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及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5 · 头闻号投资融资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政策,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也认识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巨大潜力,制定了若干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信贷政策,加强和改进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中小企业融资仍受到诸多限制,融资难已成为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第一不利因素。

中小企业贷款存量比重较大,贷款投入比重较小

从1996年到1998年3年间,全国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均增长27.39L在新增贷款中,非国有经济获得的份额稳步提高,所占比重从1996年的38.87%上升到1998年的41.82%,3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呼根据资料显示,工商银行于1998年6月末对43.35万工商企业发放流动资金贷款,大型和重点中型企业占7,73%,中小企业占92.27%;同期,对大型和重点中型企业的流动资金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53.85%,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46.

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总体盈利水平不高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贷款的中小企业以亏损居多,达52.66%;亏损额远大于盈利额;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44.2%,流动比率为153%,债务不重且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存贷占流动资产的30.4%,速动比率92.3%,说明企业产品积压及材料筹备负债较重,影响资金流动,资金较紧张。

贷款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信贷供给体系以国有银行为主,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不足,金融体系不合理。贷款主要投向国有企业,对非国有中小企业贷款较少。中小企业贷款规模只占信贷总额的8%左右,这与中小企业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1/3,工业增加值的2/3,岀口创汇的38%和国家财政收入的1/4的比例极不相称。从改革方向来看,如果没有新兴金融机构的产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供给不足将进一步严重。

中小企业贷款增量不足

由于近年来消费不振、投资乏力、出口受阻,使很多中小企业效益滑坡;中小企业技术落后、产品竞争力弱、资产负债率高,难以符合银行的贷款条件;中小企业数量众多、情况复杂,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滞后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造成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信息不对称,致使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难以申请到贷款,出现中小企业所获银行贷款增量趋缓的局面,

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地域差距较大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不均衡,东南沿海较为发达,内地、东北地区相对滞后。与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工商银行地处东南沿海的浙江、江苏、福建、杭州、厦门等分行对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情况与内地和东北地区存在较大差距。内地、东北地区国有中小企业占较高比重,非国有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国有中小企业亏损面达60%以上;

国有中小企业面临改制,工商银行在这些地区中小企业的主要工作是防范金融风险、防止企业逃废银行债务,然后才考虑如何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入。而东南沿海地区国家的投资少,除民航、铁路、电力等垄断行业外,竞争行业内基本上没有国有大型企业。当地银行的基本户是中小企业,非公有企业占比重很高。当地银行面临的不是是否愿意为中小企业和非公有企业提供服务的问题,而是如何在同业竞争中挑选优秀的中小企业、包括私营中小企业的问题。

融资以债权性融资为主,缺乏创业投资等股权性融资渠道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体系不健全,中小企业缺乏经常性的股权融资渠道,尤其是缺乏创业投资机制。中小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极为困难。虽然香港的二板市场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但真正能借助其获得资金的中小企业毕竟是少数。我国的资本市场目前尚处于逐步成熟阶段,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准入的门槛高,加上管理日趋规范,民营中小企业更被政策性地排斥在资本市场之外。我国的二板市场迟迟未能开辟。多数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仍难以筹措发展所需的资金。

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影响

加入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来华拓展业务,一方面有助于我国金融业改善服务质量、提高竞争力,推动金融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会给本来就缺乏竞争力的金融机构带来巨大冲击,致使部分金融机构被淘汰,同时增加了外商投资企业在外资银行的支持下形成市场垄断和产业垄断的可能性从而也加剧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缺乏专门的资金供应渠道

据统计,国内银行对中小企业、个私经营户贷款的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由于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要远高于大企业,银行理所当然愿意向大企业而不是向中小企业贷款各大商业银行重点扶持效益好的大企业,银行贷款权利上收,严格贷款条件,使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困难进一步加剧。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因无法满足银行的贷款条件而基本无法得到贷款。

贷款担保体系作用有限.运作机制很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加强内部监管,大幅度减少了信用贷款数量,绝大部分贷款都需要抵押或担保。中小企业经济实力弱,很难有足够的抵押品,更没有人为其提供担保,因此难以获得贷款各地政府设立的担保机构分布高度分散且很不平衡;管理机制也各不相同,有的担保机构的做法与银行贷款制度相矛盾,得不到银行认可。

缺乏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措施

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获得贷款的优惠政策几乎更不可能,不仅如此,有些银行以中小企业实力弱、信誉度差为理由,在放款时还附加一些其他不合理条件,如放款时扣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抵押”等等。

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通

我国有800万户中小企业,能够上市融资的只是极少数。在美国这样的经济强国,上市的中小企业也只有500多家。因此,在积极创造条件,扶持优势中小企业的同时,应把中小企业融资的重点放在民间直接融资和银行间接融资。

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极不完善,银行惜贷行为普遍

信用的缺失是我国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商业信用没有完善建立,造成全社会的信用危机感,影响经济运行效率,银行对企业失去信任,银行的贷款条件越来越严,交易成本增大。从1998年起,我国商业银行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很少。

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对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等五家银行开户的62656户工商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有32100户企业,共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逃废债务的企业占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1.3%,逃废贷款本息占贷款本息总数的32妣当然这些企业中有一部分大型企业,但中小企业占有较大的比例。企业违约后,银行很难回收贷款本息,因此不得不加强信贷管理,提高放贷条件,致使惜贷行为比较普遍,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