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尾楼强制停贷风波还在蔓延发酵中,这事我们怎么看,又该怎么办?
先说说风险。美国的股市,日本的债市,中国的楼市,被誉为全球三大泡沫。如果听任这次风波继续发酵,对整个房地产行业乃至整个金融系统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
再说说原因。从根源上看,烂尾楼强制停贷是因为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过去我们过度执行“三条红线”,把开发商原本就不畅通的融资渠道进一步给堵住,是严厉的调控造成开发商资金链短缺。
疫情期间,大面积封城,工业城在封,商业城在封,加剧了开发商的合理融资问题,开发商认为资金问题上的倾斜力度不够,也一直未能复工,问题越积越大。
或许何时加快复工,何时才能缓解一下焦虑。
从技术层面看,问题出在住房预售这一制度上。所谓
住房预售制,是开发商将正在建设中的房子提前出售给购买者,而购买者需要给开发商首付或房款的行为。
为什么住房预售制会导致这次烂尾楼强制停贷呢?这是因为,这一制度有极大的缺陷,它沦为了开发商融资的一种方式,推高了房地产的杠杆,还几乎对购买预售房的人没有任何保护。
房子品质无法保证,烂尾了也无法保证。购买者不仅钱提前给了开发商,而且能做的只剩下祈祷。
住房预售制最早是从香港那里学来的,俗称“卖楼花”,在当时也的确为我们的住房短缺问题做出了贡献,但如今的弊端愈加凸显。
也许有些人就想替这一制度辩驳,说不少国家也有商品房预售制,怎么没见他们出事?
预售制的确出自国外,但我们在引进时,却把它改得面目全非了。我们在运用这一制度时,不仅把资金监管环节淡化掉,而且还把购买者的利益保障给忽略了,结果只剩下“预售”这个壳。
还有,像发达国家的住房预售制,无论是在资金监管,还是在购买者的利益保护上,都有一套严格的监管保障措施。我们这边则是银行经常和开发商穿一条裤子,资金监管形同虚设;购买者陷入了开发商空手套白狼的游戏。
停贷是一件悲伤的事,我们购买者如何利用游戏规则保障自身的利益呢?
记住一点,不要去跟风,水深不语。短期内难以取消预售制,就算国家真打算取消,也只能徐徐图之,我们购买者自身在这事上是绝对占理的。
我们需要依靠的是谁呢?是央行还是地方政府?目前,对于多地烂尾楼背负的一大天文数字,央行很难通过发一个公告来统一解决。购买者从地方政府下手或许有用,地方政府具备收拾这一烂摊子的能力和财力。怎么依靠呢?地方政府怕的是上一级的纪委。在纪检部门的调查下,那些与开发商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在当地手眼通天的“大佬”为了身家安全,会想尽办法找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亦或是安排接盘侠。
疫情期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多地政府出台了延期房贷还款的政策措施。购买者要联合起来,先尽量打政府的投诉热线向上一级政府阐述烂尾情况,并要求缓交按揭。只要于情于理说的过去,购买者一方面可以无副作用地减少支出,保住房子所在地区未来的价格,另一方面也不必强行背负不良信用。当然,政府也不需额外掏钱。
上半年我们呕心沥血地刺激房地产,但房企销售额并未见有多少成效,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我国百强房企在上半年的销售额同比下降50%左右,几乎腰斩。此次的烂尾楼强制停贷风波又令人糟心,进一步影响了购买者当下对房地产的信心。
但不只是房地产,当前,我们可谓是“内外交困”。国内方面,上半年GDP增速公布了,同比增长2.5%,二季度连1%都不到;国外方面,同盟的美英法,轴心的德意日,二战的资本主义六巨头,手拉手掀起了内部的大撕逼
。一轮又一轮的撕裂与对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面对这样撕裂的大时代,小编不禁想起经济学奖得主席勒的一句话,“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是没有人曾经经历过衰退,因此也就不知道当衰退来临时应该如何处理。”这不是危言耸听,扪心自问一下,当衰退来临时,您会知道吗?当知道了,您又知道怎么去应对吗?
还在手足无措、不知如何防患未然的朋友们,别担心。
本周六晚8点,
《震海面对面》将对症下药,解决您的问题。这次邱震海博士邀请了多位经济领域的大咖,围绕房地产这一话题,为大家解读其背后的政策信号, 帮助大家认清当前撕裂时代背后的深层次逻辑!
在这个撕裂的时代,人数多声音大的一方,往往意味着他们正在被时代所淘汰;而人数少声音小的一方,往往都在保住有用之身来闷声发大财。
相信大家都想选对边站!
欢迎在扫描下方二维码或在评论区留言“
面对面”,预约周六晚直播,获取直播链接!届时做客直播间,与邱震海博士及众多大咖交流您的想法!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