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根据中国债券市场现状,对中国债券市场发展和开放,提出对策建议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14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基准和核心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可以衡量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决定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开放程度,同时债券市场的开放程度通过影响全球一体化程度,进而影响该国货币的国际储备职能。

因此,我将根据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对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开放提出对策和建议。

01债券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1. 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

在早期进入SDR篮子的四种货币中,美国、日本、欧元区和英国都具有高度发展的国际债券市场,它们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远远高于中国。

日本的国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最高,然而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却不如美国、英国和欧元区。

美国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共同推进,因此,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程度在四种国际货币中的排名相差不大。英国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较高,但是,国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却不如国际债券市场。

从国内债券市场规模来看,欧元表现最好;然而,

从债券市场发展程度来看,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际市场,欧元区只处于中等水平。

此外,中国的国内债券市场规模并不低,但是国际债券市场规模却是最低,说明中国的国内债券市场和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不匹配。

2019年,中国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水平仅为0.01,相较于其他四个国家,中国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并且也意味着中国的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不高,因此,中国应当提升其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实现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平衡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币国际化。

发展国际债券市场可以促进国际储备职能,早期进入SDR的四种货币中,日本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最低。日本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程度对日元国际储备职能促进作用最大,日本的国际债券市场发展不足是日元没有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中国的债券市场发展不应只关注国内债券市场,要解决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分割的问题,因此,

中国债券市场建设更应该注重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债券市场建设应该聚焦为国内和国际同时推进,这样才能有效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2020年中国债券总存量达到114.3万亿元,此规模位列全球第二。

2020年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在快速发展,但是,仅仅具有规模是不够的,

中国债券市场的期限结构、主体结构、开放程度、实际地位以及影响力都是比较落后的,不能够与债券市场规模匹配,特别是在国际债券市场上,产品种类、参与主体结构和实际地位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更低。

因此,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不能忽略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应该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

通过对中国债券市场的现状分析,中国的债券市场从起步以来一直都是境内主体为重,忽略境外非居民,市场的规则制度与国际市场规则不相符,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极低。

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即便中国政府对债券市场实施对外开放的政策,也难以落实到债券市场的实际开放度和国际影响力。

为了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债券开放和发展的实施政策不能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要将开放和发展政策落到实处,具有实际意义的债券市场开放和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债券市场国际化;

同时,注重境内外投资者对债券市场的需求,尽快促进债券市场发行制度和监管制度与国际接轨,进一步发展人民币债券离岸市场,离岸债券市场应该持续不断地向亚太地区和欧洲国际扩展。

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要符合中国国情,并且

中国债券市场的法治、制度和市场环境要与国际需要的法治、制度和市场环境相适应,共同促进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而不是分割国内和国际债券市场。

从长期看,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目标为成为一个国际化的中国债券市场,进一步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2. 进一步发掘中国债券市场的国际投资功能

人民币的国际投资和储备职能还在初级阶段,并且相对国际计价和结算职能来讲,国际投资和储备职能较弱,因此,

推动债券市场的“融资和投资”功能,能够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投资职能,最终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因此,中国债券市场建设不应只注重融资功能,应该同时推进投资功能,这样才能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投资功能。

在债券市场发展初期,债券市场建设是依赖于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所以,债券市场的融资功能是支撑着债券市场发展的,所以,债券市场的一级市场是债券能够在市场上流动的基础和前提。

但是,从美国债券市场发展的经验来看,

随着债券市场的规模增大,投资者和融资者进一步增加,以及基础设施和网络电子化进一步地完善,债券市场的投资功能越来越明显。

从推进人民币发挥国际投资和储备职能的目标看,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有投资需求,同时债券市场的投资功能可以促进融资功能的发挥,投资功能和融资功能是相辅相成的。

以人民币金融产品引入境外投资是推进人民币国际投资和储备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人民币回流的重要渠道。

3. 借鉴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经验,大力推动在岸市场发展

根据理论分析,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通过为人民币回流提供一个有效且稳定的渠道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同时,离岸债券市场聚集着大量的境外人民币,为境外人民币提供一个蓄水池,

境外发行人在此市场上融资,构建一个有效且稳定的人民币回流渠道。

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主要是通过“点心债”实现了人民币回流。进一步地,离岸市场的成熟的制度、环境和定价机制也为在岸市场提供了先进的经验,在岸市场的建设可以借鉴离岸市场的发展。

因此,发达的离岸债券市场能够促进在岸债券市场实现良好发展,具体表现为:

离岸债券市场可以提供一个基准利率指标,基准利率指标可以为国内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提供一个参考指标。

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具有竞争关系,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在岸债券市场不断

完善制度建设、法治环境和市场机制,为国外投资者和发行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和融资环境,促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制度改革。

离岸债券市场不断引进一流和发达的金融技术、提供具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多品种的金融衍生品。具有多品种金融产品的债券市场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更多的投资者会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创新型的金融产品都可以为在岸市场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实践经验。

因此,

离岸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促进在岸市场发展,促进金融产品的多样化,满足多类型的投资者,以此降低投机者对本币的投机风险,提高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实现人民币有效回流,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02债券市场开放的对策建议

1. 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开放与资本项目

可兑换之间的协调推进债券市场开放与资本项目可兑换需要同时推进才能真正发挥债券产品的吸引力,吸引国际投融资者在本国债券市场进行投融资,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第一,对国内债券市场引入境外投融资和资本项目中债券交易项下的可兑换是相互依赖的。

其一,从狭义上讲,

债券市场开放属于政府对金融市场的宏观管理政策,是放开境外投融资者的准入门槛。

目前,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只允许“境内专业投资者”进行交易和投资。债券市场开放就是将“境内专业投资者”扩大到“境内和境外专业投资者”。

其二,与债券市场开放相同,从狭义上讲,

债券交易项下的可兑换其实是外汇管理政策,允许境外投资者为了债券交易进行货币自由兑换,判断境外投资者为了债券交易“是否有资格”进行汇兑,解决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需求。

毋庸置疑,

如果只有资本项目可兑换,没有债券市场开放,这样境外投融资者是无法参与到中国债券市场的。

同时,如果只有债券市场开放,没有实施资本项目可兑换,债券市场也仅仅针对既有的人民币境外持有人进行开放,无法引入新的国际投资者,这种情况下的债券市场开放是小范围和低层次的开放,要满足国际投资者对人民币债券的需求,需要大范围和高层次放开中国国内债券市场。

第二,资本项目可兑换可以有效地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根据美国、欧元和日本的历史经验和学者对其进行的研究,

资本项目可兑换是金融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当前,中国并没有完全实现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同时,推进债券市场开放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利于有效构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回流机制,提升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吸引力,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和储备以人民币计价的债券,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投资和储备职能。

一方面,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开放程度也不足,中国的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有很大的开放空间。另一方面,资本项目应该符合中国国情,不可能短期内实现完全可兑换,根据日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中国不应该盲目、过快地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

资本项目可兑换要围绕债券市场开放、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制度和完善的金融体系,这样才能规避系统性风险,有效地构建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回流渠道,提升人民币债券的吸引力,促使境外投融资者进入国内债券市场,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

2. 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开放与汇率制度改革之间的协调

对日元国际化的历史经验总结可知,债券市场开放需要与资本项目可兑换协调推进才能促进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因此,

资本自由流动的目标得以实现,但是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会导致跨境资本流动增加,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构成威胁。

根据“三元悖论”可知,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不能同时实现,中国如果放弃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和金融稳定造成冲击,同时可能债券市场开放也不能实现,因此,只能放弃维持固定汇率制度这一目标。

同时,汇率自由浮动是推进金融发展的关键步骤。资本项目可兑换和汇率制度调整不是一蹴而就的,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推进汇率制度改革,逐步增强汇率的弹性,渐进和协调地推动债券市场开放和汇率制度改革。

其次,债券市场开放可以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人民币债券,进而促使人民币发挥国际储备职能,但是这一促进机制要以人民币币值稳定为前提条件。

人民币币值发生太大波动,表示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不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即便债券市场是高度开放的,但是,此时的人民币债券对国际投资者不再具有吸引力。汇率市场化改革可以促使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可能短期内人民币币值会发生很大的波动。

但是长期来看,

汇率市场化可以避免货币价格的扭曲,市场机制促使人民币的币值达到长期均衡水平,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同时,汇率市场化不意味着政府完全不参与市场,相反,政府在维持着市场的法治环境、定价机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必要的时候也会进行干预,这样的汇率形成机制更能确保币值的稳定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