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人民币“双循环”的影响因素:4个指标,各有其作用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14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加快构建高标准金融市场体系的大背景下,优化和完善金融结构,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创造有利的条件。这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帮助我国深度参与全球金融治理与建设,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

因此,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为了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探索人民币“双循环”的影响因素则显得更有必要。

市场需求是人民币“双循环”的基础

一般情况下,一国的货币是由本国货币当局的“最后贷款人”所提供的,当本国的货币通过市场交易网络将影响力延伸至境外市场,对其他货币主权国家的经济贸易行为产生影响时,就可以认为

该种货币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国际货币的职能。

本国货币市场自身拥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才能够为货币流通至境外提供资金来源,人民币才有机会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和提升资源的配置效率。

通过跨境交易和结算等方式将货币市场需求引致国外,通过货币需求在境内外的不断壮大和积累,进一步

提升本国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使用范围和频率,从而达到人民币在境内外循环的效果。

一方面,从货币供给量的角度可以初步判断国内货币市场对于人民币的需求程度。近年来,我国M2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2016年M2总量为155万亿元,截至2020年,M2达到219万亿元,相当于2016年M2存量的1.4倍。

由此可见,我国货币供给量的上升幅度较大,初步体现出我国国内市场对于货币的需求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从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情况可以初步分析境外市场对于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

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总量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初步说明境外投资者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认可度提高。2016年,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约3.03万亿元,

2020年相应数额增长至8.98万亿元,约为2016年的3倍。

其中,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股票和债券的占比在总资产中达到最大,约为75%。

由此可见,

人民币资产对境外投资者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市场需求量呈现向好的趋势。

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双循环”的决定因素

货币流通范围主要取决于市场力量。因此,货币发行国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获得市场认可,提升货币在境内外的流通效果。通常我们用国内生产总值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从主要货币发行经济体的GDP情况来看,美国的GDP总量最高,欧盟与中国次之。首先,2016年,美国的GDP总量就已经达到107.33万亿元,是同期欧盟GDP总量的1.3倍、中国GDP总量的1.8倍。

随着之后几年经济的持续发展,

2020年美国的GDP总量达到13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欧盟GDP总量的1.38倍,中国GDP总量的1.35倍。

从GDP增长率来看,美国除了2017年和2020年GDP增长率为负之外,2016年、2018年和2019年GDP增长的幅度均较大。其次,欧盟的GDP总量呈波动上升的趋势,GDP增长并不稳定。

另外,我国的GDP总量是三个经济体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冲击,各国GDP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我国是唯一一个仍然保持正增长的经济体。由此看出,我国具备较强的抵御外界风险的能力。

总的来看,我国的GDP总量在全球中位列第二,并且GDP增长率较为稳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蓬勃发展,GDP总量从落后的国家跃升为全球第二,并显示出源源不断的增长势头。

当前,我国经济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追求经济增长速度转变为追求经济增长质量,

虽然GDP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实质上是我国对经济增长作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的积淀。

面临国际外部形势动荡和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诸多挑战,我国经济仍能展现大国的实力,为人民币在国际中的进一步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对外贸易与投资是人民币“双循环”的直接推动力

提升人民币的使用比率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RCEP区域贸易协定组织的签订等,国内外企业加速在海内外布局的进程,直接影响了进出口贸易和境内外投资的规模。

在贸易和投资活动中,人民币发挥结算和投资职能,极大程度地提升了人民币的使用频率。

一方面,人民币通过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境内市场,增加人民币在境外市场的存量,同时为境外企业提供除美元等国际货币之外的使用货币,加速人民币在境外的流转。

另一方面,人民币通过进口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从国际市场回流至国内市场,形成人民币在国内国际上的良性循环,提升人民币的使用范围。

发挥货币乘数效应

贸易和投资领域的货币乘数效应主要体现在,通过境内外贸易和投资提升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兑换次数。

参与贸易和投资的相关企业会根据贸易产品或者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以及自身的实际需求,用本国货币兑换东道国货币并在东道国市场上进行交易和投资。这样一来,人民币在境外市场上的规模和使用频率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另外,在交易和投资过程中,除了直接的资金跨境流动,

还伴随着设备、关键技术、人才储备等多种资源的流转,带动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相应地,这一过程又会加大人民币的计价结算,促进人民币的流转和兑换。

而我国企业在境外进行贸易和投资之后,获得相应的利润又促使人民币回流到本国境内,增加投资者对于人民币的需求

,提升人民币在国际经济金融活动中的使用频率。

同时,境外投资者也可以利用人民币在境内进行交易和投资等活动,有助于实现人民币在国内和国际间形成良好的循环。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双循环”的重要桥梁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内循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一国经济实力的积累有助于刺激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对外贸易的竞争范围,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范围内的使用频率。而人民币国际化倒逼国内金融市场体系的改革和发展,促进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在这一背景下离岸人民币市场自然而然的诞生。

伴随着市场化的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制度也更加健全和成熟,为国内市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内市场需求持续升级,进一步畅通国内大循环。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循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主动选择

为减少国际对外贸易、资本跨境流动以及外汇储备等过程中,过度依赖美元、欧元等国际货币而带来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由此部署。

首先,离岸人民币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丰富境外主体融资形式。

离岸人民币市场对在岸人民币市场进行补充,当国内利率水平、政策和市场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国内市场进行融资的条件受到限制,国内企业就可以在离岸人民币市场进行融资,同时境外企业也能够通过离岸人民币市场融资,扩大企业融资范围和规模。

其次,离岸人民币市场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境内企业根据自己的需求,充分利用在岸和离岸两个市场进行汇率风险的对冲,降低汇率风险和财务成本。离岸人民币市场不用向政府缴税,极大地降低了离岸交易的成本。

在这样的环境下,极大地吸引投资者的参与度,加大人民币在境外市场间的循环力度。

最后,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境外中资金融机构的“加油站”,为中资金融机构提供及时的资源条件。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发展势必会面临各种困难,在客户资源、信息资源、业务发展等方面都无法和当地金融机构竞争。

而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建立,对于中资金融机构在境外市场的业务开拓建立了独特的优势。

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境内外循环搭建桥梁

离岸人民币市场是人民币流向境外以及人民币从境外输入境内的中间站,是人民币市场实现流动的关键性支柱。

同时,跨境交易当中的人民币结算也需要离岸人民币市场的支撑。汇率会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发展,进而影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规模。通过进口结算可以将人民币流转到境外,出口结算使人民币回流到境内。

当人民币汇率升值,进口增加、出口减少,在对外贸易交易过程中使得境外人民币存量规模扩大。

吸引境外投资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提升使用人民币在境外进行交易的频率,加速人民币的流转速度。相反,当人民币汇率贬值,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此时,人民币又会不断回流至境内,在这个过程中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始终保持上升的形势。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