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和外部经济环境。中小企业融资的状况会受到一定时期内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在转轨经济体中的中小企业信息更不透明,更易受到制度不完善的影响。合理的制度将会减少信息不对称,促进中小企业融资;不合理的制度将会加剧信息不对称。一国的宏观政策、法律与制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明显。
周月书和杨军通过研究企业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发现,信贷政策、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依次是最主要的三个因素。Beck等将银行分为三类,分别为外资银行、国内私人所有银行和政府所有银行,并利用来自45个国家的91个银行的相关数据研究了中小企业贷款与银行类型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借款的额度和类型与银行放贷技术和安排关联不大,也和银行的类型关联不大,但是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中小企业贷款的额度、类型和利息却有着明显差异,Beck等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制度与法律安排的不同造成的。谭之博和赵岳利用中国的相关数据也发现小企业的融资受到所处宏观金融体系的影响。
Cull等对西欧、北欧和北美的中小企业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融资行为和融资方式的变迁进行了研究,发现各个国家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变迁与各自的情况相关。虽然政府在各地资本市场中并未发挥明显作用,但是政府的法律和政策框架却是各个国家发展金融机构的依据。
Berg和Fuchs对五个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国家进行了研究,发现当缺乏良好的竞争和制度环境时,政府对于中小企业信贷的直接干预是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国外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在进入本国后,其发挥的作用也会受到本国制度的影响。
不恰当的政府政策也会导致中小企业面临严峻融资约束oOwualah通过研究日本20世纪90年代的中小企业融资状况,发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融资难问题,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与1980年代日本的金融改革联系密切。
利率自由化增加了银行获得资金的成本,资本市场监管的放松使大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资金,这又令银行失去了它们的主要客户,导致银行为投机者提供了大量贷款,这为后来的信贷紧缩和长期经济停滞埋下了种子。这种情况在中国也存在。
周宗安和张秀锋认为不断深化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体系的变迁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不畅或形同虚设;由于直接融资市场过于严苛的准入规则,二板市场的种类和数量均较为缺乏,现有的资本市场并不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问题的理想场所;
银行体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不仅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还使得银行无法在小企业融资中扮演''最后贷款者”的角色;贷款担保体系的匮乏使得中小企业失去了获取贷款的支撑和后盾。最后,银行监管部门的不称职或过度监管也会阻碍中小企业从间接融资部门获得贷款,或者使贷款的成本更高。
经济波动会增加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Lee等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能够发明新产品、新工序和新的商业模式,因此更有可能开拓新市场和实现高速发展,在经济危机后促进经济恢复。但是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使用的商业模式风险更大,其价值较难评估,因此融资难度更大。
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容易因融资问题而破产,这一点在经济危机期间尤为明显。在经济危机之前,有36%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难以融资,但是在经济危机到来之后,这一数字上升到了56%,其中有30%的企业完全无法获得融资。
其他因素。除了以上因素,还有其他外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影响。首先,融资成本和银行市场支配力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也容易受到诸如高利率、复杂的申请过程和高质量抵押品等因素的影响。
Farinha和F41ix利用葡萄牙2010—2012年的数据,从信贷供给和需求的角度研究了葡萄牙银行授信情况的变化,发现借款利率是影响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需求的重要因素。
Ryan等使用2005—2008年期间20个欧洲国家11800个以上的中小企业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企业对于融资成本反应敏感,另外还发现银行市场支配力会加剧中小企业融资的困难。越依赖银行的金融系统,银行市场支配力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力越强。研究还发现,银行市场支配力的副作用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少而下降。
其次,融资结构会对企业融资以及经济增长产生影响。Kim等研究了金融结构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影响。他们对市场导向的融资结构与银行导向的融资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与市场导向的融资结构相比,强化银行为导向的融资系统能够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借贷约束。
在中国,银行更倾向为大企业提供贷款,这种贷款结构威胁了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缺乏银行贷款、标准化的公共基金,债券和股票发行困难、标准化的公共基金,这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最后,政治关联也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一定影响。郭丽婷使用2007年至2012年312家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研究了政治关联在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民营中小企业拥有的政治关联能够缓解其融资问题,但是一个地区过多的政治关联会造成社会信任的下降。
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这两者往往能够起到一定替代作用,即政治关联较高的地区,政治关联对信贷融资影响较大,但是在社会信任度较高的地区,社会信任起着关键性作用。唐建新和陈冬利用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以现金流敏感度作为融资约束的替代变量,引入政治关系这一制度变量来分析地区的金融发展程度对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产生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与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中小企业相比,没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金融发展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
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内部因素。中小企业融资具有经营风险大、抵押品较为缺乏、贷款额度小、使用频繁、户数众多且无法提供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担保体制不完善、内部控制状况不佳、信息渠道不畅等特征。这些特征不仅会影响到中小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也会影响外部金融机构对其“输血”的可能性,对融资效果产生影响。
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与发展阶段会对中小企业融资产生影响。Begrer和Udell率先对此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融资成长周期理论。
他们认为企业的融资情况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关,在企业初创之时,企业自身规模小,资金主要来自于企业创办者自有资金、天使投资等,随着企业发展和规模扩大,资金将主要来源于银行等金融中介,最后,如果企业仍然存在并能够持续成长为大型企业,它就有可能走向直接金融市场融资。
Zeng等发现中国中小企业融资的需求与方案同自身的规模和发展阶段密切相关:在中小企业创立时期,主要是依靠自有储蓄和家庭借款;在成长时期,中小企业借贷主要来自借贷,例如银行借款。从融资次序理论来看,企业会根据融资的成本对融资方式排序,从内部融资到外部融资,优先选择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
Beck等用跨国数据研究发现,中小企业融资次序现象广泛存在。在各类融资方式中,为了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企业有自身的融资偏好。
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会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万芋和刘力利用问卷调查发现,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对信用体系的建设相当重视,管理者普遍认为信用体系建设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赵驰等使用2006—2011年长三角地区的工业企业相关数据对“企业信用倾向与中小企业成长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企业信用倾向越高,越有利于中小企业成长。
他们认为信用缺失问题和中小企业融资约束较为严重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追求实现短期预期的投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很有可能出现信用缺失问题,这将会加剧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限制自身经营和未来发展。
中小企业规模大小、经营时间的长短、经营者的管理素质高低等特征都会影响中小企业信贷的可获得性。李志赞发现中小企业的生产率异质性、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这三个因素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的主要因素,除此之外,企业所处行业会影响企业获得外源性资金的可能性。
中小企业的规模大小和成立时间长短会影响融资。Beck和Demirguc-Kunt认为企业大小和面临的融资约束成正比,企业越小,面临的融资约束越大。谭之博和赵岳发现:越小的企业,越难以通过银行贷款或股权获得融资,其中,银行贷款对于企业规模的大小更为敏感。
规模大、成立时间长的企业更比规模小的、年轻的企业更容易获取资金。在Vbs等对英国和美国的调查研究分析中也发现,与年轻企业相比,老企业在寻求资金时更不怕被银行拒绝。无论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大企业都更容易获得外部资金支持。Wang认为成立时间长、规模大的中小企业融资的障碍较小。
原因是:成立时间长的企业已经与一个或者多个企业或银行建立了联系,规模大的企业往往信息更加充足,由于中小企业和大企业在获取每笔贷款时,需要支付的交易成本差别不大,相比较而言,交易成本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担就更重。
中小企业经营者的性别、教育程度和性格特点可能会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能力。Irwin和Scott的研究发现,经营者的个人特征会对企业的融资行为产生影响;种族也会影响企业的融资行为,种族歧视会抑制部分群体获得正规金融支持;性别也会对融资影响,与男性相比,女性更容易获得资金。这是因为女性往往有更好的信贷记录,并且男性承受风险的意愿远远高于女性。
经营者的受教育情况对中小企业融资行为也有影响,但是程度略低。Vos等研究发现,年轻的和缺乏教育的经营者更倾向于使用外部融资,而年龄较大和受教育较为充分的经营者的外部融资更少。自信作为企业经营者性格的重要表现,会影响中小企业的融资情况。
Bhaird等利用欧盟2009年到2011年的中小企业调查数据七对“缺乏自信的借款者"的相关行为进行了探究研究发现部分条件较好的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问题的原因是经营者担心借款被银行拒绝。
结语
这一现象在欧盟广泛存在。这些企业占所有企业的比例在爱尔兰为44%,德国为24%,希腊为19%,比利时为18%,奥地利和西班牙均为17%。并且还发现这种情况会受到企业自身特点、银行结构、宏观经济情况的影响。在向银行借款时,企业越年轻,银行结构越集中,宏观经济形势越差,经营者能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就越低。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