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模扩大,引发了相应风险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6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前言

地方政府部门可以借助投融资平台,以自身信誉作为担保,进行资金筹集工作,并配合有效的财政政策来推动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但是,过量的债务会带来较大的风险,如果不能做好相应的风险防范和应对工作,可能引发严重后果。对此,地方政府在投融资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过程中,需要切实做好债务融资风险的防控工作。

一、相关概念

1.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概述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是地方政府以融资为目的,成立的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城建开发公司等机构,借助地方政府划拨的土地等资产成立相应的公司,公司的资产与现金流基本能够达到相应的融资标准。在必要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相应补贴的方式,帮助公司进行融资,而筹集的资金可以应用到基础设施和公用项目的建设中。

从2008年开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而地方政府部门通过相应的融资措施来推动经济发展。不过在发展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在投资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而言,部分地方政府过度负债,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何有效预防财务风险,是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2.债务融资概述

债务融资是指通过出售债券、票据等来进行资金筹集的方式,个人或者机构投资者在出借资金的情况下,会成为公司的债权人,获得相应的还本付息承诺,可以将债务融资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两种不同的模式。通常来讲,债务融资的经营风险相对较大,预期的收益相对比较小。债务融资具备几个显著特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短期性。债务融资筹集到的资金需要到期偿还,在使用方面存在短期性。

可逆性。公司在运用债务融资获取资金的同时,需要承担到期后还本付息的义务。

负担性。借助债务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金,需要支付相应的本金和利息,会对公司造成一定负担。

流通性。债务融资带来的债券可以在金融市场自由流通转让,支付的利息会进入财务费用中,可以在税前进行扣除。

二、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融资运行机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实施债务融资的过程中,需要关注三个核心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资金来源

地方政府部门在对投融资平台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资金来源,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是保证平台正常运转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资金来源大致包含四种。

从银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获取。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者相应的项目收益债券的方式,从债券市场获取。

通过发行融资票据的方式,从银行交易商协会获取。

从融资租赁公司等其他债权主体获取。

这四种资金来源渠道都可以由政府部门进行监管,使得地方政府能够更好地控制投融资平台的运行情况。

2.偿债能力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实施债务融资的过程中,一般是对土地等资产进行划拨,而结合我国社会经济环境,土地资源的所有权归属于国家,地方政府可以对其进行管理和经营,因此借助土地资产向资本市场融资也就变得可行。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实施融资活动的目标有很多,如促进就业率提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但是从实际情况分析,投融资平台并非完全法人,无法自负盈亏,而且投资的项目很多都具有公益性质,本身的收益能力十分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偿债能力严重不足,很多时候需要通过财政资金来偿还负债,短期内或许可以正常运行,长此以往必然带来难以控制的风险。

3.资金使用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通过债务融资获得的资金,都会被应用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生产生活环境。地方政府可以将投融资平台作为筹措资金的主要渠道之一,提供居民需要的社会公共服务产品和服务,如交通、医疗、通信、住房等。而想要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避免出现资金挪用和流失等问题,需要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工作。

三、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融资风险防范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实施债务融资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风险和问题,如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地方财政风险、中央财政风险、宏观经济环境风险等。风险的诱发因素有很多,常见的包括投融资平台制度规范缺失、融资规模失控、内部结构不完善等。想要对债务融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工作,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信息披露

就目前而言,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十分常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因为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工作。事实上,投融资平台本身具备一定公益性质,想要保证投融资平台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需要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对资金使用全过程的信息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此来提升资金使用的安全性,避免出现资金滥用或者资金闲置的问题,确保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工作的顺利完成。地方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信息披露工作,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出台对应的地方性法规,提升信息披露的强制性。

同时,也应该对信息披露的渠道进行拓展,借助电视媒体、网络平台等,确保信息披露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2.完善管理机制

通过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可以实现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有效管理,对管理结构不合理及财务内控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的问题进行解决。

一方面,应该建立起相应的追责制度,避免出现各类违规问题。主要责任人应该担负起自身的责任,若其本身是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将其责任与绩效考评挂钩。

另一方面,应该设置专门的风险管控机构。针对平台运营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和问题进行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防范和应对策略,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交流,获取足够的信息支持。在实施内部管理的同时,也需要做好投融资平台的整体管理工作,借助有效的审计措施,实现对平台运作情况的全面监管。

3.扩大渠道建设

地方政府部门在实施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较大,需要加强资金筹资和投资建设。而实际上,资金的筹集方式并不仅仅只有投融资平台一种,投资的主体也不一定必须是政府部门。在进行资金筹集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可以创新融资模式,做好渠道建设工作,为部分企业提供政策优惠,引导其投入资金进行地方建设工作。另外,也可以借助股权融资等形式来进行资金筹措,减少债务融资的占比,降低融资风险。

4.改革财税体制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地方政府资金不足的问题进行弥补,从防控债务融资风险的角度,应加强财税工作。

应该增强地方政府的财力,改革财税体制,将政策向地方倾斜,确保税收征收任务的顺利完成,满足地方发展需要。

应该加强税源建设,对税收责任进行明确,完善税收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不少收、不漏收。

应该出台积极的财税政策,鼓励中小企业向强向优发展,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纳税企业。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下,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做好投融资平台的管理工作,筹集更多的资金。与此同时,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规模的扩大及债务融资的过度增长,引发了相应的债务融资风险。对此,地方政府部门需要切实做好债务风险的防范和应对工作,通过加强信息披露、完善管理机制、扩大渠道建设及改革财税体制等措施,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