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钱生钱,是每个投资者都想要实现的,但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有些人对投资一无所知,也不了解相关的金融知识,抱着赚大钱的心思就去投资,有些人以为理财就是高利息的储蓄,完全不考虑风险问题,还有些人,理财完全抱着投机心理,这哪里还能叫做投资呢?如此,投资怎能赚到钱?最起码的认知就是错的,投资还能正确吗?
巴菲特起家方式告诉你:中年人投资最重要的事,做好这几点
1.认清自己的边界
巴菲特虽然很牛,也曾经历过低谷,1999年,互联网行业迅速崛起,IT产业的爆发性成长,催生了很多世界级富豪,也给更多人带来了“股市疯狂上涨”的红利,就在大家都看好新兴产业时,巴菲特却说,我不看好,此言一出,就引来无数的批评。
有人说,巴菲特是为自己错过了“IT风口”而找的借口,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再加上,那年巴菲特的投资收益比往年都低,“巴菲特神话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很多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但是,这些负面言论并没有影响巴菲特,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判断,反复重申他对 IT 产业的不看好,后面的事情,你就非常熟悉了。
进入新千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很多投资人都破产了,而巴菲特和他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毫发无损难道说,
巴菲特是先知吗?他怎么知道IT业会大跌?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他
只在自己的能力圈里做事,IT产业不在他的能力圈里,他既不了解,也没兴趣了解,自然不会投资。
2.
“大笨象”往往更容易成事
当巴菲特还没有这么惊人的成就时,他身边的人看他就像一头“大笨象”,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上,总是慢慢吞吞地再前进,但巴菲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之后,其他人才发现,他虽然前进得慢,但从不后退,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走得越来越快,并且每一步都异常的踏实、稳固,其实这样的“大笨象”状态更容易成大事,人生是一长马拉松,从出生到终点一般都要70-80年,走得快没有用,有些人因为走得快,反而容易骄傲、放松,摔一跤可能再也起不来了,那倒了人生的终点,位置却还只是在刚开始,但“大笨象”的状态却不一样,虽然走得慢,但每一步都很踏实,基本不会摔跤,随着时间的推移越走越熟,速度还会加快,可能走30年还是不如别人,但走50年、60年,却大概率能笑最后成事。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知道了,a同学月薪6000,但工作没啥长进,前期看似乎工资走得很快,别人月薪3000的时候他已经6000了,但10年过去了,他还是6000,也只赚到了72w,b同学月薪3000,但工作有成长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5年之后他的月薪到达了1w,这样算下来10年综合收入高达78w,比72w多吧?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会越来越大,有了更多的钱,成事变得轻而易举,但“大笨象”状态其实是在和人性做斗争,怎样控制自己耐心走下去呢?
《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提了一个办法
:展望未来,展望未来,我们便能提前感受到未来自己的强大,而现在的慢速以及渺小带来的负面情绪便能很好地被控制住,比如你现在月薪只有3000,你可以经常想想自己3年之后月薪3w的美好生活。
股神巴菲特的人生智慧和为人处世之道并不是一两篇文章内容就能说透的,股神巴菲特把大量的待人处事的观念、学习工作的实践经验和具体方法,留到了《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建议和忠告》里,书里详细说明写了股神巴菲特的一生实践经验和建议和忠告,从大的层面看,这一些建议和忠告分成处世、性格、財富、人生忠告,从小的层面看包含独立性、管理方法、精英团队、好朋友等层面,不论是自己看或是用来教育孩子,全部都是一个不错的读本。
巴菲特将他的人生心得、对儿女的期待都写进了书中,而今天小编分享的来自《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虽然是写给儿女的,但书里的内容对每个年龄段的人都颇有用处。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套教育孩子的经典书籍,这套书总共3册,分别是《巴菲特给儿女的一生忠告》、《洛克菲勒写给儿子的38封信》、《稻盛和夫给年轻人的忠告》。
【有需要的朋友可以点击下面的链接购买】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