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而同样我们小组成员对价值投资的认识和投资的实践经验,都才算是刚刚起步,我们在探索如何能够坚守保守主义的投资哲学,以进行稳健的投资呢?
我们以第一期讨论内容为切入点展开了讨论,最后由马捷同学推荐的新闻视频——“周玉龙:二十年股市实验一万变成四百万”结束了讨论。
一 张烽玉:找到“大象”再出击我们首先讨论的问题是如何在熊市中取得满意的回报。我认为买入时机有一定的影响。最近看霍华德·马克思的《投资最重要的事》和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中都提到了买入时机的问题。费雪提出2个买入时机,推出新产品和公司运转出现问题。推出新产品是指经历市场热情的推高之后的下跌,马捷提出格力推出手机的例子,以格力是多年来成长稳定的好公司,但是其推出手机却没有引起市场的关注,其股价并没有发生明显的波动来反驳。我觉得,我们要思考的是格力本身推出的产品的问题还是市场对其错误的定位导致其股价没有明显变化,如果是前者,那么现在不是很好的买入时机,如果是后者,那么不用等待其股价的上涨之后的下跌,当前就是非常好的时机。
提到格力,不可避免地提到董明珠。有些投资者不喜欢这种一个人决定一个公司发展的模式,但是,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由于这一个人,这个公司的管理层非常好呢?
另外,在讨论中,我提出了巴菲特是从来不买科技股的,但是现在却持有IBM的股票,大家对此的看法。马捷同学说,其中可能涉及到IBM垄断的问题。然后我们讨论了IBM垄断和国内能源垄断的不同,IBM的垄断属于本身实力雄厚,产品优良,而建立起强大的品牌力量,其地位较稳定。而国内能源垄断主要是靠政策的支持,其本身的服务较差,一旦没有政策的优势,如果不进行改革,其地位很难维持。
二 李林阳:大道至简却为何知易行难东博老股民坚持价值投资,他的实验账户经历20年实现了从1万到400万的飞跃,我还记得在看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证券投资学》时,列举了另一位价值投资的典范,刘元生守望万科17年从400万到16亿。东博老股民在20年中仅换手11次,持有的股票均为我们耳熟能详的白马股,长虹、浦发、民生、兴业……刘元生的万科自然也是超级白马股。价值投资无疑是适合A股市场的,但为何众多的投资者依旧无法摆脱七亏二平一赚的宿命呢?价值投资威力无穷,但为何能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下来的投资者却是凤毛麟角呢?价值投资中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就是从企业的内在价值出发,选择被低估的优秀企业,持有至股价被高估然后换手。大道至简却为何知易行难呢?
在我看来,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性渴望赚快钱、渴望暴富,人性短视,人性贪婪。渴望赚快钱和暴富就会让人迷失自己,市场上天天有涨停的股票,天天有受到追捧的热点,看着自己手头的股票总是涨得慢如蜗牛,一般的人性不用说坚持20年,恐怕一个周也难以坚持下去,这也就是为何我们的A股市场换手率居高不下,新股与次新股板块一旦开板换手率甚至可以在一天中达到50% 。既然喜欢暴富和赚快钱,那无疑也会造成人性的短视,因为你只看到今天和明天的10%,却看不到优秀的企业后复权之后的百倍成长。人性的贪婪加剧人性的短视,如果东博老股民的那位朋友知道自己的1万元会在20年之后变成400万,那么他还会在当年账户资产达到两万多时就沽出股票吗?短视、贪婪、没有耐心让东博老股民的朋友与未来的财富失之交臂。
在我看来要想走上价值投资的康庄大道,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了解自己和控制欲望。行为金融学里讲人都有过度自信的倾向,弄不清自己的能力范围就容易在资本市场上四面出击,什么赚钱快赚钱多我就搞什么,就会造成无原则、无底线、无纪律,只要沾上了这“三无”,我想这类人注定要归于那七亏。东博老股民的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够认清自己的能力范围,他坦言自己这个中学没毕业的小木匠没什么能力,自己管理五金厂没什么水平,优秀的上市公司的当家人比自己强得多。所以他更相信优秀的企业,愿意等待优秀的企业成长壮大,而非自己在市场中挥舞镰刀割韭菜。
控制欲望就在于你得清楚,涨停天天有,但涨停如买彩票,别人中彩与自己无关,不必羡慕。总是身在市场心就会浮躁,适度远离市场可能是控制自己贪欲的一个办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想要守住优质白马股,坚定走价值投资之路必须要做到三知道——知道可能跌多少、知道大概会涨多少、知道从建仓持股到高估沽出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做不到这三知道,大概率是拿不住价值投资这个圣杯的。如果不知道可能跌多少,即使在你认为是安全边际的地方买入了也可能因为市场的暂时下跌而盲目割肉,错过更低成本加仓的大好机会。如果不知道上涨的目标价,不知道何时股价被高估,那么大概率是三个阳线之后你就卖出了。如果不知道从你建仓到达到股票的合理估值、达到高估的价位所需要多长时间,大概率你会坐不住那三年五载的冷板凳,随时可能因三条阳线抛售、三条阴线割肉或者又想伸手抓热点坠入暴富、赚快钱的贪婪地狱,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
东博老股民的成功还有一点是他善于学习,虽然自己初中都没毕业,但却每天能拿出两个小时读书看报。天才是怎么炼成的?1万小时的专注是天才的生产线。坚持20年,每日学习两小时,足以让你达到专注1万小时的天才级别。无论是他早年看股票投资的书也好,还是后来看《红楼梦》修身养性也好,这都是一场令人值得尊敬的修行,20年的光阴终成正果!作为20岁出头的学生,我要反思自己每一天我专注了几个小时呢?
三 张海利: 投资源于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投资是一门源于生活的艺术不是空谈的人造技术,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发现投资市场的机会,尽量做自己看得见摸得的相对了解熟悉的领域。很多小有成就的投资者都会尝试经营自己的实体公司,去经历操作管理一家企业的真实过程,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准确地判断一家怎样的公司才是值得投资的成长股。
投资不仅限于投资市场上的交易,做实业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如果考虑做实业,比如想要针对大学生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做一个某产品显而易见的宣传标志或者宣传语,像我们想到影评就去找豆瓣一样,让大学生想要消费就会想到我们产品,但是我觉得大学生消费是一个大而笼统的东西,定位模糊很难把握,我们需要以大学生的某方面需求作为切入点。正好一次偶然的机会,身边同学曾表达过想要订购某产品这个需求,但是山师目前还没有来大规模开发这个市场的商家,所以我想用一年的时间,努力尝试一下从山师的该产品市场的很小切入点进军。
生活中很小的事情或者不经意的表达就会流露出市场的需求,也为善于观察思考的人提供了投资的机会,做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丰富的投资机会。
四 王锦山:情绪沉静下来,投资潜入进去不管是巴菲特,还是乔尔·格林布拉特,他们在谈论投资的时候,都强调情绪和知识体系。乔尔·格林布拉特在《股市稳赚》这本书中谈到“投资者犯的最大错误有:一,屈从于情绪。投资者做出的投资决策往往是基于对价格行为的一种情感反应或在报纸上看到或听到的新闻;二,缺乏相关的知识。如果投资者不能评估一个公司的价值,就会对哪个都没有依据。”曾经读过姚老师的文章,其中谈到选择一只投资标的,起码列出十个以上的理由。我相信这是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论证出来。正如在讨论中,我和大家谈起格林布拉特的“神奇公式”,从投资回报率和收益率的两个变量来选择质优价低的股票,我以后也会用这两个指标去衡量投资标的。这样有了自己获利的投资体系,做投资决策时,就不会那么盲目了。
最后视频中东博老股民的投资生涯,也再次论证了。在采访中,他说到“自己只有一个规定:平常不要买进卖出,在公司不行了或者股票高估了,可以卖出,一般是不能卖出的。以及我每天除了炒股,一定会拿出两个小时学习投资的书籍,现在眼睛不好了,看得最多的是《红楼梦》,因为里面谈的是人性。”他的原则和我们所信奉保守主义投资哲学是很相似的,因此价值投资没有什么新玩意,只不过我们需要去学习和坚守。
阅读,让我们可以与投资前辈们对话,而且阅读我们已知的东西,往往会发现我们未知的盲点。这样来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不屈从于情绪,是可以在投资过程少犯错误,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投资体系。
企鹅在将要上岸时,会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坚守价值投资要付出时间成本,可能需要我们沉潜五年、十年,甚至更久,但是在沉潜岁月中,不仅是为投资蓄势,也是为了在投资中薄发。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