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我国中小企业主要融资模式与结构,有何具体特征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5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在融资模式的分类上,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外源融资又可分为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

发达国家的企业其直接融资占比可以达到80%,而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仅为约20%,其中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占比更少,仅有不到5%,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都是间接融资。

从形式上看中小企业可选的融资方式是较为丰富的,不管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债券融资还是股权融资,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融资模式。

但现实情况中却不是各种融资方式都得到了均衡发展,

实际上我国约95%的小微企业几乎都没有依靠股权融资的方式,而是依靠自有资金内源融资、民间借贷和少量的银行贷款存活。

理论上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多种多样,但现实融资情况来看其融资模式却十分受限。

整体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但信用贷款占比低、抵押物受限虽然银行贷款成本较高,手续繁杂,但相比于其他融资方式速度更快、融资数额较大,银行贷款仍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首要渠道。

根据《中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发展报告》中的数据,

我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总规模中约94.5%的融资都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可见银行业在我国金融系统中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力军”。

另外还有小额贷款提供融资占比2.41%,融资租赁占比1.86%,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提供资金共占比约1%,债券融资占比0.15%。并且在商业银行贷款中,呈现出抵押贷款居多,信用贷款偏少的情况。

大部分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出于风险防范等考虑,都要求房产等抵押物,中小企业融资仍存在融资门槛高、环节多、周期长等问题。尽管国家已经提出要加大信用贷款的比例,但其实施效果暂时还未见明显改变。

截止到2019年,普惠小微贷款中信用贷款占比较低,国有大型银行信用贷款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的比例约20%,中小银行由于风险承受能力等原因信用贷款比例不足10%。

银行信贷结构有待改善,中小企业的信用类贷款和中长期类贷款比例可以进一步增加。

债券融资主体为大型企业,中小企业难以达标截止到2020年1月,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达到100.4万亿元,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2019年全年企业部门债券净融资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比重将近13%,成为除贷款之外实体企业获得资金的第二大渠道。

从这一数据来看我国企业债券融资市场似乎已经发展得颇具规模,但探究其细节会发现,

其中针对中小企业的债券仅占所有债券的1.3%,且其规模只是同期中小企业贷款余额的3.41%。

与整体债市发展程度相比,中小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实属太小,与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相比,债券融资规模也同样实属太小。并且70%以上的债券融资还是主要依靠银行发债,真正意义上的中小企业债券市场并未成熟,有待进一步培育。

从发债主体数量规模来看,对中票、短融、公司债、企业债等债券种类进行统计,大型企业占比82.82%,中型企业占比15.4%,小型企业仅占比1.78%。并且中型企业中还有较大比例发行的是城投债,并不是普通民营中型企业进行的债券融资行为。

在城投债的发债主体构成比例中,

中型企业占比26%,而产业债中型企业占比仅为9%。

从行业来看,发债中小型企业主要集中于以城投为主的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公用事业部,另外还有较多的房地产业,其余产业较少。从发债主体角度来看,同样可以得知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比较困难。

我国债券市场对发债主体的资格要求严格,

更有利于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单位进行融资,而大多中小企业难以满足资格要求。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受制于种种规定对中小企业债券的购买意愿也不强。

从现实情况来看,自疫情以来,企业因融资需求加大,债券发行数量增多。2020年第一季度债券总量发行超4500只,发行规模约7.2亿元,2019年及2018年同期债券发行数量分别约为3300只和2000只,发行规模约5.9万亿元和3.4万亿元。

当债券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时,投资者就会更加偏好发债主体资质更优秀的债券,中小企业债券融资变得更加困难。

股权融资规模小,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有待完善相比发达国家或地区,我国直接融资体系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不足。

第一,股票市场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定位中小企业的中小板和创业板进入门槛也相对较高,对中小企业来说股权融资难度大。而新三板市场虽然进入门槛降低,但存在流动性不足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融资功能。

第二,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还有大量的发展空间。

创投基金和私募基金数量偏少,且实际投资时仍偏好成熟企业,没有对创新性中小企业起到足够的支持作用,投贷联动等融资模式也都还在初步发展阶段。

股权融资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有待加强。2019年创业板与新三板融资额仅为同年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增量的约6%,占比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创投与风险管理资本的规模也都不大。

各融资渠道融资成本偏高据2018年中国社会融资成本指数显示,当前中国社会融资平均融资成本为7.60%,非正规金融领域融资成本要比正规金融要高出许多,主要融资渠道的融资成本及融资余额。

作为中小企业,由于债券融资较为困难,除银行贷款为主要融资方式外,就只能选择融资成本更高的小额贷款或网络借贷等融资渠道。

社会平均融资成本7.6%仅代表利率成本,若加上各类手续费等,总成本可能超过8%。这对中小企业融资形成了较大的负担,因为中小企业基于本身高风险的特征,其融资成本会高于平均成本,真实情况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可能会更高。

根据审计署发布的《2018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小额贷款公司利率一般为10%-20%,民间借贷和网络借贷利率甚至高于30%。部分商业银行在为企业续贷时要求先还旧再借新,使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短期的暴利资金。

调查近400家企业发现,这种“过桥”资金利率最低36%,最高108%,给中小企业自身和经济社会都埋下了巨大的风险安全隐患,降低融资成本已经成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刻不容缓的任务。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