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间,财经圈发生了一件极为轰动的事件——蚂蚁集团上市计划被紧急叫停,蚂蚁集团原定于11月5日正式在上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上市,中间环节已走完流程并全部厘清,只等最后的敲钟了。
其实这个事情就是有征兆的,前天蚂蚁集团实际控制人马云、董事长井贤栋、总裁胡晓明被监管约谈了。
四个部门对一个企业进行监管约谈,规格高得令人咋舌。
为什么要约谈,并在这个紧急关头叫停了其上市计划呢?原因其很简单——马云飘了。
支付宝可能很多人都用过,但其中的花呗、借呗不知道有多少用过?如果你以为蚂蚁一边从银行贷款,另一边把钱借给用户,赚取中间的利息差,那你就错了。
据相关数据显示,蚂蚁集团放贷规模在2.1万亿人民币左右,其中4200多亿贷给了小微企业,1.7万亿贷给了个人消费者。大家要知道企业向银行贷款是需要足够抵押物的,蚂蚁集团有啥资产能值2.1万亿人民币?
蚂蚁赚取的大头利润压根也不是利息差,而是通过一系列的金融化操作,赚取高额利润。
举个例子,一个人从借呗借1万元,那10万人共借资金就是1个亿,蚂蚁拥有对这1万人的债权,如果事情到这里结束了,那蚂蚁挣得确实是利息差。
然而蚂蚁是有后续的,其有两种方式来进行融资,一是通过银行抵押,其把对这1万人共计1亿元的债权抵押给银行,可以得到7000万左右的回款,这些回款又可以二次放贷。
至于为何抵押债权价值1亿元,回款仅有7000万元,这就涉及到了银行金融操作方面的知识,银行通常只会发放抵押物实际价值7折左右的贷款给企业。
依次进行下去,第三轮蚂蚁只能得到4900万左右的回款,第四轮只能得到3290万元,第五轮只能得到2303万元,第六轮只能得到1612万元……等到第二十五六轮的时候得到的回款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蚂蚁已经没钱再借给用户了,也无法继续放贷了。
这不是蚂蚁想要的,蚂蚁要的是“1亿元债券可以抵押出1亿元”,中间无损耗,这样蚂蚁就可以1亿元借出去,债权抵押又可以获得1亿元,无限循环下去。
这就是资产证券化,蚂蚁用一系列复杂的金融设计及操作,搞出了类似于“ABC”肉夹馍结构的融资方式,其中C是最安全的,B是风险高一点的,A是风险最高的,然后再由C给B做担保,B给A担保融资,如果出现问题,A最先亏光,然后亏B,最后才会亏到C。
安全性最高的C通常是蚂蚁集团内部消化的,旗下子公司你买我的C,我买你的C,互相交叉购买,最终的结果就是高利润留给了公司,高风险抛给了社会,稳坐钓鱼台。
打得一手好牌,蚂蚁集团通过此类操作,短短几年间,通过40轮运作,30亿元本金迅速膨胀到3000亿元,100倍的高杠杆。
所以前段时间新政策出炉,要求提供本金和减少杠杆,估计也是发现了蚂蚁搞的这种方式存在漏洞,准备查漏补缺。
结果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大放厥词”,说“现在的银行和当铺没啥区别”,说“巴塞尔协议是老年人设计的,跟不上时代了”。
啥意思呢,“银行和当铺没啥区别”就是要求国家放宽对高杠杆的管制,“巴塞尔协议是老年人设计的”就是放宽对资本金的要求。
看似口出狂言,其实都是有目的的。
然而这两者可以放开吗?蚂蚁坐享高利润,风险抛洒给社会,一旦规模膨胀到一定级别,涉及人数继续扩大,那出现问题就不是P2P爆雷了,而是波及全国的金融危机。
如果马克思还活着,看到马云此番骚操作,估计资本论还能再写两卷。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