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百富一直致力于通过有质量的榜单和调研,发现企业价值,弘扬企业家精神。我们的“创业系列”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首先是胡润U30,30岁以下创业领袖的榜单,接下来是两个‘未来独角兽’榜单:胡润猎豹企业,目前估值在3亿美元至5亿美元之间,最有可能在五年内成为独角兽的企业;胡润瞪羚企业,目前估值在5亿美元至10亿美元之间,最有可能在三年内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全球独角兽榜是全球创业企业的顶峰。
今年6月15日,来自生命科学智能化赛道的镁伽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轮3亿美元融资。作为今年的黑马,本轮投资阵容亦十分亮眼,不仅有高盛资产管理、亚投资本、纪源资本联合领投,更有老股东创新工场持续超额加注,新加坡蘭亭投资、史带资本、雨盟资本、鸿为资本、园丰资本、泰合资本等跟投。这是迄今为止,2022年上半年科技创新领域最大的单笔融资。近两年来,多笔亿元级别的融资纷纷在这一赛道诞生,一时间,几乎有名的VC/PE都来了。
成立于2016年的镁伽,由黄瑜清、张琰和乔志新这三位老同事联手创立。三人曾在一家电子制造企业共同工作8年,在判断机器人自动化将成为“新基础设施”后,果断投身创业,杀入生命科学智能自动化赛道。尽管三人分属不同产品线,但却共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2010年前后,劳动力成本增长得非常快,制造成本占比不断提升,同时互联网时代的新经济商业形态大规模兴起,许多有经验的工程师都纷纷投身新经济。黄瑜清一行人发现了这个机遇,并决定转身投入到其中来。
左起:镁伽科技CMO乔志新、CEO黄瑜清、CPO张琰
在黄瑜清看来,机器对人的替代,使其正在成为下一个时代的“新基础设施”。他曾大胆预测:十年之后,遍地都将是机器人。同时,他也发现,生命科学领域的自动化程度远远低于汽车制造业、3C制造业。例如在生物制药、化学材料应用等行业,虽然聚集了一批高学历、背景好的顶尖人才,但从业者80%的时间却都在做重复性工作。
于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行研之后,黄瑜清决定带领团队独立创业,在2016年正式成立了镁伽科技。对于公司名字的来源,黄瑜清解释为来自于英文“Mega”的音译,本身是“百万、兆”的意思,用来形容数据量大,进而延伸到自动化、机器人、超级进化等方面。
时至今日,镁伽也从创立伊始的3个人,壮大至拥有一支近千名跨领域人才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60%。谈及镁伽与行业内其它企业的最大不同之处,黄瑜清认为在于智能化与对行业的know-how,即除了自动化之外,还需要有思考的能力,结合很多行业知识。
镁伽生命科学自动化系统
这个行业不仅只有镁伽这匹黑马,也有诸多独角兽企业,根据《2021全球独角兽榜》显示,生命科学领域的独角兽占比虽然仅有1.5%,但每一家独角兽都是资本重点关注的对象。除去像镁伽这类,生命科学智能自动化领域的企业,资本同样也关注生命科学另一个细分领域:智慧实验室。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趁手的实验室科研工具,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提高科研效率,缩短科研成果产出周期。在市场需求和各种外因环境的综合作用下,嗅到机会的本土创新者们崭露头角,开始挖掘实验室场景下科学家们的多样需求。与此同时,对市场风向最为敏感的投资人们也闻风而来。
华大智造全自动核酸提取纯化仪
成立于2016年的华大智造,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科研、生产基地及培训与售后服务中心等,是全球具有自主研发并量产临床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能力的企业之一。专注于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以仪器设备、试剂耗材等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要业务,为精准医疗、精准农业和精准健康等行业提供实时、全景、全生命周期的生命数字化设备和系统。两年前,华大智造获得IDG资本、华兴新经济基金等超10亿美元融资。在《2021全球独角兽榜》中,华大智造以估值320亿元,排名第110名。
疫情当下,疫苗等领域也是生命科学的另一个赛道。艾博生物是一家核糖核酸创新药物研发商,致力于基于核酸的新药研发,目标疾病包括癌症和传染病。通过mRNA的指令使得人体成为自身蛋白药物的加工厂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疾病的目的。去年,艾博生物是2021年全球单轮融资额最高的生命科学领域公司,如同今年的镁伽科技,实际上,C轮的7亿美元融资并非艾博生物当年所获得的全部融资。整个2021年,这家中国公司共计完成三轮融资,总融资额突破10亿美元。根据《2021全球独角兽榜》中,艾博科技以估值270亿元,排名第149名。
三年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给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挑战,因此,生命科学领域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而除了疫情因素以外,生命科学领域还面临着许多结构性挑战和机遇:人口增长和老龄化趋势催生了新的医疗保健需求;消费者愈发注重健康和保健,并渴望在获得医疗服务的途径上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同时,全球通胀压力和生命科学供应链成本的上涨,意味着企业必须空前注重运营成本效益的提升。
根据仲量联行发布的《亚太区生命科学不动产:产业的增长助推器》报告来看,当前生命科学正处于全球增长赛道上,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认为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景将持续向好。且亚太区将成为生命科学领域全球增长的主要受益者,生命科学企业在亚太区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投资,上海、北京和中国香港等地将成为投资的核心热点城市。同时,由于靠近顶尖人才和消费市场,亚太区对生命科学企业极具吸引力。
生命科学从前是一个实验学科:反复做实验、从实验结果中推导出结论进而推动学科发展。但到了今天,生命科学已经是一个完全的数据科学。一台高内涵细胞成像系统,每天大概可以获得10万张高清的细胞图像;一套抗体筛选系统,每天可以筛10万个抗体。但这样的数据量对整个学科的发展来说还远远不够,科学家们都在探索如何用更高效的手段获取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数据。
过去十年,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数目和体量不断增长,资本的加速助力,以及亚太地区行业规模日益扩大,也推进了生命科学领域的研发投入飞速增加。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成为行业发展待解决的核心痛点,而智能自动化是应对该挑战的必然解决方案,并且可能重塑下一代生命科学实验室的效率标准。
在生命科学领域,无论是智能化机器人、AI、疫苗等,这些企业都离不开最基本的“实验室”。而国内实验室数字化、自动化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快,早期通过大力购买仪器、招募团队等方式扩张科研力量。随着创新药企、检验检测等机构的不断涌现,实验室基础建设的逐渐完善,国内实验室开始向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升级,逐渐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进化,从劳动密集型向脑力密集型转变。
随着实验规模扩大,实验室诸多阻碍越来越明显,如实验室管理合规风险、实验室人员工作稳定性和发展路径不明、数据非标准化管理和处理,以及大量人力重复性劳动带来的流程不可控、效率低等问题。
首先,当前行业利润缩减催生医疗行业自动化、数字化需求。智慧实验室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研发效率,大量生物公司的竞争也使降本增效成为必然趋势。第二,数字化、自动化技术在其他领域得到了成功验证。医疗行业事关人民生命健康,在技术探索上较为保守。新兴技术多在工业、军事和消费领域得到成功落地后才会在医疗领域应用。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奠定了智慧实验室出现的条件,自动化技术解决了如何产生数据的问题,数字化技术则完成收集、定量描述、记录和分析数据的工作。
其次,供给侧改革,行业从规模向效率转变。国家提出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改革。新改革目标的出现,也让制造业进入大洗牌阶段,各行业开始察觉到了 " 供求关系 " 的变化,企业家们需要在技术上实现创新,实现由量到质的突围,行业也开始从规模向效率转变。智慧实验室是全球生命科学智能化高速发展的一大趋势,需要一个长期的成长过程。
从产业的发展看,政策、资本越来越关注并重视生命科学,这使得有关智能科技、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越来越火爆。比如脑科学、神经介入、人工心肺、偶联药物等前沿细分赛道在这几年频频获得融资,背后更是聚集了高瓴、红杉、软银、经纬中国、华兴资本等顶级投资机构。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需要更多新一代企业经营者,升级战略思维、产业思维、资本经营能力、也需要改变组织驱动的能力成长方式,更多的产融联动,驱动新一代技术、产品、智慧化手段能够为行业发展赋能,为企业自身升级带来有效的驱动价值、期待生命科学领域的国产替代产品和品牌,能够奋力赶超,诞生出更多的独角兽企业。
胡润百富这二十多年来,一直在为创业者讲故事,从起步期的U30开始,到发展期的猎豹和瞪羚企业,再到爆发期的独角兽,再到中国500强,最后到世界500强。分享年轻人创业的故事的同时,也希望能给年轻创业者和对年轻创业者感兴趣的人带来一些新的启发,帮助他们了解世界上最成功的年轻人在做什么。
资料来源:投资界、仲量联行、镁伽、Zaker
END
查看完整榜单,历年榜单与新闻稿请登录“胡润百富”小程序,或咨询胡润百富客服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