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模块壹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主观与客观认知的混淆)

网友发布 2022-08-03 15:17 · 头闻号创业故事

饮酒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对于陶渊明的这首田园诗, 苏东坡对“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正因为诗中分不清是五柳先生自己悠然地看见(ji àn)了南山,还是南山悠然地呈见(古时通“现” xiàn) 在他的面前, 南山的美景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两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境”, 这样的和合状态让整首诗充满了心境交融的美感。

但是,艺术的审美规律,却与科学、技术、管理等领域所主导的理性思维有着天渊之别。

学习过英语语法的人知道,当动词的分词形式作为表语时,动词加上“ing”后缀的现在分词,表示事物的客观特征,而加上“ed”后缀的过去分词表示人的主观的感受。如:Swimming is very interesting!;I’m very interested in swimming!。动词形式的变化,让主观感受与客观特征间区别的表达清晰明了。

屈折语结构严密,在清晰概念的界定和严密形式的连接下,表达的意思比较准确。虽然辩证唯物主义在国人中普及了几十年,但主观与客观的混淆依然是不少人思维弊病的重灾区,在需要辨析和改进的各思维领域中,首当其冲。

主观是指人类的感觉、意识、思想、精神等领域,而客观,则是指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一切事物。本文着重表达主客观认识两者间在日常生产、生活层面的关系,不在学理概念上作更为深入的探讨,如量子力学理论所带来的对主客观世界关系的冲击等新问题,如:观测方的状态影响到被观测对象的存在状态,致使主客关系模糊。

人的思想认识活动分为主观感想和客观认知。主观感想是个人的“感受”和“欲念”,外界信息进入思维的反应称之为“感受”,而自我对外界散发出的需求信息就是“欲念”,这是每个生物个体先天本能所具有的,而高等动物人类的主观感想还受后天社会文化观念、教育等的影响,即“心”的感想。

客观认知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人、事、物信息的认识和评判,若以先后的原则划分,首先对其的认知首要判断外界信息“实际上是什么”,即“实然”,也称之为事实判断。其后对事实应该与否,对错好恶发出判断,作出“应该是怎么样”的思考,是“应然”,这是价值判断。以上两者是对 “境”的认知。

在下表中,接收和发出信息为横向维度,主观感想和客观认知为纵向维度;纵横两维度相交,构成了实然、感受、欲念和应然四个象限。也与佛学所提及:“色受想行识”五蕴的前四蕴相合。


第一象限(Q1):对实然的认知。就是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判断事物实际上是怎么样的,不以个人感受、臆想、观念所左右的对世界的认知,即:“事实判断”。我们通常用判断动词“是”或“不是”来表达。《心经》里“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的“色”一词的含义我理解为客观事实,那么,第一象限就是对“色”的认知。也可以说,第一象限是《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
第二象限:感受。当外界的某种刺激来临时,人的精神世界感知后,一种自然的反应。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人将人类的感觉划分成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现代心理学根据刺激物性质及所作用的感官性质,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等。其中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又叫距离感觉。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部的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第二象限是《静夜思》之“疑是地上霜”。
第三象限:欲念,即欲望和念想。就是想要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人类最原始的本能,食色安全到自我实现等。类似于心理学泰斗弗洛伊德所说的“本我”,哲学家尼采的看法就是“自由意志”,中医把人类本能领域的操作系统概括为“魄”。第三象限是《登鹳雀楼》一诗中的“欲穷千里目”。
第四象限:对“应然”的判定。应然就是“应该怎么样”,人的欲望经过文化教育的影响,社会伦理道德、规则法律的制约,而产生的对自身在外界客观环境的言行,及客观事物的评价和判断,简单说就是与“事实判断”相对应的“价值判断”。在外界客观环境中,在政策、法律的约束,伦理道德的要求下,个人言语行为前所做出的理性决策,以及对身边事物的评价,都是应然判定。他是佛教五蕴概念中“行”的发出条件,也就是人在行动之前,必须知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他也类似于弗洛伊德所说的“超我”,主宰着人的高级情志言行,或是尼采所主张的,人之所以成为人,而区别于只有自由意志的其他生物的核心原因——人具有“强力意志”(旧译为:权力意志),同时,在中医情志学理论中,认为应然判断的认知来自于高级思想情感的操作系统,叫做“魂”。故《登鹳雀楼》“更上一层楼”为第四象限的描述。
  以上四个象限并不仅是在思考主客体、接受与发出过程的两个维度分割下形成的,更重要的是,四个象限按照一、二、三、四的顺序,恰好可以形成人类完整思维过程的一个完整回路:“这是一盘鱼香肉丝”(第一象限,对客观事实的认知),“这盘菜闻起来真香啊”(第二象限,主观感受),“我要吃一口”(第三象限,主观欲望),“但这是别人的,我应该先向它的主人申请后再吃”(第四象限,客观应然判别)。人类理性思考的思维全过程,本来每一部分,也是每一步骤都应该作清晰地界定,可我们常常在习惯中无意识地忽略、混淆形成谬误,或在利益目的下有意识地偏向、遮掩而成为诡辩。
  上表的4个象限相互之间形成了六组关系,下面将这六组关系中,我们常常混淆之处逐一解析。(1-2-3-4象限的循环形成一首诗:。)

一、客观事实与主观感受的混淆(Q1象限与Q2象限的混淆)

从事组织人事管理工作的专业人士一定常使用一个技巧:如果想了解某人与团队中其他成员的关系,听一听这个人对其他人的评价就知道了。评价中主要体现为优点,说明评价人与被评价人的关系不错,反之则不然。其实,一个人本身的优劣长短是客观事实,而某人对其的爱憎情仇则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两者怎能混为一谈?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不少人对以上两个领域通常是纠结不清的,主要体现为:主观感受替代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常常只有“好”和“坏”的感受,缺少“是”与“非”认定,甚至是直接运用感受去替代事实。所以,人事部门这一“调查技巧”才能屡试不爽。

我们都知道,在很多部门机构的人力资源岗位配置及人事安排上,因为我们对某人的感觉不是那么好,要么自大孤傲,要么口无遮拦,要么过于低调不合群,所以在上级在听取用人意见时将“群众意见”进行了充分考虑后,放弃之。人在团队中要“合群”,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岗位,特别是专业技术类的岗位,对人的要求更多是其客观上是否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如果因为部分人主观感受不好而弃用,团队虽然和谐了,但人员发挥效能的最大化也受到了影响,有利有弊。如果管理者是看到这个问题后权衡得出的结果,那么还情有可原,若是决策所应依据的客观事实完全被主观感受替代,就可悲了。

笔者曾经遇到过这么一件事,在某单位中,需选拔一位秘书,本部门有位三十余岁的青年人小A,专业能力强,文笔也非常优秀,多次在省市一级期刊上发表专业类文章,在当地的报纸上也颇有知名度,但有几位对其孤傲个性有看法的同志,私下对笔者说:他那个文章有什么好?!很多遣词造句都不合适,连“的地得”经常都要用错,还不清楚小A发表的那几篇文章是不是剽窃的呢!

不喜欢小A的个性,是他们几位的主观感受;而小A文章写得好,以致发表获奖,这些都是客观事实。但当我们的主观感受不好时,那种感觉覆盖了理智对事实的判定,做出了错误的评价,倘若决策者的思维状况也是这样的话,那这个单位的人事配置状况就可以用“恐怖”来形容了。

反观太史公司马迁对汉武帝的评价,却给当世的我们树立了榜样。西汉的中书令司马迁因为李陵投降匈奴一事,在朝堂上当汉武帝的面为其辩护,汉武帝不采信并大怒,使司马迁因此招致牢狱之灾与宫刑之辱。司马迁精神及肉体上长期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就其个人而言,绝对不可能对汉武帝留有一个良好印象。但据司马迁《史记》所载,他对汉武帝时期治国的总体评价是:

“汉兴五世,隆在建元,外攘夷狄,内脩法度,封禅,改正朔,易服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译文:汉朝兴建传国五代,盛世局面出现在汉武帝建元年间,天子对外排斥夷狄,对内修正法度,举行封禅大典,修订历法,更换崇尚的服饰颜色。作《今上本纪》第十二。)

对武帝当世文化事业的评价是:

“自孔子卒,京师莫崇庠序,唯建元元狩之间,文辞粲如也。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自从孔子去世以后,在京城里没有谁重视学校教育,只有在汉武帝建元至元狩年间,文教事业灿烂辉煌。作《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显然,太史公并没有因为私怨而对汉武帝做出完全负面的评价,肯定了其治国理政中积极的一面。而在《封禅书》中说:“今天子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披露了汉武帝大量的迷信鬼神的举动,在《匈奴列传》中又说:“今帝即位,……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后来是由于武帝“择任将相”不当,才导致汉与匈奴关系的持续紧张。这也说明司马迁并没有因为刘彻是当朝至尊,而在史书中极尽谄媚之词。太史公在主观感受与客观事实间做出了精确地划分,强化了后世对他史实记载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的信心,这是他所作被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得以传承百世千年的重要原因。

其实,管理心理学中提到的晕轮效应,已经出品十二部动画长片和超过三十部动画短片。是继迪士尼公司之后,对动画电影历史影响最深远的公司。其代表作品《玩具总动员》、《汽车总动员》等风靡全球,皮克斯在业界发明了首屈一指的“光迹追踪”(Ray Tracing)技术,这种技术有独到细致的用光方法,再细微的部分都可以做到十全十美,所以片中动物的毛发看起来才会栩栩如生,冰川融化后聚成的洪水惊险刺激,行驶在东京街头的汽车外壳,在灯红酒绿的霓虹世界里被映衬得熠熠生辉。而中国80年代以来的动画片,在放弃《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工笔画传统,遗失了《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动画技术后,不够重视客观事实的刻画,忽视写实,醉心于写意,自《吹鼓手》开始,一系列参加国际比赛的动画片均不受认可,从此一蹶不振,相当长一段时间难有儿童公允认可的中国动画片,在日本动漫画风与美国动画技术的双重夹击下,现在重新开始从绘画对客观事物的表现力上着手,意欲东山再起。以儿童为主体受众的动画片领域,对客观事实的表现水准,是艺术表现的基础,没有这个客观实在的吸引,淳朴心灵的孩子们又怎样去理解作者需要表达的深意,中国画传统下的艺术表现,更多的是作者的主观感受,而早期学院派时代的西洋画虽难免沾有“匠气”,但对客观实在的深入细致描写,为其以后的简约表现形式的印象派、抽象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终于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艺术体系,虽然我国宋元山水画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是其他艺术难以企及的,但不懂得客观精确描述世界的“透视原理”却是无可争辩的硬伤。跨越客观事实的主观感受是无法深刻持久的。

二、主观欲念与应然判别间的混淆(Q3象限与Q4象限的混淆)

一天,我经过一建筑工地,听到两个“红领巾”在对着红底白字的大标语争论,甲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百年大计,安全第一,到底哪个第一?我觉得质量重要!”“我爸爸说安全才重要呢,没安全其他都没意义……”。我在一旁看着好笑,不禁思忖一番。

质量和安全对百年大计的建筑工程来说显然都极其重要,至于哪方面是第一要素,这不是口号层次的泛泛而谈能够掰扯清楚的。作为标语的设计者,强调两者都重要的主观欲念是也可以理解的。然而,将强调两者都重要的主观“欲念”,与对两者来说客观“应该”具备怎样的标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下混淆起来,让自己陷入难以解释自圆其说的矛盾境地,却是本应该避免的。

80后文化企业高管宋美遐,是成功女性的代表,现任中盟世纪(北京)投资有限公司文化产业——中盟世纪(北京)传媒公司董事、CEO,曾经在天津卫视主办的《非你莫属》电视招聘节目中担任嘉宾。一次节目中一位年轻的应聘者说,宋美遐老师的一句话让她很受启发,因而改变了她原本选择的面试职位。这句话是“人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而不是做想要做的事”。这句话很深刻,本质上反映了主观欲念与客观应然之间区别,与两者间取舍的原则。

想要什么、想说什么、想做什么,这是人的欲念。欲念是生物的本能,它隐藏在人灵魂深处和原生动能中,从大众的饮食、排泄、生殖等生理欲望,到运动挑战者在登山、潜水中对个人存在感地确证,到追求财富、权力、学术地位等个人价值的体现,这些都是欲望,从低到高的欲望、念想;它是我们心理活动的第一动力,一切行动的来源,也是不受外界制约的、生命扩张的火种,一切善与恶的缘起。

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中,将自我意识分成三个部分:体现本能欲望的本我,体现理想规则的他我,和处理现实问题的自我。本我为欲望,他我为应然,自我因本我与他我的纠缠平衡而成。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心口不一的时候。请客吃饭是朋友交际的主要媒介,中国人对其中的很多环节都非常地将就,最后一个需要极其关键的固定套路是买单。永远有一些人的表现是这样:在桌子残羹剩饭一片狼藉之际,对全桌人高声呼喊到:“大家都别动啊,今天我来买!”这时配合着在衣服里寻找钱包或手机上下翻飞的积极状态,自己却留在原地不动,当人买单完成时,再彰显自己悔恨的状态,甚至感觉真正买单的人欠了他一样。更有甚者,买单环节发明“反关节技巧”,明明手机钱包在裤兜的右侧,却非要违背关节折叠原理用左手去掏取,要么掏取失败,要么掏出来后赶在别人付钱之后。如此一来,一方面积极努力的状态体现了出来,另一方面不想付钱的心愿得以实现。不想付钱的心是欲望,众目睽睽之下体现出为人慷慨大方是应然,应该:大方。一个人活得累,就是因为欲望(本我)与应然(他我)差距拉开得太大。

如果用欲念扭曲应然是荒诞剧,那么用应然压制、屏蔽欲念则是悲剧。

明代清官的代表海瑞,他的母亲和孟母一样,也是个年轻的寡妇。她和年幼的儿子相依为命,在偏远的海南岛过着清贫苦闷的生活。她一手打造出了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清官符号。海母和孟母一样,深知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海瑞年幼时期,海母就让他读《孝经》、《尚书》、《中庸》等圣贤书,树立儒家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而且,海母剥夺了他作为儿童的游戏权利。她不让小海瑞像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地玩耍嬉戏,年幼的海瑞只要冒出玩耍的念头,就会遭到母亲义正词严的一通教育。所以,海瑞打小就不“戏谑”,总是一本正经,老气横秋,甚至可能连笑都不会。在母亲怪异极端的教育下,他形成了孤僻的心理,得上了自闭症,这导致他成人后也总是和别人相处不好。

海母用自己的强悍意志始终主宰着海瑞的精神世界,致使海瑞几乎成了海母的精神翻版。在海母严于律己、严于律人的处世哲学中,有着明显的自虐和他虐倾向。这种倾向,使得海母和海瑞都具有严重的道德洁癖。

在海母残酷的教育之下,海瑞始终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还总是给身边的人带来不幸。他一生娶过三个老婆,纳过两个妾。

第一个老婆生了两个女儿,因为和海母不合而被海瑞休了。

第二个老婆进门不到一个月,又因为相同的原因被赶出家门。

第三个妻子也在盛年之时十分可疑地暴死。

而此前,他的一个妾也自杀身亡。海瑞的不幸婚姻和海母有着莫大的关系。孝子海瑞甚至到了三四十岁时还和母亲同屋而睡。在海母的铁腕之下,海瑞完全无法独立。

海瑞逼死5岁女儿的事情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小女儿在饥饿之时,接受了一个男仆人给予的一块饼,恰巧被父亲海瑞看见了。

他破口骂道:“一个好女子怎能随便地接受男人的东西呢 只有你饿死了,才是我海瑞的女儿!”在此番羞辱之下,小女孩竟然铁下心绝食七天,直至死去。海母残酷极端的教育观已经被海瑞全盘接收,并酿成了巨大悲剧。所谓“吃人”,大抵如此。

(郦波,《大明名臣之清官海瑞》)

天啊,这就是在将程朱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理念贯彻到底的一对母子,恐怕连提出“超人哲学”的尼采都要对他们顶礼膜拜!让朱熹、二程情何以堪?!

人与禽兽的区别当然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文化属性,但决不等于说有了社会文化属性就要消灭自身的生物属性,人的生理欲望和心理欲望是客观存在,也是必须去满足的,需要节制,决不是消灭。

宗教的禁欲主义最终被突破,物质欲望的驱动成就了西方的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精神欲望的突破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思想启蒙运动,而在以极度推崇程朱理学为官方教义的清廷的严苛管治下,阉割不掉的人欲终以扭曲的方式“测漏”出来,谄媚的贪官、愚昧的暴民、奴性的辫子、中性的太监、畸形的小脚,蚕食着传统中国最后的精气神,那个中华民族最低谷的时代,必使汉魂唐魄的华夏先人唏嘘不已。

孔子云:从心所欲,不逾矩。

三、客观事实与主观欲念的混淆(Q1象限与Q3象限的混淆)

以下文字摘自网络XX姐姐语录:

“我很不快乐,我的不快乐源于我的出众,我那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以前同学评价我的原话)让我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被众人的目光“无情地”揪出来。我总是很焦点。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副火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了我前半生的悲剧。”“我也曾有过傲人的辉煌,但这些似乎只与我的外表有关,我不甘心命运对我无情的嘲弄,一直渴望用自己的内秀来展现自己的内在美……”“这是一所工科院校,自然是女生少得可怜。我刚来报到的第一天,就以我出众的外表和气质,轰动了这所只有两三千学生的小学校。整日被校内外大堆的男生进行情感上的攻击,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我天生就是一个很焦点的女孩,长了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穿着大胆张扬,个性叛逆嚣张,在各种场合都出尽风头,自然被我“勾引”来的男人数不胜数。但我好委屈,我过于新时代的外表,总是给人带来很时尚很前卫的错觉,可又有谁能料到,我骨子里流淌着传统女性近乎所有的美德……”

客观地说,看过网络名人XX姐姐的照片后,其本人并没有网友们贬斥的那么丑,但自恋的自我评价加上忸怩作态的卖弄,就成了中国网友们第一位大规模“审丑文化”的热捧对象,以至于以她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名人”,在2005年7月引起了中宣部的高度重视,传说被封杀。

月花鱼雁,燕瘦环肥,长相身材虽各有所爱,但终归面对公众的“众目睽睽”,还是会有个大致的公允评价的。而XX姐姐以惊人的魄力直面网民,将相貌平平,身材偏胖的客观事实,用想成为“妖媚性感的外形和冰清玉洁的气质”主观欲念来掩盖,导致由此产生的内外反差,成为公众关注、嘲笑、戏谑的审丑对象。难道用“志存高远”的主观欲念来掩盖尴尬的客观事实的只有XX姐姐吗?《红楼梦》中所描写的“意淫”传统,在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形象鲜活地呈现在面前。

国产原创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由广东原创动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喜羊羊与灰太狼》最高收视率达17.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此外,该片在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 荣获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动画片最高奖——“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这本该是国产动画片的成功突破,但还是忍不住要给这个动画片中的核心理念提点建议。动画片中,绵羊永远不会被凶恶的狼吃掉,以至于居然有帖子讨论:灰太狼和红太狼究竟有没有吃过羊?面对贪婪残暴的狼族,“聪明”的绵羊永远百战不殆,终日意淫着美好的不现实的事物。你可以说这只是面对儿童的轻松的娱乐作品,大可不必认真,但绵羊的意淫的种子是否会在儿童的心里种下今后麻木面对强敌的种子,在中国与灰太狼要进行殊死搏斗时,是努力发展自己,改变客观实力,让自己从羊变成狼强大起来?还是遵循喜羊羊惯性思维,用想战胜对手的欲念,为自己编造一个战无不胜的童话?

2010年4月23日上午8时许,甘肃省陇西一小学68名学生突然“集体中毒”,大多数学生不同程度出现头晕、四肢无力、腹痛、视力不清等症状。在出现这种症状前,学生们闻到了一股浓烈的农药味。在当地治疗几天后,有11名学生被带到兰州治疗。学校没有集体食堂,学生没有集体喝水,周边334家农户也没有发现违规使用农药情况。最后,甘肃省陇西县卫生系统专家组给出的调查结果是“群体心因性反应”,即群体癔症。

2008年7月,据孟加拉国英文日报《独立报》报道,孟西南部地区近日有近百人因患群体癔病而出现抽搐、晕厥等症状。该报道说,7月2日至5日,孟西南部两个乡有99人先后出现群体癔病的症状,其中95人为在校学生,有70多名患者被送往当地医院,目前大部分已经出院。

群体性癔病是指某种精神紧张相关因素在许多人之间相互影响而引起的一种心理或精神障碍。该病的主要特点是人群之间产生相互影响。如在学校、教堂、寺院或公共场所,一些人目睹一个人发病,由于对疾病不了解,也跟着产生恐惧、紧张心理,并出现相同症状。据不完全统计,群体性癔病多发生偏远农村,那里位置偏僻,人们的文化素质低,迷信思想严重,相信有“鬼、神”存在,加之对医学常识不了解,加重了学生、家长及教师的恐慌,促使了症状迅速播散。

以上对集体癔症的解释和说明,来自于心理和医学的角度。如果要从思维的视角来看,那么就属于典型的主观臆想(我也许和别人一样要得病),和客观事实(其实我生理上并没有什么典型的反应),这种念头与事实的交叉混合,甚至导致真的出现了疾病。正如此类疾病多发于素质不高的人群中,心因性疾病的背后,也有思维认知的障碍。

四、主观感受与应然判别间的混淆(Q2象限与Q4象限的混淆)

2009年,笔者的一位同事小S边摇头边走进办公室,一边启动计算机一边感叹道:嗨,我同学的同事昨天晚上在铁路上巡道养护作业,太累了,就在钢轨上坐着休息,结果火车从山洞开出,他避闪不及,当场就被撞死了。家里就他一个劳动力,小孩还没上学呢,真可怜啊!

另一位同事老C说:我知道你说的这个人,可是他怎么能违反作业规定坐在钢轨上休息呢?而且还是隧道洞口的不远处,还是晚上,多危险啊!真出事了吧!

同事S同情地说:难道不可怜吗?

老C继续道:“可怜怎么不按作业标准来做啊,这是他对自己和家庭的不负责……”

S:“连他们单位所有领导都去慰问家属了,你怎么还说这话呢?!”

……

开始时,我还不知所措地犹豫自己的立场究竟该站在哪边,可仔细一想,这两人讲的都不是同一个问题,居然还能这么投入地争执,着实无奈。同事S表达的是对死者及其家属遭遇的同情:我们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在岗位上辛苦工作,挣钱养家,兔死狐悲啊,难道不能赢得有正常心智的人们的同情吗?这是油然而生的主观感受;而同事C想表达的意思是:作业就应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去做,哪能因为钢轨表面光滑,坐着比野外的其他地方感觉舒服就泰然入座,对工作的技术和安全标准不能有任何的妥协。这是对客观环境做出的应然判定。一方面表达的是主观感受,另一方面表达的是客观的应然,都没有错,怎能因此争执起来呢?

主观感受对应然判定的压倒性优势常常是我国不能正常执行社会、企业法律、规则、标准等现象的核心原因,也成为了全社会难于落实现代标准化管理的主要缘由。

纵观古代中国的法律的订立过程,非常强调“情”与“法”的综合处理。汉代“经义决狱”、“春秋决狱”,唐代“以礼入狱”、“以礼入律”,都体现了法与情的融合。到了宋代,更是把“天理、国法、人情”一并倡导。2010年10月20日晚,大三学生药家鑫深夜驾车将一骑车女子撞伤后连刺受害者8刀致其死亡,而后逃逸。案件发生后,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在法院做出一审判决前,网络舆论已经给被告人药家鑫做了“判决”——死刑。事实也貌似顺应民意,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被告人药家鑫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陕西省高院二审裁定驳回了药家鑫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法院对药家鑫故意杀人案所做的判决是在一个一边倒的网络舆论环境下做出的,法官还能否坚守自己公正、独立的法律人这一法律地位,仅仅以法律为依据、以事实为准则做出正确的判断?对被告本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否有准确的描述?虽然最后此判决是否准确不敢妄言,但依然有不少观点指出:这一“顺应民意”的判决在学术上值得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甚至人提出:有一种司法叫做“舆论司法”。

“民意不可违”、“得民心者得天下”是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正确性”。民意为何物?公众的主观感受。“情理”与“法理”统一时,当然没有问题。可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当公众中多数人的、主流的主观感受形成后,同时与规则、法律形成矛盾时,“法理”要胜过“情理”是很困难的。一个社会的主观感受绑架应然判定后,现代化国家的先进制度断不能推行!如果有人提出:把富人盖的房子卖掉,然后所有人平分其房产变现收益,这一定会得到社会公众主观感受的坚定支持。可是这样操作的话,市场规则何在?法律保护何在?对公众长期的社会生产积极性的保护何在?“杀鸡取卵”、“开仓放粮”的行为容易得到民众好评,而具有战略意义、全局意义、远期意义,超越普通公众个体利益与眼界的决策,得到的结局就是被众口铄金、积毁销骨。笔者不止一次地听到诸如“毛泽东打朝鲜战争是错误的”,“收复西藏让中国多了个包袱”,“如果中国只有东南沿海早就是发达国家了”之类的片面论断。就这样,主观感受挟持了客观应然。没有能在应然判定与主观感受间做出准确判断的人民,没有能支持执行法律、政策、规则的人民,是不可能构建出现代民主社会的。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真正的阻力,往往是在大众脑海里:“情理”胜过“法理”,感受超越应然。

ERP系统(企业资源规划系统)的建设是当前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环节。用信息技术的软件与硬件技术手段,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和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协调企业各管理部门,围绕市场导向开展业务活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西方发达国家运用ERP系统后效益倍增,根据美国生产与库存控制系统学会(APICS)调查统计数据,ERP可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平均为: 库存下降30~50%,库存周转率提高50% ,延期交货减少80% ,采购提前期缩短50% ,停工停料减少60%,制造成本降低12%,管理人员减少10%。西方企业推行ERP的理念在持续增长中,方兴未艾。可中国不少企业在ERP上马的前几年,普遍的项目心得却是“不上ERP等死,上了ERP找死”。

怎么会如此的迥然不同?其实也简单,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的发展,经过了20世纪初的泰罗制时期,完成了对工作人员操作动作的标准化;20世纪30年代福特制时期,生产流水线化,即对作业组织的标准化;20世纪70年代,丰田制时期,精益生产和JIT(准时生产方式),完成了整过生产流程的全面精细化管理。在三者层层积累的基础上,企业的资源和运营流程已经高度标准化,再用信息化技术对企业全部资源进行深度整合,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对ERP的需求,和ERP产生的效果都使发达国家的企业对其当前的使用和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在可预见的将来,在原来标准化基础上兼具柔性、弹性的敏捷制造网络也将腾空出世。而中国多数中小企业,除传统手工作坊式的生产工艺习惯占据主导,市场经济建立初期人员、流程、市场、资金等基本资源变数不断,更重要的是,中不少企业家和操作人员,使用ERP时,当其运营规则与现场习惯有矛盾时,会习惯性地选择倒向自己的感觉,就像当工人普遍喜欢按自己觉得“舒服”或“不要太麻烦”的感觉来做事的习惯一样,常常妥协于自己做事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产生的原因又是舒服的主观感受。这样,从操作规范到工艺流程,到整体的生产经营的组织,都遵循“主观感觉”的规律,用ERP的结果只会是自己难为自己,即便严格按照ERP的规则来做,“应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在没有把标准化作业的基础打牢的情况下,ERP的作用也不会大放异彩。

故宫太和殿中“建极绥猷”的匾额,揭示了管理者在建立标准体系(应然),与顺遂大众(主观感受)之间,永恒不变的矛盾主题。

五 实然认知与应然判别间的混淆(Q1象限与Q4象限的混淆)

中国最早也是最成功的肥皂剧——《我爱我家》中,有一个经典场景,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觉得非常可乐,以后偶然想起这一片段也会不自然地笑出声来:

志国: 和平你还好么?啊?媛媛?小桂?你们没事儿我就放心了。

傅明: 贾志国!你的良心哪里去啦?!别人都问到了,你为什么不问问我啊?你为什么不关心我啊?你的立场放到哪里去啦?!
傅明: 情况是严重的,态度是恶劣的!!!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

(傅明老人接受民警的调查询问)
民警: 哎哎,老同志,案件可是发生在晚上!

(现场观众们大笑)
傅明: 哦,晚上啊……晚上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吗?!

(现场观众们狂笑不止)
民警: 您等等,我们来啊,不是让您给我们这个案件定性的……
……

优秀的话剧演员文兴宇(扮演傅明老人者),把退休老干部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拿捏得非常准确。

笑过之后,我在想,该段台词的笑料来自于其思维语言的荒谬,而这种荒谬性在一部分人的思维领域中亦极具代表性。民警调查询问,要了解的是客观事实,被询问者须回答其对具体客观事实的认知,就是回答“实然”,实际上是怎么回事。而剧中傅明这一角色,作为惯于说教的老干部,遇事立即本能地产生强烈的价值判断冲动,已经习惯成自然,明明只需要叙述实然,他却永远忘不了阐述“应然”,不自觉地用“应该怎么样”去覆盖了“实际怎么样”。

而我们的实然认知与应然判定间的纠结,并不至于以上肥皂剧中的幽默场景。当人们耳熟能详于某些官样文章的套路陈述:“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不断完善……持续改进……”,可这样空洞的应然判定,居然是文件或文章中的总结部分,总结的对象应该是“已经做了的事情”,而“要怎么样”、“必须如何”、“应该是什么”之类的应然判定,是用来评价已做的事情,和未来应该怎么做事情的,实然是对已发生事件的描述,应然是衡量标准与未来指针的设定!

而有些情况则是有目的地诡辩,如某地一食品卫生监督部门监管不力,导致食品卫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面对电视台记者对其平时监管工作过程的质询,其接受采访的官员面不改色、振振有辞地回答:“……我们在食品监管领域要认真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牢牢地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增强深化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动食品安全工作的继续开展……”回避不堪的“实然”,大唱“应然”的高调,真是当代“王顾左右而言他”的高手啊。

在全球通用的国际英语语言能力测试系统(IELTS)中,写作能力部分的测试要求是测试者在一小时内写出两篇作文。第一篇作文的要求是根据题目所给的图表、图解、机械图、装置图、流程图等进行客观的描述。第二篇作文的要求是就某论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部分考生在做第一篇作文时,会在描述完题目所给的图表素材后不自然地加上自己的观点,比如,认为图中所给的素材表达了某国经济态势发展良好,应该继续扩大消费领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某企业资源结构不合理,需要进行结构调整;某设备的设计很先进,值得推广等应然判定。其实题目的要求仅仅是测试者对材料进行客观事实的描述,并不需要测试者做出判断和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在未向测试者强调该问题的情况下,总有大量学员习惯性地加上自己的应然判定。

仿佛在我们的思维体系中,价值判断常挤兑实然认知,但也有实然认知动摇应然判定的情况:1840年以来,面对船坚炮利的帝国主义的武力侵略,面对欧美从轮船、火车、电灯、电话、计算机、网络,到核能运用、宇宙飞船登月的整个近现代工业体系,面对从牛顿经典物理学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的博大玄奥,面对达芬奇、莎士比亚、贝多芬、黑格尔、伏尔泰们所建立的、经典华丽的欧美文艺思想体系,面对从“尊贵典雅”的皇室欧洲封建主义时代衍生出的礼仪和名表红酒、香车宝马等奢侈品的生产者,作为1945年之前在反侵略战争中节节挫败的中国人民,作为以“山寨”、模仿阶段为主导的追赶型工业经济,作为现代科学、艺术、哲学、社会学的虔诚学习者,作为Louis Vuitton、拉菲1982、劳力士、玛莎拉蒂等的忠实崇拜者,在非常充分地“认知”了“客观事实”后,居然总结出的客观事实就是:中国人干什么都不行,洋人什么都是权威,然后以此“实然”去占领“应然”,“洋奴哲学”困扰中国百年!

这里的应然是什么:要知耻而后勇,奋起直追啊!可不少人在实然面前忘掉了应然,不得不去“既成事实”地认为西洋就比中国强,淹没了我们的进取冲动,也麻痹了我们的羞耻心。难道炎黄贵胄还不如中华文明的继承者日本、韩国吗?

网络上早就被热炒的废掉的运十大飞机项目、中华之星高铁项目等,早就成为国人自我反省的热点材料。本以为洋奴哲学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孱弱时代才会有的现象,或是改革开放初期国人才睁开眼睛看到花花世界所致,可局内人告诉了我们实际的情况:

2011年的6月,钟南山院士在采访中直言:科学界崇洋媚外的学术心态非常突出。让钟南山感触最深的是,他参加过很多次的新药评审或自然科学申报基金评审。“特别是新药或新技术的评审,评委的主导思想总是‘在国外都没有,我们可能不会有!’,于是,他们就诸多怀疑,吹毛求疵。这就是一种极度不自信的文化心理在作祟。”他斥之为洋奴思想,说这是束缚科技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黄蓉芳,《培养诺贝尔奖得主 不缺苗子缺土壤》,广州日报2011-6-1)

实际上是什么,是我们一切言行的承载基础;应该怎么样,是人类发展演化的动力与约束力。没有“实然”的“应然”是枉然,没有“应然”的“实然”是茫然。

六、主观感受与主观欲念间的混淆(Q2象限与Q3象限的混淆)

渴了就想喝水,饿了就想吃饭,怕了就需要安全,得意了就要显摆,累了就想休息,闲了就想娱乐,无聊了就想折腾……囿于生理结构与功能,在心理应激反应的左右下,什么样的感受对应什么样的欲念,从主观感受的接收,到主观欲念的萌发,是如此的自然而然。但两者被割裂后的欲念,却有意无意地掩盖着原本自然原发的感受。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 (摘至维基百科)


  痛心啊,事件已经过去若干年,本人与周遭大多数同事、朋友、亲人都不得不去购置海外销售、最起码也要是境外生产的奶粉,无奈地承受着高昂的价格。这些在原始积累阶段的民族企业,在“想”发展企业、追逐物质财富的欲念,与对消费者不幸遭遇的同情感受中纠结,最终做出了满足物欲的抉择。本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型的同情心,应该是企业做出实现企业社会价值最大化的道德决策的基础,但物欲横流的世界麻痹了同情心产生的痛感,即:因为贫穷导致的窘迫和没面子的恐惧感,而滋生出的物质欲望,彻底战胜每个人本有的同情心。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菜根谭·修身》)情就是主观感受,欲是主观欲念。共情绽放出人性,同欲演化出公理,以私欲掩盖共情,犹如以俗情伤公理一般可恶。

总结

陆王心学体系的构建,建立在对“物”与“心”的辩证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心外无物,是其主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逻辑原点。本文中的第一象限,就是对“物”的实然认知,“心”便是主观感受,即文中的第二象限。
  程朱理学中的“去人欲,存天理”,是其完整精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下社会规范的最终总结。其中的人欲,就是我们第三象限所说的欲念,第四象限的应然判定,当然来自于其所说的 “天理”。
  心学和理学,在吸收佛家、道家思想体系的营养后,在宋明时期开创了中国儒学大发展、大融合的新时代。本文中的四个象限间的关系,部分对应于“宋学”中的“”物与“心”之辩,“欲”与“理”之辩。“发乎情,止乎礼”,儒家的成功在于将从“感”到“欲”的自然,类比迁移至从“实”到“理”的人工制度设计,使制度的遵守被赋予了“人性”与“天道”。

其实,前文所提及佛家五蕴之说的前四蕴:“色”、“受”、“想”、“行”,也与本文主客认识四格表有所对应,而最后一蕴“识”,不过是控制前四蕴认知的操作系统罢了。
  所以,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用哪一套哲学体系都可以认识世界,但并没有恒常不变的描述体系。只是本文所论及的四部分或四阶段相互间,在空间关系上对立统一,在时间序列上顺次接续,切不可混淆。
但不同的人类群体在思维中对这四个部分或环节侧重点有所差异。
  第一象限强调客观事实,在认知系统中对此环节特别突出的人通常集中在实务类型的人身上,我们可以把侧重第一象限的人看作“一个絮絮叨叨讲述买菜过程的老大妈”,她的脑子里对发生的客观实在有着非同寻常的“偏好”。英美国家认知体系高度重视实证性,即客观事实,“浅白的”、注重实用的他们,应该是第一象限的民族。
  第二象限的人群可以用“一位优雅沏茶,怡然品茗的淑女”来形象化,她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其实,东亚稻作文明体系下的各民族主要体现为主观感受型。
  第三象限以“酒吧中放浪形骸的摇滚歌手”来描绘,他的大脑中,充斥着欲望,在奔放地宣泄内心的欲望。欧美地区的拉丁民族与非洲的黑人应该在主观欲望表现得非常突出。
  第四象限,总是在强调“应然”,这个世界应该如何,他们做事情应该怎样,这是个“不苟言笑、高谈阔论的教授”,他脑子里规划好了一个世界的“规矩“的样子,教授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深刻的”、注重严密的德国人的思维重心显然在第四象限。
  以上通过对象、过程两个维度所构成的客观实然认知、主观感受、主观欲望和应然判定四个象限,划分了不同人群的思维侧重点,我们中国人主要体现为主观感受型,同时,相当一部分人在认知四象限内容时容易混淆。认知的主客观对象能够分清,人格就有独立性;思维的接收、发出过程辨明,逻辑思维体系的建立就能够具备基础。常态下,人的生物特性赋予主观的感受到欲念畅然无阻,而从实然到应然的一以贯之,即从理论理性到实践理性的认知自由,却需要后天的博学涵养与具身修为,方可企及知行合一的融通境界。
  物为实像,心有美感,欲含善念,理蕴真知。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