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权结构分散的上市公司对恶意并购方有更强的吸引力,但对股权结构集中的上市公司而言,其管理层也不能高枕无忧。此外,
预防性反并购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抵御恶意并购的能力。
上市公司在选择反并购策略时,应兼顾各方利益并取得市场的认可。不过对于伊利股份和康达尔来说,成为并购目标和反并购行为的动因是什么?
成为并购目标的成因分析
1. 伊利股份成为并购目标成因分析
内部成因
在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企业每个单个股东持有公司股份数占总股数的比例都不高于10%,公司没有绝对的控股股东。
2015年末,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为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占比达到8.79%,持股比例第二的是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即通过沪港通购入的股份总和,由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代持,占比达到6.8%。
董事长潘刚是伊利股份分的第三大股东,持有3.89%的股份,同时,伊利股份管理层持股比例之和不足10%,这一持股比例清晰地显示出伊利股份的股权结构为高度分散型。
经过对伊利股份的第一阶段买入,
阳光保险进入伊利股份股东名单前五名行列,持股比例达到1.8%,与潘刚持股比例之差仅为2%,如果阳光保险继续增持,即有可能与现有管理层争夺公司控制权。
伊利股份发展前景广阔,伊利股份为乳制品行业全国龙头企业,大幅领先行业内其他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连年保持大幅增长态势。
2016年,伊利股份在国内液态奶市场占有率26.8%,仅次于蒙牛乳业的28.6%,在市场占有率如此高的情况下,伊利股份依旧坚持发展创新技术,积极投放广告进行营销,并开展国际化战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伊利股份在业内享有领先地位,具有极强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市场上大多证券公司和评级机构都对伊利股份股票给出看涨评级。
因此,伊利股份存在一定的市值被低估的情况,作为一支“蓝筹股”,自然会成为趋利避害的保险资金或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目标。因此,掌握巨额资金的阳光保险会用来自分红险等险种的险资投资于伊利股份这样经营稳定且股价具有明显上升空间的上市公司。
外部成因
2015年,我国资本市场上保险资金不断利用投资连结型保险产品资金举牌上市公司,恒大系举牌廊坊发展、宝能系举牌万科,安邦系举牌大商股份,随着险资的大量举牌,资本市场上股权争夺战频发。
作为我国七大保险公司之一,阳光保险也不落下风,曾创下一天内举牌三家上市公司的记录。不仅如此,阳光保险还盯上了二十余家上市公司,且有超过5家公司持股比例超过5%举牌线。
通过筹资活动和成功的投资活动,阳光保险取得了大量能够使其资本得以持续扩张的现金流。趋利避害是险资进行投资时的本能反应,在选择上市公司进行投资时,绩优且发展势头强劲的伊利股份也就成为了资金雄厚的阳光保险的投资并购目标。
2.康达尔成为并购目标成因分析
康达尔的家族式治理模式
家族式治理模式多出现于东南亚国家,是指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融为一体的公司治理模式,在这个治理模式之下,家族不仅是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企业的实际控制者。
该治理模式有显著区别于一般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
首先,该模式下公司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家族中的家长手中,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容易出现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其次,该模式下的上市公司很容易对外来资本的进入产生排斥。
京基集团并购事件发生前,康达尔的控股股东为华超控股,罗爱华、陆伟民夫妇共持有华超控股100%的股权,而陆伟民之女陆珂在康达尔旗下子公司长期担任管理职位,女婿更是担任康达尔总裁职位。
从康达尔和华超控股的管理层亲属关系可以看出,
康达尔是一家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的上市公司。在罗爱华担任康达尔董事长时,康达尔中小股东多次向深圳证监局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