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稳步发展,为金融行业的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都有不同程度的数字化转型。今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发展规划》。在顶层设计路径下,我国金融科技创新应立足长远,更好地为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3月29日,腾讯金融研究院、腾讯云、毕马威联合发布《数字与真实共生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报告。报告从可信、数据、智能、安全、普惠五个方面提出了未来三年金融科技领域的十大技术趋势。
腾讯云副总裁胡黎明指出:“在国家战略背景下,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随着全真互联、分布式云、低代码开发等技术的蓬勃发展,腾讯金融云始终坚持以长远的心态,以数字科技推动金融创新,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金融业的未来,第一要素依然是公信力。
科技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报告显示,全真互联、分布式云原生、低代码开发等技术趋势正在助力金融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撑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报告指出,金融业未来的第一要素仍然是信誉。在可信层面,以零信任架构和跨链信任为代表的可信技术进步,保证了金融、生活、生产等诸多场景下身份认证和场景融合的可信。零信任架构以访问主体的身份作为认证密钥,为未来构建金融系统的可信环境做接入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在银行金融服务中,零信任架构在建立可信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随着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内容、服务范围、服务手段等发生了变化,面临着分支机构接入需求大、对外开放接口增多、内部应用交互困难等新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零信任框架构建了一个具有认证、动态授权、风险可控、自动管理的网络可信体系,解决了金融行业的海量数据和业务访问安全问题。零信任架构以访问主体的身份作为认证密钥,为未来构建金融系统的可信环境做接入准备。
在数据层面,随着数据法治的逐步完善,联邦学习和分布式云原生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数据交互的效率,优化数据计算架构。2021年11月,腾讯云正式发布了业界首个具有全球治理的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奥驰单集群支持10万台服务器、百万个容器的规模,管理的CPU核数超过1亿。
在智能层面,金融智能是金融业进化的高级形式。在数据元素日益丰富的今天,计算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实践中,似乎低代码开发和RPA技术将增强计算能力,深度赋能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转型。比如某银行通过微电商小程序,实现了某品牌应用的快速开发,两周完成上线部署。
在安全层面,金融科技比其他任何数字生态都更依赖安全。普通加密和隐私计算等新技术趋势的应用可以促进金融数据的安全共享,并确保金融数据的安全集成。
在普惠层面,全真互联时代的到来,将加速金融普惠,实现数字与现实的融合。真正互联网的具体技术特征包括无限计算能力、实时处理、极限传输,这些都将为金融普惠提供底层助力。
帮助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已经发展到基础设施和业务场景的全数字化阶段,这为金融机构引入新技术和推动组织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业内人士指出,只有金融服务体验和服务能力增强,金融机构自身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口碑才能提升,业务增长才会有更好的前景。
据了解,为了更全面地支持金融机构推进数字化转型,腾讯云在2021年升级了“未来金融2.0”新蓝图,包括新基础设施、新连接、新服务,全面助力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
具体来说,服务实体经济,腾讯云副总裁胡黎明在接受国家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的金融2.0将有三个方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升级、渠道升级。升级新的渠道连接,是帮助金融机构打通渠道,解决金融机构普遍遇到的渠道瓶颈问题。目前金融机构都是线下网点,线上app弱,客户粘性相对不足,竞争激烈。“和银行客户做非常高频的接触和高速的连接,采用互联网供需平台的能力,进行深度运营,把渠道开源业务做扎实。有业务后,全面升级现有金融服务,如远程视频服务、在线面签、智能客服等。,将在降本增效和客户服务体验方面大有作为。”
而基础设施是数字化的基础。有了核心技术引擎,大量的交易支持和海量的数据分析,包括AI技术在金融业务场景的应用,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支持。
胡黎明进一步指出,在帮助中小企业快速融资和基于核心企业的供应链金融方面,已经实现了很多典型场景。例如,张家港保税区帮助保税区大宗商品供应链体系中的8000多家中小企业完成融资业务。
国家商业日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