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智能高铁时代来临会让铁路投融资模式有什么变化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9 · 头闻号投资融资

时速400公里智能高铁时代来临,什么是智能高铁,它如何发展而来,在建设和运营方面有什么特点,以及当前的主要投融资模式是什么,有什么特征,会面对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呢?

一、时速400公里智能高铁的来临

最近,中国高铁控制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表示了我国正在开发400公里时速的变轨距列车,并描绘了“智能高铁”的未来畅想图,预示着我国智能高铁时代的即将来临。

二、什么是智能高铁

智能高铁,目前尚未查证到官方定义,本文尝试给予以下定义:指在高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引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下一代信息技术,以“安全可靠、经济高效和温馨便捷”为目标,逐步实现智能高铁列车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轨距自变化、自动或无人驾驶的新一代高铁模式。

三、智能高铁的来龙去脉

对于时速400公里的智能高铁发展史,需要回溯到130多年前中国建成的第一条铁路。

1881年,中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不过,到1952年中国才有了自主制造的第一台机车——蒸汽机火车头。

而且,最初全国铁路平均时速还不到40公里,到了2003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开通运营,设计时速已经达到250公里,五年之后,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设计时速又达到了300公里,仅隔两年后的2010年,京沪高速铁路全线铺通,设计时速更是达到350公里,并且有全线时速提速至380公里的预留空间。

最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国高铁控制技术领军人物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荣军表示正在开发400公里时速的变轨距列车,并描绘了未来高铁的智能畅想图,预示着我国智能高铁时代的即将来临。

智能高铁时代来临,会带来高铁建设、运营模式上哪些变化呢?

四、智慧施工如何破解“速度与安全”这对矛盾共同体

速度与安全,二者之间是否矛盾?即将驶来的时速400公里以上的智能高铁,对高速铁路建设提出了什么样的智能化要求 高科技,让速度与安全实现了共赢!

高铁建设,也顺应“互联网+物联网”的发展趋势,在施工时,提出了更高的标准,重点打造信息化、智能化的“智慧工程”项目。

例如,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电子施工日志,可以实现全流程关键节点实时监控,从施工到检测、验收都有记录可追源。

这种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和电子设备等为载体的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实现了对施工进程和质量的实时化、精细化、智能化管理,还可以提高高铁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

五、智慧运营如何提高安全服务、旅客体验和效益水平

下一代信息技术引入铁路运营,专业化、科技化的智慧运营模式,提高了安全、服务、体验和效益水平。

1、购票、检票和退票自动化

客票电子化,“人脸识别”进出站,自主购退票机等,不仅可以节省旅客进出站时间成本,提高旅客体验服务水平,还可以减少高铁车站的人员费用支出等。

2、智能引导

智能机器人,对旅客在车站内简单问询和引导,还有投影式引导标识、全息式引导标识、3D全景导航和网络服务台等智能化服务设施,不仅可以快速分流旅客,还可以提高旅客的体验服务水平。

3、免费上网体验和精准营销服务

高铁WIFI全覆盖,提高旅客体验服务的同时,还可以收集用户行为大数据,经过存储、清洗和分析后,进行广告推送的精准营销,提高流量的变现率。

4、“共享汽车”运营

高铁站场共享汽车运营,打通了高铁出行的“最后一公里”。

六、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高铁,需要更加专业的铁路投融资模式

智慧建设、智慧运营,让高铁科技感十足!

第一,先从体制机制来看,相对于传统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中央、地方联合投资、建设和运营的投融资模式,引入优质的专业化科技型社会资本,优化投融资主体,让投融资主体多元化,更有利于创新经营管理体制,和推行市场化运作。

第二,再从目前国家的鼓励政策和示范项目来看,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了济南至青岛铁路、武汉至十堰铁路、廊涿城际铁路、杭绍台城际铁路、杭州至温州铁路、合肥至新桥机场至六安铁路、三门峡至禹州铁路和重庆主城至合川铁路等8个铁路领域,作为首批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

1、国内首条地方投资为主的高速铁路

济青高铁,中国铁路总公司出资仅占20%,其余由山东省政府出资,是国内第一条以地方投资为主的高速铁路,标志着以地方为主的铁路投资模式正在兴起。

2、国内首条民营资本控股地方投资为主的高速铁路

杭绍台高速铁路,中国铁路总公司出资占比15%、浙江省政府占比13.6%、绍兴和台州市政府合计占比20.4%。

而以PPP模式采购的浙江复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为牵头人的民营资本联合体占比51%,是国内首条以民营资本控股的地方投资为主的铁路,标志着民营资本控股地方铁路投资模式开了先河,打通了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铁路的“最后一公里”。

杭绍台高速铁路

第三,综合上述两点,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入专业化建设和运营社会资本,合资建设铁路,不仅可以缓解铁路建设财政资金的紧张,还可以提高铁路建设和运营的专业化水平,更可以尽快促进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提高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的质量。

面对呼之欲出的智能高铁PPP建设模式?在当前应用如何呢?又会带来哪些机会与风险呢

七、PPP在铁路建设中的应用如何

PPP,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英文简称,它是基于契约精神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种新型投融资模式。

当前,我国铁路行业实施PPP模式的现状如何?有什么特征呢?本文结合PPP有例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PPP项目成交数据,总结了以下七点特征,以供参考。

1、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PPP项目成交量为11个,成交额为1092.7亿元,并且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2、采购方式以公开招标为主,竞争性磋商为次。

3、合作年限以20-30年为主,其次为30年以上,随后为10-20年。

4、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PPP项目成交社会资本数量为30家,中央企业占主导,其次为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并且上市企业数量仅占1/10。其中,成交量最多的社会资本为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成交额最高的社会资本为浙江复星商业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的联合体,并且,相较于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大型央企,中国铁建成交量最多。

5、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成交PPP项目中,中央企业成交量最多,其次为地方国有企业,随后为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且上市企业成交量仅占1/4。相对于民资社会资本,国资社会资本成交量最多,并且每年成交量都高于民资。其中,2017年民资开始进入铁路PPP领域,成交量占比约为1/3。

6、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以联合体方式实施的PPP项目数量在逐年增加,并且国资联合体居于主导地位,其次为国资牵头的联合体,并且国资牵头联合体实施的PPP项目数量在逐年增加,而民资联合体在2017年开始进入铁路PPP领域,占比约为1/10。

7、近三年以来,全国铁路PPP项目中以城际铁路和地方铁路为主,成交地域主要集中在浙江省。

八、综述

综合上述铁路PPP发展的特征,可以发现未来智能高铁时代,智能铁路建设以民资联合体方式实施PPP模式的投融资方式开始兴起,预计一些专业性强的科技型社会资本会以联合体成员的方式参与到铁路建设或运营中,合作期限在20-30年之间,并且主要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社会资本。

当前,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7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2.5万公里,预计,未来8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增加4.8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将增加1.3万公里,并建成“八横八纵”高铁网,基于此,可以预计智能高铁建设实施PPP模式的空间很大,专业化科技型社会资本会机会很多。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