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有什么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13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在经历了30多年高速增长后,中国经济增长的变化逐渐显现,进入了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中国进入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的自然表现。原有经济形态增长动力正逐渐减弱,因此寻找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成功的关键。2015年,国家发布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是进行科技方面的改进。加快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可以为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一次把“县域创新驱动发展”设为主题,并且指出在县域范围内实施以“科技创新”为中心的创新战略。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是以县域为基础点和活力点的,但县域的挑战性也大。2018年,国家出台了《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这是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任务主题的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过程与金融支持具有紧密联系,金融机构可以借助金融工具识别科技的内在价值潜力风险水平,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满足创新主体的融资需要,进而实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国家“十二五”提出了“加快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的新型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探索支持科技创新的融资方式”的战略目标。因此,需要深度探究创新驱动与金融发展的内在影响关系,并可进一步分析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金融效应。

对于山东省而言,发展与壮大县域经济,是其扩大地区生产总值和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山东省是经济转型期中国的一个经典代表,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和金融效应,也可为全国的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政策建议。研究县域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县域是连接城市与农村的纽带,县域经济是许多政策投向和实施的最终落脚点,其发展程度和状况对我国整体经济的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地级市尺度的分析具有广泛性,从县域角度对经济发展进行探究,其统计归纳作用更强,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同时,研究县域经济有助于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经济增长驱动机制转换的研究有助于认清经济新形势。山东县域经济在迎来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新常态下,面对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等现实情况,过去通过资源要素禀赋优势来促进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难以继续保持下去,县域经济驱动力是否由要素禀赋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值得我们深思。

金融发展与创新驱动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是关注点。如何根据县域发展模式和比较优势,增强金融支持对创新驱动战略下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使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发展,这是需要深度思考和用心解决的问题。 基于山东省范围内的实证分析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对于山东省来说,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其可以反映全国县域经济的发展趋势,因此关于山东省的实证探究其实也是对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状况的一种侧面反映。

许多国内学者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机制发生了转变。刘瑞翔、安同良基于最终需求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得出最终需求对经济驱动作用减弱的结论。黄泰岩借鉴我国之前关于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现实经验,研究分析认为我国经济需要进行第三次动力的转型。康珂认为进入新常态后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要素禀赋发生变化,需要加快增长动力转换。刘俊杰对新时期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县域经济需要重新探索和培育新的增长动力。

近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増长受到广大学者的关注,针对经济发展的趋势特征和动力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邱晓华、郑京平、万东华、冯春平、巴威和严于龙认为支持中国经济增长最主要的动力驱动因素是资本,并提出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去解决投资率持续上升等问题。唐未兵、傅元海和王展祥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水平和经济增长集约化呈现负向关系。严成樑认为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很难继续保持,需找寻新的经济增长驱动力。

陈昌兵根据我国产业结构及产业发展的动力演变,认为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已转换到创新上,创新是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程名望、贾晓佳、仇焕广研究认为自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是依靠高投入增长与高效率增长的共同作用,并且由于技术进步等导致了“灵感”因素增强。李强、胡仪元认为要使县域经济持续发展,需要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的技术创新力。林毅夫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分析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应让市场相辅相成,优化产业结构,促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刘东皇建立了“消费成长+科技创新+现代服务”的经济发展动力机制,为新时期下的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王—鸣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失衡从以往的总量性失衡为主转向结构性失衡为主,要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来推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胥亚男、李二玲、屈艳辉、位书华通过研究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的发展,认为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转变是由于历史基础、农业资源、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冯兴华、钟业喜、陈琳、傅袱通过研究长江经济带的县域经济,认为其县域经济格局转变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地理区位与交通条件、国家政策导向等。

周腰华、王振华、张广胜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金融深化程度规模与经济增长负相关。从经济管理的角度来看,县域经济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的;但从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它又超出县域范围,与整个国民经济都有着紧密的联系。搞活县经济对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金融在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金融系统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转型。在经济发展新阶段,金融发展将有利于经济发展驱动因素转向技术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广泛的讨论研究。就国外研究而言,Levine的很多研究认为金融发展会对经济产生积极作用。Goldsmith提出了金融发展的量化指标,分析表明金融对经济发展存在正向影响。

之后Fry、Mathieson、KangandSawada、Ansari等学者都得岀了金融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Prof.DrYusufAkanandShahrouz则以伊朗为研究对象,得出了金融对经济发展有积极影响。另一部分学者则持有与前述学者们相反的观点,认为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Shan通过VAR模型研究发现,在多数情形下,金融与经济增长并无显著促进作用。Ibrahim以沙特为例,关于银行信贷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是很小的,甚至是负的。

Menyah、Nazlioglu、Wolde-Rufael通过构建金融发展指数、将面板自举法用于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表明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是有限的。就国内研究而言,谈儒勇在国内较早地讨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谢清河认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县域金融在促进县域经济增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周宁东、汪增群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石全虎认为金融具有聚集资本、调整产业结构等优点,支撑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从金融角度分析了江苏省转型升级的特点、发展趋势及金融支持的制约因素。钱水土等的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对技术改进和产业结构优化均产生了促进效果。孙兆刚阐述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含义,认为创新驱动战略需要金融支持,金融需要不断创新以配合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

李丛文结合微观和宏观视角研究表明单独金融创新对经济增长产生抑制作用,而协同技术创新对经济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弱于单独技术创新的影响。周祥军、辛晏以辽宁省为例,分析发现创新驱动战略背景下区域创新和金融产业规模对区域经济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金融相关性有着抑制影响。

并提出创新驱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观点。马微、惠宁认为在经济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强,则越能为科技创新吸取资金,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资本市场改革课题组认为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量是资本市场。总的说来,尽管存在争议,更多的研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