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市是融资的方式之一。除上市外,公司的融资途径主要有银行借款, VC, PE、产业资本的投资款等。如果公司所处产业或募资项目风险较大,或者没有足够的资产进行抵押,或者信用不够,就很难通过银行途径借到款。如果公司的融资金额较大,或者前期已经进行了多次非公开融资,那么PE、产业资本等接盘的可能性也会变小。这些情况下,公司会选择上市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
2、
上市之后,二次融资可能会更方便。上市后,公司的潜在投资者会大幅增加。同时,财报的发布与运营细节的公开能够提升公司透明度,有利于潜在投资者分析判断。如果公司经营有方,那么后续的融资会更加的便利,成本也会更低。
3、
更利于开展资本运作。比如收购,因为上市后股票的流动性比非上市时期高,同时市场价格更容易衡量,因此上市公司通过股票去收购企业会更加容易。
4、
知名度提升。有利于吸引员工、潜在客户等等。
当然了,除了以上这些理由外,上市给创业者、持股员工、前期投资人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重要的驱动因素。上市后,原始股的价格能陡然上升几十倍,甚至上千倍,持有人卖出后能够极大的改善生活,改变阶层,或者直接实现财务自由。这样的造富效应,让许多人都渴望公司上市。
还有一个驱动因素,在A股市场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IPO管制,市场估值畸形,公司如果上市成功,往往能够享受到高估值带来的红利,比如:增发、质押时可以融到更多的钱;即使主营业务变得很差,也能化身为壳,照样奇货可居。由于市场投资风格散户化,法律制度不健全,公司比较容易通过资本运作来圈钱。讲个好听的故事,沾上些热门概念就能把印出来的股票换成数量可观的真金白银,这样的诱惑又怎能不让人心动呢?
除了通过上市做大企业规模这个核心需求外,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利用上市平台进行再融资是对于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措施。可用于融资的标的一般为收益权,固定资产所有权,好的企业凭借纯信用就可以获得银行的贷款。
传统的间接融资工具一般为银行流动资金贷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等,银行端的融资对资金用途监管十分严格,通过受托支付等方式限制资金用途,同时对于担保方式、收费权质押等增信方式要求也多,对于期限长的项目,一旦做了收费权质押,项目收益无法提前套现。
常见的直接融资工具有银行间交易商协会上市交易的短融、中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债。相比银行端融资,债券市场免除了担保 ,项目收益权质押等增信措施,但是发债对企业主体信用要求很高,国企和大规模的民企才比较具备债券发行资格。
上市融资可以突破债权融资通过首轮IPO股票定增的方式
,
以股权的形式融资
,
可以降低负债率,改善负债结构。如果在境外上市,再融资的成本低于国内融资成本,可以降低财务费用。总体而言拥有上市主体可以有效拓宽融资渠道,不再局限于银行借款等受限制较多的融资方式。
证券市场是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机器,可以把未来的收益通过市盈率这个杠杆提前兑现。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沈南鹏创办携程,通过携程的上市将未来收益折现,创办如家酒店,如家上市后又有了后来的分众传媒,到后来的红杉资本。
股权投资是一种无法撤回的投资,除非是公司破产清算,但上市使得股份方便了流通和转让,进而使得投资得以退出。除了战略投资者以外,每个投资人的目的是获得投资收益而不是获得投资对象的控制权,如果没有有效的投资退出机制,那么投资就会变得只进不出,这变很大程度上影响投资的积极性。
上市也许是为了低成本获得资金,为了套现,但是实质上是为了投资的顺利退出。有了退出机制,前面的投资才有热情,才会积极,这个对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人都在说上市公司圈钱,股东套现,但从这个层面上看,套现,圈钱,是有其存在意义的。
总之,上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未来收益折现,使得投资退出。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