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天南地北首页 网站导航

浅谈怎样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

网友发布 2023-07-18 06:12 · 头闻号文学艺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各种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教学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实践情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创设动画情境,培养学生学习动机;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愿望;创设生活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生活,从而形成生动、活泼、高效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法是以情境认知理论与情境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为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与学习内容密切相关的情境中愉悦地进行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好动性强,学习注意力不够集中,加上数学学习中的一些抽象的数字和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于是很多学生会出现厌学情绪,情境教学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有效地创设教学情景,已成为广大教师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决定着思维的方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产生对新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时,向孩子们提出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

例如在“统计”一课中可以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元旦很快就要到了,咱们班准备开一个晚会,小朋友们高兴吗?”趁着学生正情绪高涨的时候我提出:“咱们要为晚会作些准备,我们要考虑些什么呢?”孩子们就想到了诸如需要买什么水果,每种水果买多少,要调查每个小朋友最爱吃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不可太难或太易。太难会让学生产生挫折感,失去信心,太容易则使学生丧失兴趣,失去足够的动机。

二、创设故事情境,激起求知欲。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因此,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景,会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数学故事、数学典故有时反映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有时反映了知识点的本质,用这样的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景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当然,教师也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讲一些改编的、有趣的故事片段,使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进入到新课意境。

如在开始分数教学时,用《西游记》的故事引入:“唐僧师徒在取经途中,夏天中午时,大家都很口渴。师傅叫孙悟空去摘一些野果来解渴。第一次孙悟空摘了8个桃子,叫猪八戒分,他很快就分好了。第二次,孙悟空摘到一个西瓜,叫猪八戒分,他不知道该怎么分了。同学们,你们替他想一想该怎样分呢?”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时,首先让学生看“乌鸦喝水”的故事片。然后,提问:同学们,聪明的乌鸦把石子放进瓶子里就喝到了水,谁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学生通过思考,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石子占有了原来水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所以乌鸦就喝到了水。这样,从熟悉的故事入手,采用动画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学生在情景中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同时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体现趣味性,充分展示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再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给学生讲一个“猴妈妈分饼”的故事:猴家族里的小猴子都爱吃猴妈妈做的饼。一天,猴妈妈做了3个同样大小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了猴甲1块。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妈妈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 块。”猴妈妈又把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的多呢?”学生都会说:“同样多。”我追问:“聪明的猴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于是,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下进行了新课。

三、创设生活情境,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能够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生产和生活中选取一些与教学相关的实例或模拟场景,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熟悉感、亲切感。学生产生迫切的解决问题的欲望,可以很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只有入景,才能生情。让学生溶入到教师创设的情景之中,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其中的主人翁,我们的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超市购物”时,可在教室里设置一个模拟超市,模拟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售货员、顾客,进行买卖。通过活动,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激发了学好数学的欲望。又如在教学“连加连减”时,我就创设了一个实际情景,与学生一起做开汽车的游戏。我当司机,让学生做乘客,先上来5个学生。汽车开动,我问学生现在汽车上有几个人?(5)个。新安庄到了,停车,又上来几个阿姨,汽车再开动,我问又上来几个人?(3个),现在汽车上一共有几个人(8个)。又到一站,停车,下去了4个学生,我问现在汽车上还有几个人?(4个)。这样抽象出算式5+3-4=4。游戏如此反复轮流做了几次,使每个学生都有参加的机会,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不觉中融入到探索新知,为新课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四、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动起来。

实践操作能使学生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和规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操作情景,尽量为学生提供动手摆弄的实践机会,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掌握思维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学生思维的保姆,不能简单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而要努力地拓展研究的时空,让学生在广阔的、开发性的时空中,让学生通过摸摸数数、折折拼拼、剪剪补补、比比、量量等演练,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果实。

如教学圆的认识时,不要简单地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去告诉学生圆的特征,而是根据学生急于动手的心理,让学生把圆形纸片折一折,再把折痕画一画,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说一说。在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揭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在这一新知的获取过程中,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和自主意识得到了一定的开发。又如: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可以创设了以下几个操作情景: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几个不同的角,想办法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同学们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就想到把几个不同的角叠在一起,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判断角的大小。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觉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无关的,而与两条边的开叉程度有关,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紧接着我出示练习纸,要比较练习纸上的两个角的大小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借助于剪下来的一个角,有的同学想到测量,于是借助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经验,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之后又进入到操作活动中,“用你手中的量角器测量你手中的角”,“测量练习纸上的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与步骤。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五、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

爱做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所以把教学内容渗透在游戏中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在教学中不仅考虑学生“ 能不能”学习,更重要是要看学生“ 乐不乐”学习。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到态度和蔼可亲、举止自然大方、语言精炼、准确流畅、幽默、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游戏中创设教学情景正是落实编写意图。在课堂上,教师要当好"导演"和"教练",诱发学生"入景",使学生产生"入景始入亲"的感受,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但是在设计游戏的时候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如:游戏的目的,游戏的组织等等。其中游戏的组织是很重要的,否则整个课堂会不好控制,而且达不到游戏的目的。

例如我在第一册最后一课“迎新年”时,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投掷的游戏,在教室中画好有十个数字的小格,每人站在指定的线上用沙包向小格内投掷两次,沙包投在有什么数字的格子里就得几分,然后把每个人的得分记录在黑板上的表格上,再比比谁的得分最高,,再让他们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自己解决,效果非常好。又如在教学“ 加减混合运算”时。我根据一年级学生爱动、注意力不持久的特点,采用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方法。一上课就指导学生用学具,先摆3 个△,再摆2个△,最后摆 4 个△。要求学生按着摆的过程列式计算:3+2+4=9。接着又要求学生从9个△中,拿走 4个△,再拿走2个△,并列式计算:9-4-2=3。动手摆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的过程,算理不讲自然明白,同时为新授课“ 加减混合运算”奠定了基础。

情景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创设情境虽不是目的,但没有情境的创设,就很难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润滑油、催化剂。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学生心理上造成某种悬念,把他们带到欲罢不能的景界,使他们去探究、深思、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在小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其创造才能,从而使小学生在数学上得到更大的发展。

执教者:广灵016曹云凤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59页10题.11题

教材分析:

减法的性质是一节概念课和解题课融合的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律”和“连加的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减法的性质。掌握减法的性质,对于学生在今后的简便运算学习中至关重要。本节课以学生已有的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的知识为基础,通过设置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水球大战活动为具体情景,让学生认识减法的性质,并会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体会减法的性质在简便运算中作用,从而实现知识的提升。

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减法的性质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有模糊的认识,但由于其写成字母的形式有些抽象,学生要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还有一定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与数学知识相融合。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加法运算律的理解,使学生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结合游乐园水球大战的具体情境,理解和掌握减法的性质,能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能熟练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运算律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

洋葱微课:(1)减法的运算规律(2)减法的性质(3)连减的简便计算(上)(4)连减的简便计算(下)(5)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教学环境:

本省小学四至六年级已于5月18日全面开学,故本课在学校四年级教室进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加法竞赛

出示练习九第6题,看谁算的又准确又对。

127+302 354+103 ? 89+125+11

238+402 417+305 257+35+65

通过以上计算发现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对不对呀,那你们知道减法中有没有什么秘诀能够让我们的计算更加简便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跟随狗蛋的脚步探究减法的性质(板书:减法的性质)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1.播放洋葱微课“减法的运算规律”

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并完成视频中的问题。

2.观看微课后,说一说视频中减法的规律是什么?

生1回答: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有谁要补充什么吗?

生2回答:用字母表示就是a-b-c=a-c-b.

同学们说的非常对,那快来用你学到的知识来挑战几道练习题吧。

3.挑战洋葱答题闯关

学生答题热情高涨,正确率非常高。

4.播放洋葱微课“减法的性质”

学生认真观看微课,完成视频中的问题。

5.观看微课后,说一说你从视频中学到的减法的性质是什么?

生回答: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用字母表示就是

a-b-c=a-(b+c)

学习了减法的性质后,快来挑战狗蛋的练习题帮助狗蛋和小锤赢取水球吧

6.挑战洋葱答题闯关

开火车完成练习题,正确率100%。

三、解题练习,应用规律

1.播放连减的简便运算(上)(下)解题课视频,学生认真观看视频学习运用减法的规律和性质来进行连减的简便计算。在观看视频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让学生用视频中的办法完成视频中的题目并与视频中的答案进行比较。

2.完成连减的简便运算视频后的练习题,开火车答题,使每个学生参与其中。

3.学习完连减的简便计算那遇到更高级的加减混合怎么办呢?不要急,我们接着跟着狗蛋往下看。

4.播放加减混合的简便运算视频,学生观看视频,尤其需要注意“带着符号搬家”这一计算原则,在观看视频后完成练习题。

5.布置作业

在作业本完成数学书练习九10.11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利用洋葱学院的微课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学生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尤其课程中的难点,都可以通过微课解决。自青椒分科以来,申请了洋葱助教活动,疫情期间利用洋葱学院来给学生上网课,抓住学生注意力,像动画片一样上课,大部分学生都能紧跟教学进度,作业正确率也提高不少,在复学后,再次利用洋葱来给学生上复习课,帮助学生回忆旧知,在复学测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进步明显,能在疫情上网课期间教师不能实时得到学生上课动态的情况下,不退反进,洋葱学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感谢青椒学习活动,帮助农村孩子接触到这么好的教学资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用好洋葱学院,更好的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