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两年多来,全球经济发展受阻,对外投资力度减弱,而内陆沿边口岸作为一国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在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
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口岸双边开展跨境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时,以口岸城市为核心的跨境经济合作更是推动了口岸相邻国家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带动了区域合作发展。蒙古国位于我国的北部,紧邻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民心相通、腹背相依
。在经贸合作、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双循环
基于地缘优势,内蒙古在我国向北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内蒙古共建有 10 个对蒙陆路口岸,这些口岸对促进中蒙经贸来往和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特别是口岸城市积极发展跨境经济合作,有效带动了边境地区经济发展。
此外,在我国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沿边口岸城市作为联通内外的节点,
发展口岸跨境合作可以高效整合国内外资源、联通国内国外市场,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提供了有效支持。
因此,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及内蒙古泛口岸经济发展背景下,研究如何进一步开展内蒙古对蒙古国口岸城市跨境经济合作,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以及中蒙经贸合作非常有必要。
边境城市是按照地域进行划分的,所谓边境城市,就是在国家边境一定范围内的城市,这个城市必须具有完备的产业结构,且有一定的经济规模。
口岸,指历史上的港口、商埠及边境线上的一些关卡,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
口岸定义为供人员、货物、交通工具直接出入国境的港口、机场、车站和跨境通道。而边境口岸相较于一般的口岸来说,更强调其独特的地域性,
是指由毗邻两个国家、设置在边境线上、并最终由两个国家通过协商共同决定地理位置的跨境通道。
综上而言,本文所指的边境口岸城市是指位于一国陆疆国境线的边境地区、经国家政府批准对外开放并与邻国对应城市直接由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线路等交通线路相连接的,
具有完备产业结构并具有一定经济规模的人口集中地。
二、双边数据差异
从各口岸过客的情况来看,口岸过客量的差距主要受到口岸两侧地理位置、交通便利程度以及政策法规的影响。
目前二连浩特公路口岸承担了绝大部分中蒙之间的人员流通压力,是中蒙口岸之间唯一一个客流量超过 100 万人次的口岸,2018 年二连浩特公路口岸过货量达到 225.95 万人次,承担了内蒙古对蒙口岸 58.7%的客流量,其次过客量相对较多的依次为甘其毛都口岸和策克口岸,
2018 年的过客量分别为 70.16 万人次、37.19 万人次。除上述 3 个口岸之外,其他口岸过客量均在 15 万人次之内,其中过客量最小的阿尔山口岸由于开设时间较短,
且蒙古国方向交通便利程度较低,2018 年的过客量只有 0.3 万人次。
边境贸易是内蒙古口岸城市对蒙古国的开展贸易合作的主要方式,从整体的贸易规模来看,随着中蒙之间经济往来的不断加深,内蒙古对蒙古国的跨境经济合作规模也不断扩大,2019 年内蒙古对蒙边境贸易额达到 2673.6 百万美元,其中进口额高达 2522.8 百万美元,而出口额仅为 150.8 百万美元,
可见内蒙古对蒙口岸城市开展的贸易合作主要以进口商品为主。
从边境贸易占贸易总额的比重来看,内蒙古口岸城市在内蒙古与蒙古国贸易合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边境贸易额占到贸易总额的比重在大多数年份可以达到 50%左右,具体来说,占比最高的年份为 2012年,该年内蒙古对蒙贸易总额达到 3693.1 百万美元,
其中边境贸易总额为 2285.9百万美元,边境贸易额所占比重达到 61.9%。
随着内蒙古对蒙古国口岸城市贸易跨境经济的不断发展,两国口岸城市进行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种类不断丰富,
贸易“轻重”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善,但贸易商品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仍较为突出。
由于各个口岸所处地区的资源禀赋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个口岸之间的贸易商品结构差异也各有不同,例如,策克口岸对外辐射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等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畜产品和矿产资源,口岸距离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田仅 46 公里。甘其毛都口岸对应的蒙古国南戈壁省 60%以上面积底下均为煤矿资源,同时全省铜矿储量也位居世界前列;
满都拉口岸对应的蒙古国东戈壁省有额勒苏泰铁矿、阿嘎如特铁矿、杭格呼德尔铁矿、艾勒巴音焦煤矿等矿资源。
二连浩特则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基地,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该口岸主要进出口货物相对比较丰富,有铁矿石、铜矿粉、原煤、石油、木材、建材、化工产品、瓜果蔬菜等,
蒙古国 70%的果蔬和日用品经由该口岸运入。
三、边境贸易
从近年来内蒙古在蒙古国的投资发展情况可以看出,进入 21 世纪后,内蒙古对蒙古的投资一直保持着较低的速度,直到 2012 年蒙古国颁布了一项关于外商投资的法律,内蒙古对蒙古的投资出现了一定的下滑,
而蒙古国在 2013 年末实行了新的投资法之后,投资又恢复了往日的势头。
内蒙古在蒙古国登记了 19 个投资项目,与中国签订的 31%的总投资额相比,达到了 3.5 亿美元。2014,内蒙古共在蒙古国有 113 个公司,涉及矿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种植,贸易,餐饮服务,建筑工程和建筑材料制造,地产开发等。
在这些行业中,超过 60%的资金投向了地质和矿产品。
2015 年 6 月内蒙古与蒙古国经贸洽谈会上,双方已签署 19 个经贸合作协定,总额为 40 亿美元。该协定涉及航空运输,矿业投资,公路建设,蓄能电站,畜牧业和农业耕作。同年十月,第一次中蒙经贸博览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
共签订 166 个项目,总投资总额达 1485.95 亿元。
内蒙古在 2016 上半年向蒙古国登记的海外投资有 16 笔,累计签订的合同金额为5247.4800 美元,
较上年同期减少 64.9%,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牧业、矿业、制造业、信息传输服务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等方面。
尽管内蒙古总体投资在蒙古国不断增长,但是,内蒙古目前投资蒙古国的国有企业数量很小,大部分都是中小型、小型民营企业,
投资金额有限,投资力度小,对风险的承受性也不如国有企业。
根据内蒙古在蒙古国投资的总体情况来看,近年来,内蒙古在蒙古国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区对外投资额的占比超过了 55%。到 2020 为止,内蒙古共向蒙古国开展了 214 个投资项目,签订的总金额 19.29 亿美元。内蒙古在蒙新设的 15 个外资企业,
在中国签订的合同金额为 0.59 亿美元,以矿产,能源,建筑,贸易,农牧业等为重点。
内蒙古到蒙古口岸城市的投资主体依旧以私营公司为主导,包括采矿制造业、批发零售业 14 个方面。
从各方面的分布来看,我国的投资行业以资源密集为主导,以矿业为主导,劳动密集型工业次之,而高科技产业则相对较低。之所以将资金重点放在矿产上,是因为蒙古国实施了“矿业兴国”的政策,矿山工业的总产值占 GDP 的 70%以上,
已经成为蒙古地区的重要产业和地区。
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对矿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而内蒙古与蒙古国口岸城市的地缘关系密切,蒙古族是跨国国家,有着相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这给内蒙古公司在蒙古国的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蒙古国最大港口城市二连浩特为代表,自 2009 至 2019 年,共有 27 家外资企业在二连浩特市的外汇处注册,其中 24 家企业选择赴蒙,
合计 89%,协议投资额 1.12 亿美元。
但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外商直接出资的主要形式是新成立公司,成立公司共有 14 个,其中只有 10 个是通过兼并而成立的;从公司性质来看其中赴蒙外商独资公司 16 个,合资公司 8 个。
从总体上讲,二连浩特市的外资公司由于自身的经济力量不足,在外资中表现出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的特征。
小结
内蒙古对蒙口岸城市的跨境经济合作是基于口岸开展的,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各口岸城市所开展的跨境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旅游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同时也存在诸如政府统筹规划不力、对外投资企业融资困难、跨境经济合作区推进困难等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国际尺度发挥作用需要通过国家尺度通过尺度上推来实现,而当前中蒙之间的边界效应仍较强,削弱边界效应是促进国际尺度发挥积极影响的最主要途径。政府应加强落实中蒙经济合作平台建设状况,
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带动内蒙古对蒙口岸城市跨境经济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