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伟大的抱负!在那遥远的地方,我已经看见了我们绵延不绝的子孙,在那儿手牵着手,肩并着肩,一个个只有这么大。- 话剧《暗恋桃花源》
我问:假如说要造就“绵延不绝的子孙”,你期望跟很多个人生,还是期望跟一个人生很多个?
上次讲生活史理论说到资源的有限性对于个体生活史的影响。更多的“交配”机会,还是更好的养育后代?Mating/parenting tradeoff,这是个体在面对有限资源时需要做出的一个权衡。
快策略和慢策略
更侧重mating还是parenting?研究者区分了与之对应的两类生活史策略,称为快生活史策略和慢生活史策略。
快生活史策略追求后代的数量。采用快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努力利用手上的物质和社会资源来实现当下的后代生育;换句话说,他们关注的是立即的、当下的结果。慢生活史策略则追求后代的质量。采用慢生活史策略的个体愿意与对方建立长期的关系,并将这种关系看做是为未来生育所做的投资;换句话说,他们关注的是长期的、未来的结果。他们更愿意投入到长期的浪漫关系中,形成一夫一妻,并合作投入到后代的养育中。因此,在mating/parenting tradeoff中,快生活策略的个体更可能投资在mating上,而慢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则更可能投资在parenting上。
生活史策略的偏好往往与特定的性格特征相关。偏好快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往往有一些“黑暗”的特质,比如之前提到的“黑暗三角”。偏好慢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则更可能有一些较“光明”的特质,比如责任心和对生活的谨慎态度。一些证据支持了生活史策略偏好与家庭环境和养育之间的关系,偏好快生活史策略可能是个体对儿童时期缺乏亲代支持所做出的一种适应。
孩子,还是荷尔蒙?
生活史策略影响了个体在两性关系中的行为。采用快生活策略的个体更可能采用短期交配取向,比如选择在酒吧中寻找伴侣。采用慢生活策略的个体则更可能采用长期交配取向,比如在社区活动中寻找伴侣。
还有哪些特征能够帮助人们识别快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和慢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呢?答案是孩子和荷尔蒙。2015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00名异性恋成年男性对于婴儿的兴趣,比如他们有多么喜欢婴儿,以及在一些假设的情景下他们是否会为婴儿做出牺牲。结果发现,对婴儿的兴趣与慢生活史策略之间存在正相关。
研究者又让其中的一部分个体观看情色视频,然后测量他们雄性激素的水平变化。结果发现,雄性激素的提高水平与其对婴儿的兴趣存在负相关。研究者通过社会压力来提高另一部分个体的雄性激素水平,结果这个变化与其婴儿的兴趣没有关系。
从这个研究来看,当受到视觉性的性刺激时,采用快生活史策略的个体其雄性激素分泌会高度增加。所以,下次要看清一个男生,就约他一起去女性内衣专区转转吧。
参考文献
Lukaszewski, A. W. . Parental support during childhood predicts life history-related personality variation and social status in young adults. Evolutionary Psychological Science, 1, 131-140.
Jonason, P. K., Foster, J. D., McCain, J., & Campbell, W. K. . Where birdsflock to get together: The who, what, where, and why of mate searching. Personality and Inpidual Differences, 80, 76-84.
Zilioli, S., Ponzi, D., Henry, A., Kubicki, K., & Nickels, N., et al. . Interest in babies negatively predicts testosterone responses to sexual visual stimuli among heterosexual young me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7, 114-118.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