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渔业发展的特征、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指出渔业行政管理者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在分析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及其“5个结合”主要经验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产品质量安全...
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因素有哪些
捕捞渔船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执行,提高装卸质量、杜绝装卸过程中包装物的破损,确保水产品不受二次污染。
(1)所有设备和器具应定期和根据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在渔港码头上,鲜鱼应该冷藏运输,分装和加工过程尽量小心,减少延时。
(2)运输水产品必须采用清洁、无异味的冷藏车(船),使用前必须清洗消毒。在贮存和运输期间,应定期检查暂养箱。受损伤的、患病的鱼以及死鱼一经发现应立即清除。
(3)活鱼运输箱中使用海水时,对易被海藻毒素污染的品种,应避免使用藻类浓度高的海水,或对其适当过滤。
(4)活鱼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不应进行投喂。投喂会迅速污染运输箱中的水。
(5)活鱼运输箱的材料、泵、过滤器、水管、温控系统、中间和最后的包装或容器不应对鱼有害或危害人体健康。
运输工具与鲜体接触部分应采用适合的抗腐蚀材料,并且具有光滑的非吸收表面。地板应能充分排水。长途外运水产品应尽量采用冷藏车和冷藏船,确保温度保持在-18℃或更低。运输过程应最大限度地降低新鲜鱼的腐烂率和损坏度。在装载之前预备冷却容器,在装载和卸下冷冻鱼产品的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暴露,以免温度升高。
养殖用水、水产养殖用药、水产养殖病害、养殖苗种、养殖环境
1、养殖用水
一般来讲,成鱼池的水位可加深到2米以上,鱼种培育池的水位可加深到1.5~2米,水源方便的鱼塘,每隔10天左右加注新水一次;
水源不便的池塘每隔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每次注、换水量为池水容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左右。注意不要让工业废水和农药污染水流入鱼塘内,以防发生病害。
养殖用水水源受到污染时,应当立即停止使用;确需使用的,应当经过净化处理达到养殖用水水质标准。
养殖水体水质不符合养殖用水水质标准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经处理后仍达不到要求的,应当停止养殖活动,并向当地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其养殖水产品按本规定第十三条处理。
2、水产养殖用药
使用渔用饲料应当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和农业部《无公害食品渔用饲料安全限量》(NY5072—2002)。鼓励使用配合饲料。限制直接投喂冰鲜(冻)饵料,防止残饵污染水质。
禁止使用无产品质量标准、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的饲料、饲料添加剂。禁止使用变质和过期饲料。
3、水产养殖病害
采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治病害的发生。
在饲料中可间隔一段时间添加适量的Vc、免疫多糖或内服药物,以增强养殖对象的抗病力。
发现病害,应及时诊断、治疗切莫病急乱投医。在用药时一定要遵照水产技术人员的指导,选用优质、高效、低毒的药物,并减少用药量,做到合理施用,谨防用药过量造成药害事故。
4、养殖苗种
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
5、养殖环境
提升池塘水位。针对池塘养殖水位偏低,外河水源较差的状况,采取隔三差五少量多次逐步添加池水的方法,使池塘水位逐步提升到1.2米以上,每次加水时选择在晴好天气的上午10时到下午2时间进行。
增加水体溶氧。有增氧设备的可在晴天中午坚持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遇到阴雨天或天气突变,要及时开启增氧机。如无增氧机的可采用潜水泵在池内打循环水(时间在下午3时前,切忌在傍晚进行),增强水体的对流与交换。
生物调控水质。各类养殖品种已进入生长的黄金时期,但在摄食旺盛的同时,其排泄物也显著增多,加速了水质的恶化。为此建议选择由多种微生物菌种制成的生物制剂泼洒,调控水质,具体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外河网围养蟹的应捞投水草遮荫,减少强光直射,降低水温,如出现缺氧现象可采取用挂机船螺旋桨推水增氧,增加水体流动。
百度百科-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
百度百科-水产养殖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