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烂尾楼有多严重?截至2021年一共有31处。
从分布来看,却显得又很平均。
金水区 4处
二七区 3处
中原区 2处
管城区 2处
惠济区 2处
高新区 2处
经开区 2处
航空港区 1处
新郑市 5处
荥阳市 3处
登封市 2处
中牟县 2处
新密市 1处
如此均匀的分布可以这么认为,烂尾楼的出现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事实也是如此
烂尾楼出现的原因
从2010年开始,郑州每年都在增加新的烂尾楼,其中2015年就增加了8处。此后随着房地产周期的变化和调控的不断深入,此后几年的烂尾楼出现了逐年降低的状况,2020年数字归零
自从国家提出了“房住不炒”政策后,房地产趋于降温状态,但是对于22700名烂尾楼的业主来说,最痛苦的是房子没拿到而贷款还得继续还。
那么烂尾楼为啥会出现呢?
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开发商五证不全是不能取得预售许可证的,但恰恰是这些五证不全的楼盘却用单位内部员工团购的方式进行销售,而现实中这种情况遭遇烂尾的概率很高。
在郑州,至少有3处楼盘是“内部团购楼盘”。
可以这么说,贪图便宜吃大亏的道理还是挺适用的。
第二种情况是开发项目管理进程出现问题,比如开发商的违规开发,导致法律纠纷;工程质量不合格被管理部门责令停工,又或者纯粹是市场定位不准,卖不出去了迫使开发商停工。这种硬伤对于烂尾楼来说简直是要了亲命。
还没有交付的楼盘就成了重大安居隐患,这谁受得了。
第三种就是开发商融资困难,没钱继续盖楼最终导致了烂尾。这种情况在现如今看来好像越演越烈的局面。不仅是郑州,全国各地都有这样的消息出来,可见房地产挺危险的。
面对烂尾楼,最闹心就是业主。
他们不仅心疼房子没了,身上还背着一辈子的贷款。
那么烂尾楼有救吗?
还有解决方案吗
事实上还是有办法的。但无外乎三个办法
第一,政府改变区域的规划,比如旁边加个学校,直接让楼盘的价值提高,那么就有人愿意来接盘继续盖,因为有利可图的条件下,金融资本才愿意进来。
第二,金融机构继续给房开大量的信贷,让他有钱继续造。直到交付为止。
这种方式其实是拿着老百姓的钱就救几个大资本家而已。确实有一定的道德风险
第三种就是业主自救,自己掏钱继续盖房子。既然问题是出在烂尾上,而不是主体建筑没有造完就放弃。目前国内确实也有组织较为完善的业主自救委员会,他们通过政府的帮助完成房屋的最终建设并且顺利拿到相关权证,实现了烂尾楼的逆袭。
可是不管哪条路都很艰难。
可这房子又是许多人一辈子的积蓄,还能怎么办呢
只有政府出手才能帮助老百姓度过危机。相信他们也有能力做到。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