不必要的。特斯拉AImotive、Starsky Robotics和AutoX等初创公司都在开发基于摄像头的系统。他们认为这种模式比激光雷达更快,更便宜。

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概念上的差异源于无人驾驶行业的另一场大辩论,这涉及到无人驾驶汽车本身的部署模式。厂商考虑的问题包括:是采用车队模式还是直接卖给消费者?如何快速推出功能,教育消费者?半自动驾驶阶段应该完全跳过吗?

发现外界对无人驾驶汽车技术还是有些怀疑和不信任。因此,在无人驾驶汽车技术发展的初期,要想获得消费者的关注,选择合适的车型非常重要。

5.供应、生产和零售模式的改变。

在更大的范围内,激光雷达也说明了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系统的供应趋势。目前,激光雷达传感器由威力登制造,但生产成本往往很高,复杂性也很大。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开发商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传感器的交付周期已经延长到了几个月。

许多创业公司都想在无人驾驶汽车的传感器和传感设备领域分一杯羹。许多公司都希望改进现有的激光雷达技术,并大幅降低成本,包括独角兽公司Quanergy。其他公司正在开发替代品,如Oryx Vision的纳米天线系统和Chronocam的高端CMOS相机传感器。

传感器和视觉技术只是汽车供应链中价值转移的一个例子。网络和无人驾驶技术预计将促进V2V和V2X通信硬件、高清地图、半导体和其他领域的创业和MA活动。

在制造领域,虽然之前3D打印在消费市场失败了,但是在建筑技术等很多工业领域都得到了复兴。汽车也不例外。许多制造商对3D打印初创公司进行了战略投资,希望获得快速工业建模能力和金属制造技术。混合现实技术也被应用到汽车开发过程中,以节省时间和成本。

初创公司在美国和中国也有渗透,因为很多公司想利用监管较少的二手车市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在线平台和新颖的P2P交易模式。零售商也在尝试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应用,可以完美配合网购,从而进一步减少开实体店的需求。

此外,车队式无人驾驶汽车对于消费者来说,显然会颠覆以往的汽车零售模式。

6.未来发展:采用新面貌,反思汽车设计。

技术的发展,电气化,专车,共享汽车都有利于环保,可以推动共享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趋势。然而,技术进步可能还需要辅之以汽车设计和文化的彻底变革。尤其是在美国,共享模式可能会和现在的通勤模式以及车内空的低利用效率产生冲突。

在人口密集的市中心,无人驾驶公交车、摆渡车等大型车辆可能要和小汽车配合使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改善交通状况。联网无人驾驶汽车的广泛普及也可以为人们创造新的机会,重新思考过去一个世纪以驾驶员为中心的设计模式。面向团队的设计理念是一个可能的方向。在无人驾驶和车队模式部署的初始阶段,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像OS vehicle EDIT这样的模块化平台可能会带来至关重要的灵活性。

除了乘用车,还有很多创业公司想在卡车、公交、航空空等领域颠覆现状。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