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华为和苹果未来5年内的全球趋势

网友发布 2022-08-02 13:25 · 头闻号前沿领域

什么是智能世界?

是《Ready Player One》中可以在游戏的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自由穿梭的元宇宙,还是《三体》中人类的星际航行,还是《复仇者联盟》中帅气的钢铁侠盔甲?对于智能世界的定义,影视作品早早给出了答案。

然而,科学家对智能世界的定义要简单得多。著名经济学家、未来学家乔治·吉尔德(George Gilder)在《2030年智能世界》(Intelligent World 2030)中说:“要享受未来的智能世界,人们不必排队等候或重复繁琐的工作,任何商品和服务都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立即送到。未来全球数据将进入YB时代,智能和宽带将像空气体一样无处不在。几乎所有的家庭、车辆和个人都可以享受万兆网络。”

“在这样的世界里,健康将是可计算的,诊断和治疗将更加高效,抗击癌症和疫情将取得显著成效;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用工业化的方式解决农业问题,建造不受气候和土地资源影响的农场,用数据换取产出,解决全球饥饿问题;在这样的世界里,无人驾驶汽车将开启第三空间,满足人们出行时的学习和娱乐需求。无人驾驶革命将使空电动出租成为可能,带来新的出行体验;在这样的世界里,绿色化、全光化、数字化的转型,将创造一个更宜居、更人性化的全连接城市;全球85%的企业将使用牢不可破的区块链技术保护个人隐私,隐私增强计算将占总计算的一半以上。有了云计算的加持,未来的能源会更清洁、更智能;在数字可信的世界里,企业将更有弹性,柔性生产将更受欢迎。简而言之,未来将是一个智能的世界。”

当然,通往智能世界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但也充满了机遇。智能世界的路怎么走?如何抓住最近十年智能世界的机遇?在《智慧世界2030》报告中,华为在八个宏观领域做了预测,包括医药、食品、住房、交通、城市、企业、能源和数字可信。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站在华为的肩膀上看未来,或许能激励大家。

期待“药”:健康可以计算,生活有质量。

过去的十年对人类的健康发展来说充满了活力。根据世卫组织报告,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从2000年的66.8岁增加到2019年的73.3岁。这意味着长寿已经成为大多数人可以实现的目标,有质量的生活将是我们新的追求。

面向未来,如何降低医疗成本,丰富医疗资源和医疗形式,创造新的防治方式,有助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人们少生病,让生活更有质量。下一个十年,创新的解决方案不断涌现。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比如通过计算来识别隐患,从“治未病”到“未病先治”。通过对健康状况的实时跟踪和建模计算,督促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将疾病预防与日常生活习惯相结合,防患于未然。比如业界正在积极尝试通过云计算协作实现远程医疗联动,让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同时让医疗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而不是医院。

期待“食”:以数据换取产出,提倡绿色饮食。

民以食为天,食为天。实现“零饥饿”已被联合国列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据统计,全球仍有超过6.9亿人在挨饿。随着农业工人的流失、人均耕地的减少和土壤农药污染的日益严重,预计到2030年,受饥饿影响的人口将超过8.4亿。

但与此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发生了变化,从“好吃”到“吃好”,越来越追求吃得健康、吃得放心。2018年,中国食品行业绿色认证产品数量达到13316个。2019年,这一数字增至14699,同比增长10.4%。绿色认证产品的背后,是对种植环境和技术的更高要求。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迈向2030的过程中,挑战与需求并存。华为认为智慧农业有三个方向可以探索。首先是用精确的数据构建农业条件的多元数据图。以玉米为例,仅基于数据的适应性播种的改变,就能带来每公顷300-600公斤的增产。二是农场工业化,在封闭的环境中模拟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因素。目前,耕地稀缺的日本、韩国和新加坡以及土地资源丰富的美国都在积极发展“垂直农场”技术;三是打造肉类低碳计划,如利用3D打印技术提高人造肉的口感、形状、味道等品质因素,规模化生产。

期待“活”:全新交互体验,人性化介于空之间

人类居住的发展,从洞穴到房屋,从村落到城市,从活动到储藏,是空之间的管理史。今天,工业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物质资源,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侵占了生活空。如何兼顾“买中买”的满足和对清爽生活的向往空为未来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思考方向空。

与此同时,人们对家居体验的个性化追求日益增长,基于ICT技术的智能家居概念正在普及。根据研究报告,近80%的千禧一代和69.2%的婴儿潮一代对智能家居技术有积极的预期。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此背景下,未来的住宅很有可能向以下三个方向发展:一是出现一种新型的社区,可以为居民提供虚拟社区建设、智能宠物控制等全球服务;其次,构建基于智能管理系统的零碳智能建筑,实现与物的自动交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三、家居环境开始适应,“懂你”的空房成为新常态。

展望“行”:智能低碳出行,开启第三移动空间空

随着各种交通工具特别是私家车的普及,交通系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一方面,出行效率降低,交通变得拥堵。据统计,美国上班族每年因堵车浪费至少54个小时;另一方面,大规模旅行也对环境治理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20年,交通运输业将占全球碳排放量的26%,远远超过制造业和建筑业。为了支持上述出行变化,未来的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升级。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网络升级的第一个探索就是电气化。中国提出2030年传统燃油汽车将逐步退出市场,电动汽车将成为年轻一代消费者购车的新选择。同时,新能源民航飞机将试水。第二种探索是自主决定建造第三个空移动房间。随着自动驾驶汽车从L2和L3发展到L4和L5,公交车、出租车、低速物流和垂直交通将率先实现自动驾驶的商业化。根据德勤《中国智慧物流发展报告》,无人驾驶卡车、人工智能等技术将在未来十年左右逐渐成熟,并将广泛应用于仓储、运输、配送、码头等各个环节;第三个探索方向是联网共享,实现天地之间各类传感器空的高速稳定融合,通过移动第三个空房间重塑出行体验。

期待“城”:有温度,更宜居。

城市化是本世纪最重要的全球趋势之一。以中国为例。据摩根士丹利预测,203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目前的60%提高到75%,新增2.2亿人进入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城市管理面临着城市规模增长与城市有限资源之间的巨大矛盾,城市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严重。面对城市“病”,过去十年,世界各国都在加快城市数字化的进程,那么未来十年,城市数字化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第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城市走向全场景智慧时代。通过智能感知系统、智能连接、智能中心的相互支持,共同形成一个城市智能体,同时进入“感知城市”时代;二、走向智慧政务,以智慧养老为例:上海街道推广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经老人同意,通过对独居老人用水量的实时监控,一旦12小时内用水量低于0.01立方米,街道“一网统管”平台将收到报警信息并及时通知社区,社区志愿者将第一时间上门查看老人情况;第三,智能环境管理。目前欧洲有公司研发的自动垃圾分类机器人。机器人的分拣效率是普通工人的数倍,可以7*24小时连续工作。未来将有可能实现城市无人化、自动化垃圾分类,让城市更宜居。

展望“企业”:生产力重塑生产方式,增强企业韧性。

未来十年,全球人口将不可逆转地老龄化。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占全球GDP 70%的全球15个最大经济体中,有12个将面临劳动力短缺,尤其是在制造业。预计到2030年,全球制造业将面临790万工人短缺,未实现产值高达6071.4亿美元。与此同时,疫情也对全球产业链造成了沉重打击。预计2020年全球GDP将因疫情损失近39.4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因此,如何增强产业链的应变能力,成为未来尤为重要的问题。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未来十年,一方面,企业将引入协作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I教师等新型生产力,帮助改善教育、医疗等领域长期存在的资源分布不均、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无人化生产和服务将成为常态;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意见和决定可以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产的设计过程中,从而产生一种新的生产模式。比如,在柔性制造的过程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模块化设计,自由组合搭配,决定自己需要生产的产品形态或风格,然后企业就可以开始生产;此外,建立弹性智能供应系统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战略布局之一,如可视化供应链、供应链转向供应网络等。

期待“能源”:绿色能源更智能。

气候变化变得越来越严重。过去的十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水平高1.2摄氏度左右,已经逼近人类社会能够容忍和控制的最大警戒线。

面对气候变化对整个人类社会的挑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应对。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了中国的碳二目标:力争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全球气候控制目标,有必要从能源供应、消费和固碳等角度入手。进一步提高新能源的比重,适应新能源结构,充分发挥ICT技术的使能作用,成为未来遏制全球变暖的关键问题。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水力发电站是能源开发的方向之一。然而,随着陆上风电和光伏项目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土地紧张、远离电力负荷中心、光伏高温效率低、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开始出现。将风电、光伏从陆地拓展到海上,正成为风电、光伏发展的新方向。虚拟电厂、能源云等。都打通了“存储使用的源网”,实现了全网智能化。能源互联网是能源探索的第二个方向;建设低碳数据中心和低碳网络是能源探索的第三个方向。目前业内已经有很多尝试,比如使用100%海水为数据中心冷却系统供电,使用室外冷空气体保证数据中心设备保持在最佳温度,使平均PUE从1.59降低到1.07。

期待“数字信任”:新技术新规则重塑数字未来。

人类总能不断进步,靠的是大规模的合作,而合作的基础是信任。在当前规则的商业世界里,需求收集、客户接触、企业运营管理、供应生态等方面的每一次互动,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随着数字技术对这些联系的重塑以及元宇宙等新概念的萌芽,建立数字信任已经成为组织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

数字信任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包括隐私、安全、身份、透明度、数据完整性以及治理和合规性等关键领域。实现数字信任需要不同的工具,如区块链、隐私增强技术、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规则的定义将塑造一个可信的数字未来。

图片来源:智能世界2030

在技术层面,区块链智能合约、人工智能防伪、隐私增强计算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使数据能够在确认、可追溯和可验证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和共享,并更好地管理数字资产和保护核心数据。华为预测,到2030年,超过50%的计算场景将采用隐私增强计算技术;85%的企业将采用区块链技术。

然而,技术手段并不能完全解决破坏数字公信力的行为,如信息泄露、网络欺诈等。还需要通过制定相关规则来建立一个可信的智能世界。在规则层面,目前一些大平台拥有数据流量优势,容易成为数字巨头,滥用自身优势收集、使用、传播消费者个人信息。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和反垄断的推进,未来将建立新的互联网个人信息动员机制,数据反垄断的趋势也将全球化。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