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站长动态首页 网站导航

分析古井王效金的人格

网友发布 2022-10-26 14:00 · 头闻号创业故事

1标签

王效金,1949年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1989年引发白酒革命,被称为“中国酒界第一人”;1993年12月荣获全国优秀管理工作者称号;1994年荣获中国500名企业创业者称号;1995年荣获全国优秀企业家、全国劳动模范; 1997年荣获全国轻工业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奖;1998年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获中国酒业二十世纪之星金奖;2000年当选中国食品行业十大新闻人物;2001年荣获共和国的脊梁优秀主人公称号;2002年试图通过MBO进行集团改制;2003年荣获“年度中国企业十大新闻人物”奖;2004年9月亳州政府全面接手古井集团改制事宜;2005年3月古井贡酒被查出合并纳税的问题;2007年4月王效金等多名高层“涉嫌违纪”被调查;2008年7月 王效金受贿案开庭审理。2008年10月16号,安徽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王效金被判处无期徒刑。王效金上诉。2009年初,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对王效金受贿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原判。

2初露锋芒

当1985年王效金这头“狮子”来到古井时,它在当时也仅仅是一家仅有26年历史的地方国有小酒厂,偏居于亳州市西北角的小镇上。古井镇位于亳州市谯城区西北隅,西、北与河南省鹿邑、商丘接壤,是中国名酒—古井贡酒的产地。国土面积118平方公里,耕地9.2万亩,人口8.2万人,其中镇区人口1.3万人,下辖13个村委会。城镇规划区面积2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

毕业于亳州蚕桑中专学校的王效金,时年36岁。此前他曾在“文革”期间下过乡、当过机械厂工人,后因会写文章和口才好被调任亳州经济贸易委员会生产科副科长。

“个头不高,嗜读书,爱钻研,喜欢思考,但有时过于清高自负。”这是王效金当年在亳州蚕桑中专学校的同学对他的评价。刚进厂时的王效金在同事们的印象中个性鲜明,典型的北方汉子的性格,而且特别能喝酒。

1985年9月,王效金加盟古井之初便因建议厂里的领导做了3件事而崭露头角:

工资制度的改革,实行现代企业的岗位工资与技术工资结合的薪酬模式;

引进现代的管理模式,改变以前作坊式的企业管理方式;

推动新的用人观念,启用一批大中专毕业生。

“这3件事做完,古井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构架已经完成,这为古井积聚了相当强大的能量。”一位古井老职工回忆。

3敢为人先

1988年7月28日,国家放开了名烟名酒的价格,一夜之间,名烟名酒身价倍增,抢购风潮持续不下。在这种抢购风下,许多厂家都在研究提高产量,提高价格,抢占市场,但是,安徽古井酒厂厂长王效金却反其道而行,召集本厂科研人员、销售人员秘密研究古井酒的“降价”问题。他要求销售人员根据市场情况,立即拿出“降度降价”的风险分析报告。由于国家名酒规定了一个计税基准价,企业不能随意降价,要避开政策的约束,实质上要开发一个新产品,用形式降价打入市场。根据国内白酒低度化发展趋势,王效金要求科研人员立即研制55度古井贡酒。一开始,厂里的科研和销售人员并不理解此举的真正含义。在当时,古井酒厂产品供不应求,批量购货要找领导“批条子”,交款后还要排队等货。随着白酒大战的激烈化,1989年新春之后,酒类由卖方市场逐渐转向买方市场,特别是原料涨价,资金回笼过缓,一大批白酒厂开始摇摇欲坠。中国十大名酒厂,夕日车水马龙,一时变得门前冷落车马稀。

直到此时,厂里科研与销售人员才真正意识到半年前王效金这一招数的高明。同年7月底,在全国白酒黄山订货会上,王效金突然宣布古并贡酒实行降价保值销售,55度古井贡酒降价率为69%。一时间,与到会客户签订5100吨销售合同。此举触怒了其他酒厂,国内8大名酒厂联名上书国家主管部门,状告古井酒厂“倾销”行为,并要求国家工商部门予以制裁。同年11月份,中国白酒厂家聚会太原,经过最后的审议,对古井贡酒实行的“降度降价”在法律上认可为“技术性处理措施”,不属于不正当的倾销行为。无奈之余,白酒厂家纷纷效仿,但是,古井酒厂却赢得了几个月的宝贵时间,抢先一步占领了大片市场,打了一个漂亮的“价格时间差”。

1996年,安徽省第一支B股、白酒业第一支A股——古井贡B股、A股在深圳证交所先后上市,使古井一夜间成为一个公开的上市公司。为避免“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的出现,使古井真正成为一个现代企业,这一年,企业在全体员工中大张旗鼓地开展了以学习《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主线的“强化自身,做合格古井人”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并围绕着企业的人事、分配、劳动用工、成本目标管理等五项制度改革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出台了奖金二次分配、目标成本管理、人事管理、干部监督和财务责任制度等文本,从而在全国工业企业中率先转换了经营机制,初步完成了一个上市公司制度的建设和创新。

态度决定过程,过程决定结果,这是古井集团董事长王效金对营销建设事业的系统概括。他认为,营销过程,不仅要注重好结果,更要注重好过程。一个好过程,通过一段时间努力,必然有好的结果;但是一个好的结果,不一定有好的过程,运作不当,比如说杀鸡取卵式的掠夺销售法,往往对市场建设起到伤害作用,这就要求企业必须由过去注重“结果”管理转向注重“过程”管理。确保营销过程管理到位的关键还是要做到“三化”,就是在营销实践中,实施“制度化、文本化,表格化”的营销过程管理,将所有市场营销活动用表格的方式规范起来,使一切营销行为均按营销规律和现有规章制度办事,减少随意性。

4“政治”手腕

1999年2月,刚到任不久的亳州市委书记王首萌,去拜访王效金,并在全市召开了一个向古井学习的大会。会上王效金做了个长达4小时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会上,王效金说:我毫不隐讳地说我就是要做名人,把自己塑造成这个企业的灵魂。因为,名气越大你越好领导这个企业,人家越服你啊。

在亳州,王效金虽然不是官员,但由于古井地位特殊,他常年戴着红顶商人的帽子,最重要的,他有着官员的斗争谋略。

有一年,亳州市想往古井派一个副厂长,王效金虽然郁闷,但又不好直接反对。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先演了一出辞职——找到当时的市领导,说古井不是我王效金的,你们要想让我王效金走,我不立马走,就不是条汉子。但不让我走,又要派个人任第一副厂长,我绝对接受不了!紧接着,王效金又向下面职工放风,说市里要给古井掺砂子,派一个第一副厂长来,这对古井是不利的。结果,第二天古井厂舆论大哗。最终,派副厂长之事让王效金给顶了回去。

一位和他同事过十年的老同志告诉记者,早年,安徽省曾经想让王效金出任轻工业厅的副厅长,他觉得太小,拒绝了。后来,王效金出任过亳州市委常委、政协副主席这些副厅级职务,但一位和他共事过二十年的老同事说,“厅级干部他也不会满足”,“省级干部他才会看得上”。

5古井功过

1996年,古井将核心业务推向证券市场,成为国内白酒第一股。在许多古井集团的创业员工和老领导看来,经历过那段辉煌之后,古井集团开始走下坡路。  “客观地说,白酒降度符合了人们的消费习惯,毕竟喝高度酒的人少了。但降价却把古井贡本属于高端品牌酒的价值给降了。茅台、五粮液等在困难时期坚持没降价,度过难关后,人家依然是高端品牌。”古井酒厂第一任老厂长聂广荣对自己在任时创出牌子的古井贡酒依然充满感情。

如今,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对当年选王效金当接班人颇有悔意:“刚当厂长那几年,王效金干得还不错,但自从他提出‘降度降价’后,没几年,古井就开始走下坡路了。你看看,现在的古井被他们弄成了什么样子?!”王效金被人诟病的另一个理由是,在古井公司鼎盛时期开始的多元化探索,很多都是交了学费,有去无回。

在王效金的指挥下,从1990年开始步入多元化发展道路,但塑胶、矿泉水、贡菜、啤酒、葡萄酒,以及资本市场上的投资等等,均告失败,造成大量的损失。“因为扩张太快,根本没有后备人才。”原在古井上班的人士分析说。多元化道路,也淡化了白酒业的发展,古井贡净利润从1997年最高的1.9亿元逐年下降,到2003年只有0 .2亿元,再加上2003年下半年总额达到1亿元的国债投资损失和3年合计高达1.5亿元的“偷税”风波,2005年,古井贡变成了*ST古井,当年7月,古井贡股价创下了1.61元的历史低点。

最为重要的,在许多老古井人看来,取得一些成功的王效金,骄傲自大,喜欢重用自己的亲信,无形中也带坏了古井集团的风气。媒体报道,“在王效金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古井的中上层干部“都形似王效金,个个都能说善辩、手舞之足蹈之,情绪化,声音大”。而且,王效金还十分喜欢搞运动方式,作为厂长,他经常在厂内成立各种运动或者学习小组,以求提高职工们的士气。1995年,他总结出古井的“五大失误”,刊登在《古井报》上,让全体员工学习;2000年,在他授意下,古井开展了“我们都是商人”的教育活动;2002年,古井利润一路下滑,王效金又提出“批判与再造”的“整风运动”……“这些学习、运动,非但没有让职工提高士气,反而成为了许多干部整人的工具。”一位古井集团下属热电厂的工人抱怨说。

从1998年始,MBO被视为国企改制的一剂良方。2003年年底,王效金也开始了古井的改制之路。

此方案是“全体员工持股、管理层持大股”。即将古井集团不良资产剥离,保留优良资产,经过评估作价,以净资产为基数,转售深圳万基集团60%股权,余下40%在内部分配。万基需为此付出的代价为6亿元。对于内部的这4成股权,将通过各种方式分配给管理层和职工,可出资购买,也可用其国有身份置换补偿金购买等等,最后还预留一部分,用于后来的新管理团队。但按照上述方案,古井集团普通职工平均每人将分到3万股左右的股权,副总经理以上的高层则平均分到80万股左右。员工根据公布的细则计算出,王效金一人拿到1000万股权。职工认为,此种方案造成严重不公。2004年2月底到3月初,职工们连续数日罢工,3月3日,数千职工举着“支持改制,反对不公”的标语聚集在古井大酒店和火车站。在一片反对声浪中,王效金的改制方案胎死腹中。对于改制,亳州市政府的热情并不高,因为古井集团一直是亳州市政府的财政收入支柱,其利税曾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随着局势变化,改制的主导权逐渐落到亳州市政府手上。

6人格特质

让许多员工印象深刻的是,他们曾经的“王总”口才特别好,嘴巴能说。这也是王效金甚感自得的地方。根据他的自述,他的辩论口才是在“文革”时期练出来的。因为,“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辩论场,到处都是你一堆我一堆的人在辩论。你说刘少奇好,我说不好,你说县委好,他说不好,争得面红耳赤的……我的辩论水平或者说口才都是在那个时期锻炼出来的。这是我在文革中的一大收获。”当古井酒厂厂长后,许多员工记得,王效金“能连续说五六个小时”而一直声若洪钟、毫无倦意。此外,王效金也特别注重宣传、包装自己。

在公司内部,他会组织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培训班。内部刊物《古井报》上,人们可以看到以各种形式宣传王效金的文章,像什么“给王厂长画像”、“王效金故事”、“王效金的经营之道”、“董事长信箱”等等。公司外部,王效金善于调动媒体资源,他曾经告诉别人,他喜欢交的第一类朋友就是新闻界的。检索历年资料,关于王效金个人以及古井集团的报道不胜枚举。他自己还出了专著若干,装帧精美,有的还塞在古井酒里面,送人。不仅如此,王效金还极力展示自己与领导的亲密关系——1994年,安徽省要在北京办一个发展成就展,让企业赞助。王效金考虑到国家领导人要去,就掏了15万,后来一高兴,又多掏了几十万。收获是,拿到了一张和领导人握手的照片。

王效金在2002年进行了著名的“铁篦梳理”,即集团的管理人员要用“铁篦子”梳理自己思想行动上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问题;要梳到痛处、理到本质,梳理出内心深处的落后意识。不换脑筋就换人,批判不深就下岗。一些没有“梳理”好自己思想的人开始调职、离职。但是,一些古井的员工告诉记者,王效金几乎从来不下车间,也不和工人们接触,下面的员工对此意见很大。但他谁的意见都听不进去,而且到后来是谁也不敢提意见。“在公司有钱、国家有规定、政府有政策的情况下,他没有为职工谋福利,而管理层却肥得流油。”这是职工对王效金最大的不满。

王效金的如意算盘是,自己成为名人后,会带来名人效应,但从根本上来说,这只是满足了他自己的虚荣心。只是这种虚弱表现出来,会是一种霸气和自负。  前些年,亳州市曾有一位副市长,讲过古井的种种不好,王效金很恼火。有一次,他趁着自己是市委常委,能在会上发言的机会,滔滔不绝地说了一个多小时。其中语带双关地将那位副市长讽刺了一番。“我虽没点名,但是谁都知道我讲的是谁。实际这些话都是针对具体人讲的,但是又都跟古井密切联系在一起。”会后,王效金很得意,还将此事告诉了来采访他的记者。

正是在这种自负思维下,王效金说过:谁能打垮古井?谁都打不垮古井;谁能打垮王效金?谁都打不垮王效金,只有我自己能打垮我。古井要垮也就垮在我王效金手里。也是在那个时候,这位酒业巨子开始感叹企业家的生命是如此短暂。“中国优秀的、大的企业家的命运多是三五年一个轮回,一个一个地倒下去,又一个一个地站起来,像舞台上的演员一样你方唱罢我登场。” 王效金说,“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目前的监督体制都是苍白无力的,只有靠一种员工敬业精神,没有其它好办法。好多企业都是成功在某个企业家手里,又毁在他手里。”

言犹在耳,人已落马。

作为古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王效金年薪30多万元。熟悉他的同事称:“因为在古井贡畅销时,他让很多经销商赚钱了,为了感谢他,经销商给他送了钱。”与王效金共事十多年的同事回忆,和王一起参加很多重要的商务活动时,王效金可以和下属们一起在地摊上吃东西。“我们递给他比较差的烟,他也会抽。”“你说王效金并没有强烈的物质欲望,那只是表象。大到几百万,小到几万他都要,这又可以看出他贪婪的一面。” 王曾经的同事说。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十分强大的企业强人,在2006年4月,他的得力干将刘俊德被纪委“双规”,也开始变得瘦弱起来。“口才还是像以前一样好,只是人瘦了一大圈儿。”一位参加庭审的人士如是描述。王效金在法庭上回答法官讯问时,语句连贯,思路清晰。对于19项受贿指控的人民币508万元、美金12.5万元和港币5万元,王效金没有一句辩解,全部承认。甚至还当庭打断了其代理律师在这几项上为他提供的辩护。

免责声明:本平台仅供信息发布交流之途,请谨慎判断信息真伪。如遇虚假诈骗信息,请立即举报

举报
反对 0
打赏 0
更多相关文章

评论

0

收藏

点赞