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赛道投资

网友发布 2022-07-29 23:00 · 头闻号投资融资

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短短一个月内,中国就发生了21起大型融资事件,其中多起金额过亿。把时间往前推。2022年1月到4月,都是同样的轨迹。国内融资总额高达81.2亿元,超过2021年的总和!

即使是疫情也没有降低资本对这个赛道的热情。这篇文章让各种资本“抬头”,让网易、腾讯、字节跳动等大厂商也开始了“招兵买马”模式的轨道,这就是近两年大热的元宇宙。

从1981年概念的诞生,到1993年“超宇宙”一词的出现,再到2021年年度十大术语的评选,它的出现见证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迭代。目前,经过几年的发展,现有技术已经能够支持进入超宇宙的用户亲自体验美景,还可以构造出与真人几乎一模一样的虚拟角色,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的三重盛宴。

互联网加持,“领头羊”频频出现在超宇宙赛道上。

最具代表性的超宇宙企业是meta,由脸书更名。

2021年10月,马克·扎克伯格宣布脸书将更名为meta,或metauniverse。由此可见扎克伯克进入元宇宙的决心。作为最初的互联网巨头,率先进入了元宇宙,确实是该领域激进团体的代表企业。

meta并不是唯一进入市场的巨头,苹果在元宇宙领域的布局也有相当分量。苹果在AR/MR头显领域布局已久,投资或收购了20多家与AR/VR业务相关的公司,横跨仿生芯片、超宽带芯片、传感器、MicroLED屏幕、光学导波、可跟踪定位空声场技术等诸多领域。

Nvidia作为人工智能计算的领导者,整合软件和硬件,打造了一个虚拟空创作平台——Omniverse,定位为“工程师的元宇宙”(metauniverse of Engineers),为元宇宙创作者、设计师、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技术平台。据悉,英伟达未来的元宇宙业务将以Omniverse为主线,形成基于Omniverse的元宇宙体系,拥有强大的计算能力支持和先进的硬件基础。

把你的目光投向这个国家。在这个新兴领域,国内互联网巨头也在想尽办法抢占先机。网易等老牌互联网公司专注于内容,致力于打造一个元宇宙内容平台。“喜让”已经成功举办Create2021 AI开发者大会,服务器号称可以容纳10万人;网易“瑶台”还举办过网易云音乐敲钟仪式、国际学术会议等多元化的虚拟活动。字节跳动在硬件和软件两方面都有所突破,以90亿元的高价收购了VR创业公司Pico,迅速切入了超宇宙硬件的入口。腾讯也是“豪赌”,野心很大,有成为国内元宇宙第一的意图。

资本市场蓬勃发展,投融资额不断攀升。

随着元宇宙市场的快速发展,这个赛道也获得了资本的关注和青睐。相关数据显示,近三年来,中国虚拟现实领域的投融资规模稳步增长。2021年全年投融资规模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硬件投融资占比超过50%,位居第一;内容投融资占比超过30%,排名第二。在国际上,自今年年初以来,已有超过1200亿美元投资于超宇宙赛道,比去年570亿美元的投资增加了一倍多。

据张同社链接数据库统计,2022年1-7月,上海共有11家元宇宙企业完成13笔融资。除一家未披露外,所有融资金额均在千万元级别,其中不少超过1亿元。细分赛道上,上海袁宇投资主要集中在VR/AR硬件和袁宇虚拟社交平台两大领域,其中VR/AR相关企业4家,虚拟社交平台相关企业3家。

2022年上海元宇宙企业投融资情况

从地域上看,各区分布比较均匀。除崇明有两家融资机构外,浦东新区、徐汇区、奉贤区、普陀区、宝山区、长宁区、杨浦区、静安区、闵行区各有一家。说明这个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的科技领域,还没有在上海各区形成“一区独大”的局面,未来各区将有平等的共同发展机会。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智能交互技术的开发者——膜法科技。2022年3月至4月,短短一个月,公司先后完成B轮和C轮两轮大规模融资,金额分别为2000万美元和1.1亿美元。据悉,此次由膜法科技完成的1.1亿美元C轮融资,也是2022年上半年元宇宙中最大的一笔融资。

膜法科技成立于2017年,注册地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公司致力于为三维虚拟内容提供智能化、产业化的基础设施;为虚拟世界提供创造、教育和用人的全栈技术和产品服务,搭建虚拟世界基础设施平台。

位于普陀区的螳螂视觉于1月19日完成新一轮战略融资。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在中国成立的合资公司。基于核心掩膜编码3D结构光技术,将3D应用扩展到各个行业。据悉,该公司于去年11月完成A轮融资,金额为1.38亿元。

位于张江的影谋科技于4月8日完成Pre-A轮融资,金额数千万元。慧眼科技成立于2020年,孵化于上海科技大学。通过与国内顶尖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实验室的合作,积极推动前沿实验室科研成果的普及和商业化,探索前沿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在大众娱乐市场的普及和应用。

在上述投资事件中,也不乏投资人熟悉的面孔,如红杉中国、经纬创投、创投、高瓴资本等。这些资本频繁出现在元宇宙的投资人名单中,也意味着对这条赛道前景的良好预测。

如上所述,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全国范围内有21家元宇宙企业获得了大额融资。在这些融资事件中,很多都超过了1亿元。除了少数未披露的,融资金额几乎都在数千万元。融资范围从VR/AR硬件到数字收藏、虚拟创作、虚拟人、虚拟社交平台,呈现“多点发散”趋势。其中,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为广广科技,已完成总计1.25亿元的A4轮融资,主营业务为AR/MR硬件设备与MR空的交互。投资方为电信方舟、中原前海、动平衡资本、洪泰精英和三七乐心实业。

互联网的未来是元宇宙?

咨询巨头埃森哲在其报告《2022年技术展望》中提到,互联网的未来是元宇宙!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2022年V1版全球增强和虚拟现实支出指南》,2021年全球VR/AR总投资规模接近146.7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增至747.3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的五年期CAGR预计将达到43.8%,位居全球第一。

目前国内的元宇宙投资呈现出范围广、金额大、集中在更成熟领域三大特点。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帮助超空间产业发展。2022年1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融合。截至目前,至少有20个省市颁布了支持超空间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推动超空间的发展。

同时,由于这个行业的火爆,出现了很多炒作行为,形成了“割韭菜”“资金盘子”等各种问题。相关行业机构已经开始发布防范风险的提示,行业和资本都需要回归理性。

元宇宙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成长需要时间,容错性很大空。正如相关业内人士所言,超宇宙不仅仅是一个概念,它符合当今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大方向。但是,“元宇宙将是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赛道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可能性。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