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三年三倍牛人颠覆了我对投资的认知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3 · 头闻号投资融资

三年三倍的高人

2022/1/11

“一年三倍的人到处都是,三年一倍的人,甚少。三年三倍的是顶级高手。”

首次见到赵总,以为与我年龄相信,身体姿态非常轻盈,连声音也听起来像个青年,但实际年龄至少大我十岁左右。

午饭简单吃了个饭,闲聊几句,从九型人格到看书,到投资。赵总办公桌上总是摆着两本书,让我猜,我猜对了一本,《道德经》,另本,我猜是投资方面的书,他却笑了。说,我们这些长期做投资的人,基本不会看什么投资的人。开始我觉得有些傲慢,后来仔细听他讲来,确实有道理,因为他的业绩比那些写书的人更好,他的认识水平更高,为何要看他们写的的书。况且最本质的东西,人类智慧的根就那么点东西,换多少花样,大多都差不多。

我回想了自己从读书以来,看了那么多的书,尤其是证券投资的,各类大师,其实总结下来,优势的那些人,核心的东西都是相通的!再去研究什么根本,都是在浪费时光。巴菲特只用一招,用了50年,几乎无人能敌。这便是例子。

赵总也是,近十年一直研究化工,非常专注,买的那些股票,都是大家熟知的,也有部分我曾经做过的,我现在也不理解那种逻辑,但他只讲了白酒与化工的投资逻辑,简单扼要,我瞬间有种被点通的感觉。

他的核心投资思想是:寻找那些产品生命足够长的公司,企业的护城河足够深,公司的供给没有问题,他不看需求,相反当下游需求出现问题,正是他长期的加仓点。

他的观点,颠覆了我的认知,感觉读了十几年歪书。他的核心思考正是契合了老子的观点,在深度学习了道德经之后,我开始理解他的意思。

桌上,有人提到了半导体,他说他不会投,因为并不是他的核心投资逻辑。最大的问题是,产品迭代过快,过高的研发成本,对比化工与白酒,这种商业模式存在天然的鸿沟。但他也认真地听完对方的逻辑与数据,虽然看上去仍没有动摇的意思。

最后,讲到选股问题,他用了一个字,叫“碰”,具备偶然性,又很有意思,你只是在认识达到一定水平时,恰好碰到了你能理解并坚守的股票,而不是你可以预知未来。我们经济学,投资学,金融学,都做各种假设,各种周期理论。但写这些书的人,大多没有什么太多实践经验。格雷厄姆所有的经验是历史回测得出,然后用十几年时间来实践,确实指导意义更强。

赵总的理论也正与我的现在的理解的东西的有些接近,我从简到繁,再回到化繁为简的过程,我就是思考,什么东西才是一家公司最核心的东西,可以看懂,可以拿得住?

最直白的就是公司产品或服务具备足够长的生命周期,不用过于担心被替代,至少管理层在这方面做的足够多的努力来维持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力。或者,他们可以开发出新的产品,始终保持良好的成长曲线。所以那些优秀的公司,并不多,我研究过至少几百家公司,真正优秀只有几十家,全市场有4600家,好公司也不足50家。这些公司可以让大胆重仓,不用担心市场变化,可以让你忽略市场的波动,甚至一些行业的波动,只要你持有的时间足够长,你的资产就会越出你的想象。

投资就是认知变现的过程,所有的精力,我们都应该集中公司最核心的逻辑上,用一种无为的思想,耐心等待资产增殖。

这是最近几年,我见过最牛的人,人狠话不多。句句是金石,废话没有。他形容投资能力圈,就像男人出轨一样,只有零次和无数次,一旦你想切换风格,切换研究能力圈,就是出轨。出轨的代价,只有受过伤的人才知道。所以,坚守比切换更重要。

做投资之前,就把自己当个愚蠢的人,满市场的聪明人,只那些傻傻的人才能赚大钱。我深刻体会,这和佛家智慧相通,因为佛说,定能生慧,没有定力,是不会有什么智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