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什么是投资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4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当理财的收益司空见惯之后,人的思维维度自然就会去想投资是啥?

理财理的是啥?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来自宋真宗赵佶。投资书,是最好的投资了,本质是投资自己的智商。

在很早之前,看到一个理论,就是一万小时理论,另一种说法是,在一个领域里面七年时间,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资深人士。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努力如我们,也要善于使用时间的力量。

如果理解了时间的魔力,和会使用魔法没什么两样。

人们只会及时行乐,娱乐至死。

绝少人会考虑十年后如何,会怎么样。在智商和智识的局限下,许多被淹没于时间长河中的事情,也绝少被人发现。

比如,高考,高考拼三年给人的的回馈是无穷无尽的。然而真相是,在高考那个年纪,青春叛逆期,在缺少引导和相对严格的正向教育下,冲破重围的人,是相当少的一部分。

再比如,一场公务员考试,有人已大毅力,足不出户复习六个月,若能战到最后,这里面的时间回报,超过了一切金钱投资、价值投资或者什么原本是个“伪命题”的人脉投资。

以上举的两个例子,是关于考试的。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投资什么都不如投资自己。

投资自己,是所有投资最物超所值的,如果结合时间合理使用,最终的成效会大到吓人。但问题的关键是,你要理解本质。如果知识是投资自己的一种,那么读书是一种途径。先说读书的本质。

首先吧,把“读书”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手段。给中少写少儿口才交流题材的时候,我还是个内敛的人,但是接到这个题材,而且还有稿费可以赚,那么,作为一个死宅,怎么写好交流题材?

当时做了一个计划,用六个月的时间,把与交流相关的东西,全部找出来,进行规律总结和学习,比如卡莱基的《人性的弱点》、丁远寺的《方与圆》,《非暴力沟通》、《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以及各种垃圾和非常垃圾的心灵鸡汤和成功学,这件事情,大概做了两周,开始动笔写,持续到现在,这个交流题材的体系还没有写完。而这方面的研究,也无需去刻意做。

我以为庞然大物的工作量至少花掉六个月,其实只用了两周的专注收集,其余的都是时间碎片里,与此相关的信息收集和案例反思。

读书的本质是,通过阅读这种手段,解决某一专业领域的问题。再就是,“读书”其实就是搜集信息。如果这样去理解的话,即便不读书,只要善于搜集信息,就能达到相同的作用。这也是大多数人不读书,但看起来不傻的原因!

问题的关键是:很多人并没有明白“读书”只是一种手段的时候,就开始随大流,对读书这种事情抵触,或者一头扎进心灵鸡汤的小天地。

与读书可以媲美的投资,比如PPT制作,比如新媒体,比如文学写作,比如某一专业知识,或者只是单纯的写字,只是吉他或者什么小玩意儿。都因为极具主观性,同时与工作、生活不存在势不两立的矛盾冲突,并且能兼容甚至衔接,有空整几手就能得到的事情,都是很好的投资。只是想要跨过业余到专业的门槛,需要度过艰难的六个月,其余的一切,交给时间就好了。

但人的天性是娱乐至死,搞点轻松的事情,甚至能赚大钱。除了财产继承和中彩票,基本上没啥轻松的事情了。甚至有人觉得爱情都是累赘。

爱情这么美好的事情,为什么会变成累赘呢?哪个二十多岁的不被几个人追是不是,但是一旦跨进三十的门槛,就会迫不及待的结婚,无论人是谁,条件对就行。

越来越多的人把爱情和婚姻不划等号来麻痹自己。其实这是错的,爱情和婚姻的本质,都是两性关系。在两性关系里面,不能因为涨的好看、不能因为钱多就把这种关系变相的浪费和消耗。很多时候,二十几岁的人,是仗着青春在消耗一些感情,对感情本质的认识和精英没有丝毫建树。

相亲就好比,不好好学习,到了毕业的时候买了一个毕业证。

人在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对感情建立起信仰。这种信仰是对两性关系的认识、相处、忠实和对等性。越来越多的娱乐杂志和花边八卦,或者披着各种外衣混迹生活中的乱象,让一些人从小并没有树立起很好的这种看法。特别是,当一个人有点姿色的时候,或者当一个人有点钱之后,修养与认识跟不上来。

生活中那些惆怅的人并不少。

一个人一生中,注定要与另外一个陌生人在一起幸福快乐的过一生,而找到这个人,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现代的年轻人,对感情没什么信仰,对生活也限定在自我认知的局限内。工作,是在既定的规范与规则内按照规律处理好事情的话,那么生活,必须要非常富有创造力和激情,才能将其经营得很好,感情同样如此。

生活的诗意,不会被柴米油盐淹没,也不会被什么富贵所冲抵的时候,那就理解生活了:浩瀚宇宙无边星河世界里,你能主动使用你生命时间,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达到这一境界,必须有其坎坷的历程,但坎坷不是必须的,认识才是必须的。还没见过糊里糊涂还能自由自在过一生的人。只见过自以为聪明却不断陷入怪圈的悲催人。

生活,一旦越过某条界线,就再也退回不回去了,比如法律的界线,比如相亲的界线,比如高考的界线,比如道德的界线。这些界线,因为从众思维和大多数娱乐范围的主流声音,让人来不及思辨,或者无法思辨,就呼呼啦啦的过去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成为了众生。

还有某些界线,比如公务员的窗口期。

这些事情,被现实世界的规则,或者潜规则所规定,没有多大的弹性的余地,比如错过了赶车的时间,恰好还遇到火车晚点,这就是中彩票一样的本质。

这些零零散散的事情,在一个人自有的大规则和大框架下理解清楚之后,一个人具备其独立的自我认知之后,人物就会有鲜明的色彩,称之为人格魅力。对于自己要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相当的明确。有的事情,做好当下,有的事情,不急不躁等待未来,但一定会做些什么,不会盲目。达到这个境界,就是孔子说的:三十而立。还不是那个五十知天命。

先把最重要的投资说完,在来说一些能玩着就把投资做了的事。书中自有黄金屋。

以基金为例。在杜绝了赚快钱、收益大、不学习也能赚大钱、跟着别人赚钱的诸多偷懒的想法后,我们开始正确看待这件事。怎么一万用十年赚一百万,十万用十年赚一千万。

读书的本质是通过搜集信息理解这一领域的专业问题,基金同样可以通过途径来理解。就是说,先理解基金的原理,在根据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心理承受能了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方法。

那么,怎么用一万赚一百万呢?用十年时间。这要用到复利公式。

在数万支基金里面,有五年收益百分之六百的基金好几十支,比如兴全、白酒,有年化百分之两百的,也有百分之十几的。

如果我们把一万分成几个部分。最终目的是让每一块钱都会赚到钱。

理想模型是,利用复利公式,在年化百分之百。

如果一万,年化百分之百,第二年是两万,第三年是四万,第四年是八万,第五年是十六万,第六年是三十二万,第七年是六十四万,第八年是128万。

上面是理想模型,一万在复利公式的运作下,第八年是128万。我们来看现实情况:

有没有年化百分之一百以上的基金,市场有的,这样的基金你知不知道?你可以在基金推荐列表里看见,你可以看见的。

有没人买基金能做到年化百分之一百。只有少部分人在很少的情况下能做到。原因是:只要基金拿到自己手上了,就感觉自己买卖操作,能突破市场规则,风云天下。

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就不要在基金的层面乱操作,也不要瞎听理论,不要买别人的课程,真有技术能实现财务自由的手段,何必还去卖课呢?

我们要非常暴力的去掌握理论,即便这个过程很艰辛,但只有在理论层面上认识清楚后,每个行为在会有理可循。

让一万通过十年赚到一百万,第一个方法是,在年化百分之百的情况下。如何分解这里面的风险呢?

第一步:把一万分成三部分。每部分三千块。

第一个三千,老老实实买年化在百分之十五的就好了。年化百分之十五,这三千块钱会在第二年变成4500,第三年变成6750,第四年变成10125。

也就是说,在你用一万买一百万的搏击过程中,在第四年的时候,已经保证不赔本了。

第二个三千,去拼搏百分之五十收益以上的。在基金排行榜上,去找到超过这些涨幅的基金,然后研究出来参数。我计算了一下,如果不考虑复利,三千十年都能超过60%的话,能在36万。如果投入10万把复利考虑进去,收益会在3千万。再不严格的按照理论情况下,会在36万到3千万之间。

第三个三千,备用。

剩下的一千:买入在参数范围内外的基金一共一百支,每支十块钱,当其中任何一支迹象明确的情况下,跟进三千。补充第二道步骤。

基金如同兵法,有攻有守有防。

就这个布局,十万块范围内的基金买卖,完全不操心对不对,连大盘都不用看。

也就是说,把一万用十年时间变成一百万,在理论上,有两种方法。

那么,为何不投入两万,把这两种理论尝试一下?

而这两种理论,是相互补充的。来,我们把第一种思路在明确一下,变得可以操作,把年化百分之百变成半年百分之百,也就是说依据参数,把一万分成十份,同时买十支有可能超过百分之百的基金。只要每次的选择都正确的话,十年的话一万块刚好变成一百万。

那么,你也就有三种方式,把一万变成一百万的方法了。

好了,回到这个问题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本金是一万,不是十万。

因为,一万块赔了就赔了,多赚一毛钱都是赚。让你赚钱的不是资本,而是知识。

这种知识,也包括你的心理承受能了和风险认知能力。如果你在基金里搞个几十万进去,怕是每天吃饭睡觉就会看一看,每个人都会不可避免的陷入这样的逻辑怪圈。

但是,搞个万把块钱的生意,花样多,也不是很复杂,亏了就亏了,就当学习了。

何况,很大概率不会亏。我们只需要按照规律就行了,不需要激动,也不需要被动。

而这,只需要最开始的几个月学习知识,然后只需要花一点点碎片时间,这些碎片时间把整个十年连接成一块铁板,才是其中的本质。

微小的行为,汇聚成滔天巨浪的时候,一定是思想上的武器相当锋利。

这一下,你能理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